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孙红英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46-51
本文从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广州市花都区典型案例切入,分析了花都区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政治引领与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以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丰富治理方式;以大数据与智慧治理相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培育社会治理专业人才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提供可借鉴的共性经验。 相似文献
2.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有力武器,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构建相应的法治保障机制。从目前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各地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治保障机制,旨在为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张掖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立足市域实际,狠抓试点建设,走出了一条顺应群众期盼、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张掖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而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市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以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维度,选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群组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为测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TOE框架,对中国地市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发展水平、财政资源和需求压力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科技投入、政治压力和开放程度并不会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路径包括优化技术治理体系、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完善外部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提出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既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支撑与内生动力驱动,也从侧面凸显了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紧要性。基于“低组织化”“碎片化”“被动化”“内卷化”的问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应妥善调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协调、治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移、治理方式刚柔并济及制度的“良法”与“善治”这四组逻辑关系,进而从总体思路、价值基石、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功能结构等方面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S省L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市域社会治理既不同于基层治理,也不同于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不能包罗万象,应聚焦于社会治理层面。市一级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就是将矛盾、风险控制在市域范围内,确保不外溢、不扩散。广泛的群众参与是推进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保障,先进的科技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有效条件。当前市域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是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治理资源不足和能力有限,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高。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不少地方社会治理的顽瘴痼疾充分暴露。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设区的市应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智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尤其重要的是,以法治化为引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意义】搭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云平台,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的制度困境。【设计/方法】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结合时代技术特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搭建一个集设施层、资源层、应用层、反馈交互层、用户层于一体的制度云平台以赋予制度技术理性,实现制度的快速统计、关联分析、冲突排查、衔接分析、智能评估与反馈,使市域范围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诸多制度构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互联互通、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共同在市域范围内产生同频共振、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统一。【结论/发现】系统分析了制度云平台搭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口头化"制度、内在动力不足、数据安全风险、智能评估和决策风险等问题与瓶颈,并针对基础设施层、资源层、应用层、反馈交互层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哨"和基础.市域社会治理的范围既包括城市社区治理,也包括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涵盖范围广、治理主体属性不同、治理体制机制差异大,而且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联动发展的纽带,其社区治理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矛盾的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的提升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主体关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与实践特色。空间融合、组织协同、社区导向、技术嵌入构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地方探索,漳州市城乡网格治理创新模式在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要义的同时,结合地方社会治理现实形成了治理空间的城乡融合、治理主体的无缝对接、治理面向的社区在场、治理工具的技术赋能等地方性经验,丰富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个案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健全合作治理机制、着眼技术向善赋能、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等路径有助于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王芬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66-71
市域社会治理具有枢纽性、统筹性、联动性等特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市域社会治理的提出是对新时代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议题的积极回应,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州的案例,从党建引领、德治为先、法治保障、共治参与、智治运用几方面梳理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路径,为各大城市下一阶段的市域治理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董旭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4):45-48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属性鲜明、组织覆盖广泛、联系青年紧密,在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方面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拓展共青团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就要聚焦思想引领,培育青年骨干,凝聚思想共识;聚焦组织建设,完善工作体系,夯实基层基础;聚焦联系青年,健全动员机制,整合工作力量;聚焦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回应,社会治理共同体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彰显着中国特色的人民性、共享性、包容性和系统性。明确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特色内涵与时代特征,可更加包容系统地整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成果,并进一步归纳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社会治理共同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主线,秉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科学规范,践行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的方式优化,从贴近群众、扎根人民、回应基层的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社会治理的稳固根基与人民共识。 相似文献
15.
市域社会治理的运行需要一套既能在科层体系中促进各行政层级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又能在空间地域内推动不同区域之间融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关键在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维方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以及主体性的分析。总体性视角重塑了市域社会治理在实现社会有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分层、整体目标、主体要素以及关联机制等方面。行政层级与空间地域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两大分层要素。市域社会治理就是以市域内的市级层级和城市地域为主导,通过一定的关联机制来实现“善治”。一方面,通过层级各要素的主体吸纳、行动吸纳以及决策吸纳,实现“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建共商;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各要素的知识扩散、政策扩散以及技术扩散,实现“城市-城镇-农村”共享共融共促。以总体性视角来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为市域社会治理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16.
童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5):21-26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在主体、手段、实质、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将"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社会治理主体、手段、过程、基础与路径等各个方面:一是要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域的关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主体的现代化;二是要综合运用法、理、情的积极功能,基本实现国家治理手段的现代化;三是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过程的现代化;四是要发挥科技与信息化作用,基本实现国家治理基础的现代化;五是要统筹治理创新与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路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治理面临着碎片化、低组织化、社会异质性不断增强等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的实际问题,发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民主协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努力打造开放共治、多元共治的市域社会共同体。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晓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68-80
国家顶层设计的加速优化对设区市地方立法精准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目前设区市地方立法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主要存在缺少定型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基础理念支撑、统一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核心要素指引和系统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制度规范体系等问题。设区市地方立法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应当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定位:一是以立法的统一规范功能凝聚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共识;二是以立法的制度统摄功能凸显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地位;三是以立法的制度整合功能优化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设区市地方立法应当以“集约化”立法思维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框架,以“本土化”立法思维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规范,以“落地化”立法思维强化市域社会治理制度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44-153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回应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而引发的公共管理危机,治理理念及其衍生出来的应对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和接受。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与风险,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起国家与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才能应对挑战。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合作机制由此进入了国家治理的研究视域。在我国,建设社会资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两个维度同时进行:制度建设与公共精神培育,二者相互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产生自愿合作的稳定均衡。 相似文献
20.
杨文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67-176
数字时代催生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拓扑模式。数字的拓扑性和不断走向拓扑化,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拓扑性市域社会,在尝试探索市域社会的善治时,注定不能忽视与拓扑性市域社会现实情境相符的拓扑模式。在拓扑模式下,拓扑既为数字的特性,又为治理的工具,同时亦将数字看作治理本体并视之为人性化的有机生命体。拓扑模式的治理逻辑线由“数字的拓扑性”、由此衍生的“拓扑性市域社会”以及二者关联之下的“拓扑的物理性质和作为治理工具(理念)”共同生成。拓扑模式治理以数字本体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遵从数字本体的本质特性变化而及时调整,旨在从根本上克服治理模式经常滞后于社会变化的结构性矛盾,建构与数字化市域社会形态高度匹配的变迁式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