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顺应广大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进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虽然这一努力没能阻止内战爆发,但其过程不仅使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极大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而且整个和平民主斗争努力的实践,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和平、民主、协商的精神,领导各党派与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敌报》1938年社论立足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客观形势,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在服务抗战大局中找准定位,运用赋能纪念资源的灵动笔调,动员民众,激发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建构起抗战宣传工作的独特话语体系;通过敌我鲜明对比的犀利阐述,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突出了抗战宣传工作的强大政治属性;借助革命浪漫主义的叙事基调,稳定民心振奋士气,着力开展青年工作,描绘出抗战宣传工作的鲜明价值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党报的社会动员功能,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思想是张澜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他一生历史功绩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澜先生积极宣传民主政治主张,为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他终日奔走呐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民主运动的向前发展。抗战时期,张澜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首先是以“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为基本出发点。自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张澜先生以满腔爱国热情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他愤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边区政府注重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以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价值文明的现代重构,大力开展民族统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边区各民族的抗战力量,推动各民族的现代化转型,在党的民族政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定型化的开始.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与抗战民主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争取民主和建国以后全面建设民主两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主张的工农民主,人民民主以及在根据地实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抗日根据地制度,解放区制度和建国以后实行的过渡性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是抗战初期成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抗日救国而成立的。它的成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抗日救国,民国四川当局实行一些有利于抗日的民主政策。正是这一历史机遇,中共成都特支(后为中共成都市委)改变了抗日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成都工人阶级的民族感情和国家观念,成立了成都抗敌宣传团,积极宣传抗战,推动了成都工人运动的持续开展,促进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动员和后方备战。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召开旧政协,中国显露和平建国的希望。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体,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共产党在民主党派的拥护下,用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召开了人民政协,成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专门成立了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以便顺利完成五四纪念的筹备和开展工作。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通过五四纪念大会、火炬游行、游艺活动等方式,动员青年参与抗战建国。重庆各界形成一股纪念五四运动的舆论热潮,通过追忆五四,明确抗战紧迫性,强调青年的时代重任和使命等话语进行精神动员。在五四纪念日中,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募捐、慰劳、宣传等抗战服务工作,不仅支援了前线将士的抗战,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促成了全民族的团结,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抗击了日军的侵略。特别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作出了英勇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民主政治趋势问题薛德枢张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抗战,国民政府对其政权机构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在政权体制和政策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民主趋势。本文拟就自抗战开始至相持阶段到来前后国民政府的民主政治趋势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充分发挥了宣传动员、团结教育的作用,使戏剧成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争取抗战胜利的有力武器。研究和探讨当年新四军戏剧宣传与动员,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新四军的抗战历史,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新闻媒体都发挥着巨大的舆论动员和引导作用.国民党《中央日报》在抗战中的宣传技巧,主要体现在根据阶段性目标选定宣传内容和根据实际对象策划宣传方案两个方面.《中央日报》始终从国民政府立场出发报道新闻,体现了其作为党报理应为政党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 ,《新华日报》在后方竭尽全力动员民众参军参战 ,鼓动民众捐款、捐粮、捐物支援抗战 ,倡导对前线将士的慰问运动 ,动员和组织民众捐助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斗争 ,发挥了唤起民众支援抗战的倡导者鼓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救亡为宗旨的《风雨》周刊,是抗战初期颇具影响的文化刊物,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在民众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与读者互动,开启民智、促进民主,以及关注精神动员是其主要特色。《风雨》周刊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关头自救活动的文化载体,也是河南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宋庆龄为了动员全民族及国际社会力量援助抗战而奔走呼吁,并相继成立了抗敌后援会、保盟以及工合等组织,积极募集资金,支援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宋庆龄所从事的募捐活动为中国的持久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同时这种活动又在救济难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与民主进程融为一体,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本质特征。陕甘宁边区1937年选举是党为动员民众取得抗战胜利所采取的关键性步骤。它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本文重点探讨在特殊环境下此次选举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方法,探讨了它具有的一些鲜明特点。文章最后对此次选举对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抗战动员、改善党的形象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陈独秀结合抗战与建国、世界反法西斯主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民主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应实行范围最广的大众民主,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应该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那些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立抗战组织、宣传抗日、回民参战及赈济难民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广西回族的抗战活动,并认为在族群视野下,广西回族抗战活动的特征为“兴教”与“建国”的互动与互惠,其形成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
抗战后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众根深蒂固的“好男不当兵”的观念。但从知识青年从军和复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青年军在抗战和建国中发挥的作用来看,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未能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