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龄化不仅对农民的绿色生产行为存在直接的客观禀赋约束,还会藉由农民价值认知产生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安徽省329个稻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老龄化、价值认知对农民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老龄化对农民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抑制作用,老龄农民施用有机肥和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率显著低于年轻农民;(2)老龄化导致农民对绿色生产的价值认知产生偏差,相对于年轻农民,老龄农民对绿色生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向认知程度显著更低;(3)价值认知是老龄化影响农民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价值认知在老龄化影响农民施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两种绿色生产行为中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1.64%和52.61%。研究表明,农业老龄化给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政府部门需重视并积极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并将提升农民价值认知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面对农业面源污染严峻和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以及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要求之一。基于2018年全国85个县524份桃种植户调研样本,运用损失控制模型估算果农农药投入的边际生产率,进而采用Probit方法分析影响果农过量施用农药的因素。研究发现:75.38%的样本果农存在过量施药现象,且在控制了病虫害发生程度下,政府有施药检查经历、市场组织化程度高、文化水平较高的果农过量施用农药的概率越低。此外,对不同病虫害防治模式进行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政府施药监管对于抑制纯化学农药防治下的过量投入影响显著,过量施药概率下降14.26%;加入合作社、企业等市场组织对于采纳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模式具有较强的激励效果,过量施药概率下降10.42%。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并没有缩小城乡互联网应用差距,研究影响农民互联网应用采纳的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农村“互联网+”推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郊区712名农民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和泊松模型,对农民使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意愿和采纳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转移就业状况、对互联网应用的认知感受对农民采纳决策和采纳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非农就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对采纳强度影响显著,但对采纳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以往的信息化推广措施对农民采纳决策和采纳强度作用有限。为此,应针对农民需求开发实用、易用的互联网应用,加强使用技能培训,让农民从“互联网+农业”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由于农户化肥施用不当所导致的面源污染严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政府大力推广的绿色农业技术有助于改善这种局面。基于我国苹果主产区陕、甘、鲁、豫1 079个样本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借鉴舒尔茨农户“有限理性”理论分析框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态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运用ESR模型考察农户采纳该技术所带来的农业收入变化。研究发现:(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不足,74%的样本农户未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的样本农户经历测土但并未完全按照测土结果进行施肥,只有19%的样本农户完全按照测土结果进行施肥;(2)多重因素影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3)农业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农户更愿意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该技术可提高年均农业收入的比例为8%。政府应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给予农户技术政策补贴、提高农户技术认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775个蔬菜种植户的实证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组回归法、Heck-Probit模型以及双变量Probit模型,以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纳情况表征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实证分析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以及信任及其不同维度的调节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组织渠道、人际渠道、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传统媒介渠道的影响不显著。(2)组织渠道、人际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决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激励作用。(3)信任在人际渠道和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均发挥调节作用,而对组织渠道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此外,信息信任和人际信任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4)人际渠道和现代媒介渠道分别对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纳决策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组织渠道对上述两种技术采纳决策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应重视不同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化影响,为农户技术采纳提供多种有效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以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60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激励与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激励通过价格机制和补贴机制显著促进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但由于农户更关注农产品市场价值以及绿色防控补贴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市场激励机制在促进农户技术采纳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政府激励机制;社会网络通过信息获取机制和社会学习机制显著促进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但由于绿色防控技术兼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异质性社会网络在促进农户技术采纳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同质性社会网络。据此提出构建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激励机制,培育农户社会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动农户采纳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深入剖析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本文利用海南省456户香蕉种植户调研数据,构建多变量Probit模型,探讨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可以显著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且两者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其中,价值认知和引导型环境规制、约束型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价值认知和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对不同代际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户的绿色防控行为主要受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的影响,而老一代农户的绿色防控行为主要受价值认知和引导型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路径,对缓解农业病虫害频繁发生、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不仅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农业的绿色生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的电商销售可成为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可能路径。利用有序Logit模型测度电商参与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均数方差调整加权最小二乘法 (WLSMV) 和 Bootstrap 法检验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电商参与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电商参与显著提高了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并且技术认知在此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中介作用。政府应从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认知等方面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有利于缓解农村生态问题。基于湖北省、贵州省的问卷调查,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农民绿色生产意识与绿色生产行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水平高于绿色生产行为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民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安全质量等级认证、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品种等变量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加强对农民绿色生产的引导与宣传以提高农民绿色生产意识、政府加快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实现农民在绿色生产过程中的“有规可依”、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功能建设以提升农民农业绿色生产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民绿色生产意识转化为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1.
利他倾向、有限理性与农民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广受关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迫在眉睫,但农民却行动迟缓,这是否说明农民重私利而无公德?利用冀鲁皖鄂四省1 372份农村入户调查数据,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从利他倾向和有限理性视角考察了农民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结果发现:除自利动机外,农民同时具有利他倾向,对具有生态福利属性的绿色农业技术有着良好的潜在认同与需求;但囿于认知不完全、外部环境不确定所引致的有限理性问题,农民在绿色技术面前往往表现为迟疑甚至退缩;秸秆还田的机械化、亲环境和劳动替代属性使得兼业、收入、经营规模和价值认知等成为影响农民采纳的显著因素。据此,强化农民认知的同时,将公共道德塑造融入乡村问题治理之中,不失为经济和制度手段以外推进农业绿色化转型的有效选择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触发了农户创业的新契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微观数据,从传导机制和异质效应双重视角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民创业的概率,但具有地区异质性和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相比较于中西部地区,移动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农户的创业提升作用更大;移动互联网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农民创业则呈现出倒“U”型影响,学习能力中等的农民创业的边际效应最高。机制检验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改善了农民市场资源获取、社会网络传递以及社会资金筹集的渠道,为农户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途径。本研究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新经济形态促进农户创业提供了数字经济视角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在将引领效应分为带头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党员、村干部发挥引领效应的分析框架,利用秦巴山区67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党员、村干部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引领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浅绿色生产技术和深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中,党员、村干部不仅发挥了带头效应,而且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了非政治身份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第二,党员、村干部在带动非政治身份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时呈现“差序格局”,优先带动亲属农户,关系密切农户次之,关系疏远农户最后。第三,“传、帮、带”在党员、村干部带动非政治身份户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中效果存在差异,即在浅绿色生产技术中,“帮”的效果最优,“传”次之,“带”最差,“传”与“帮”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深绿色生产技术中,“带”的效果最佳,“帮”次之,“传”最后,“传”与“带”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村和非项目村1 190个地块数据,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政策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借助两阶段方法分析风险偏好和政策干预对肥料生产率和肥料投入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和对小概率事件重视系数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技术支持政策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为正;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完全采纳行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政策会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基于此,建议通过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调节风险偏好对农户实地技术采纳行为的消极影响,实施精准培训和促进社会学习提高技术采纳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邻地”(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本地效应而言,伴随绿色发展绩效分位点的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积极影响也随之增强;就邻地效应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空间溢出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W”型冲击,并且溢出范围大致在36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促进人力资本空间流动、加强交通网络共建共享、提升绿色创新研发水平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增绿色发展绩效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显示,江浙沪地区、大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地区以及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边际溢出红利更为强烈。本文结论为长三角产业转型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对中国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以修正Schott相似度模型为切入点,构建了中国省级亚产业层面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新型测度方法。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该结论在多维度检验及二者异质性行业层面均稳健成立,该机制有助于降低中国成为全球价值链追随者和被俘获者的概率,破解被国外拥有高技术复杂度产品的跨国公司“卡脖子”困境;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税负及负向外部冲击均不会改变该作用机制; 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中国摆脱“低端锁定”和技术赶超陷阱的重要路径,为制造企业锻造了产业和技术“长板”,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危机,我国在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重要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状况,对于探寻家庭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占据家庭主要能源消耗的间接用能为代表,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基于消费生活方式法测度了家庭间接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法共同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家庭间接碳排放的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基于家庭所在地区、城乡类别以及收入水平差异这三个视角,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使用正向促进了家庭间接碳排放,对享受型消费碳排放和发展型消费碳排放的增加效应最为显著,而对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次,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网络购物这一中介变量对家庭间接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家庭的间接碳排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强度从中部、西部到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挑战,加强耕地保护迫在眉睫。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成为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的重要途径。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社会互动理论,揭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并不是“万能药”:农户的在线农业信息搜寻显著促进了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但是在线社会互动削弱了在线农业信息搜寻的积极效应;且由于存在“回声室效应”,如果稻农是“非意见领袖”,则上述削弱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保护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启示。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农业技术信息的网络治理,以继续促进农户“自下而上”的农业信息获取对技术采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保护性技术的采纳是“科学性”和“本地性”相融合的过程,应进一步鼓励农技研发的本地化并提高农户的数字素养增强其数字信息甄别能力,以克服互联网和社会网络双重互动对技术采纳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陕西关中地区樱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生物农药施用为例,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衡量框架,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及悖离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农户较多且悖离程度较高。(2)受教育程度、樱桃收入占比、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感知、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媒体影响、农技服务组织、补贴政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大棚种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樱桃收入占比、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农技服务组织显著负向影响悖离程度。因此,建议加大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绿色生产技术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并完善生物农药的相关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补贴政策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中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呈现“产量补贴”和“绿色补贴”并存的特征,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两种目标导向补贴措施的协调性以及绿色补贴工具的有效性等核心问题依然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基于补贴资金结构配置视角,构建两种补贴共存情景下考虑消费者农产品绿色偏好的生产者利润实现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农产品供给量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双重目标下绿色补贴额度的合理占比及其对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模拟分析其随消费者绿色偏好、农产品绿色度、环保意识和补贴规模等外生参数变动的动态调整路径。研究发现,若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减排的双重目标,农业补贴中绿色补贴资金的合理占比区间为30%~40%;外生参数动态调整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比例随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的提高、补贴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随农产品绿色化程度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上升。此外,通过对不同占比情景下绿色补贴效率的对比分析,发现当绿色补贴占比处于上述区间时其补贴效率最佳且相对稳定。因此,应合理配置农业补贴资金结构,根据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或农产品绿色化程度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