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投资者对投资财富和风险的偏好研究碳期权定价模型。运用λ-可加模糊测度表示投资者对碳期权价值模糊度量的差异性,借助Choquet期望积分构建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效用函数;根据投资财富效用最大化推导无约束条件下碳期权的最优价;结合现实约束条件,构建投资财富效用最大化下的碳期权定价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效用函数、模糊参数和现实约束对碳期权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效用函数的选择会体现投资者对碳期权投资风险态度的变化,模糊测度参数的取值能够反映碳期权投资者个体的主观情绪和市场信息获取程度,现实约束会迫使碳期权投资者放弃部分投资隐含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BOT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文献的系统回顾与分析,总结了传统评价方法的特征与不足,分析了实物期权方法的优势,重点评述了BOT项目的扩展期权、推迟期权和收益保障的看跌期权等单一实物期权评价方法,以及收益保障的看跌期权分别同扩展期权、放弃期权组成复合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总结两类期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厌恶在金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高阶矩方法提取中国台湾市场的隐含风险厌恶时间序列和期限结构,发现不同期限的隐含风险厌恶具有类似的特征且具有时变性。影响隐含风险厌恶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滞后项和投资者情绪。它对先验的风险溢酬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对投资者在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之间的偏好转换具有很强的预测力,对期权波动率曲面的整体水平和偏度特征也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是期权市场上的两大交易主体。通常认为机构投资者是信息交易者,而对于散户是否具备对价格预测的能力则有待研究。参考Cao等(2009)对限价委托簿信息挖掘方法,利用台指期权(TXO)日内高频数据,可以检验台指期权市场散户对未来价格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台指期权市场散户具有对未来价格显著预测信息,而且其揭示档不同位置信息含量存在差别。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台湾期权市场的投资者类型结构与中国大陆非常相似。因此,这一研究结论对中国大陆改善期权市场运行机制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产定价理论试图寻求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的决定因素。经典资产定价理论预测资产预期收益与系统市场风险正相关,然而研究者在模型检验中,多使用已实现收益作为预期收益的替代变量,而已实现收益由于噪音、信息冲击等问题,可能不是预期收益的良好替代,有鉴于此,现有研究转向"事前法",从投资者视角看待预期收益问题,使用隐含资本成本方法替代预期收益。结合公司财务和会计方面对预期收益进行度量则是隐含资本成本方法的核心,根据这一研究脉络,文章全面阐述了隐含资本成本方法及其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险价值(VaR)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与投资组合分析中,在股票市场,它表示股票收益的尾部风险。相关研究发现VaR对未来股票收益具有预测作用。根据Copula方法和极值理论方法分别构建VaR,考察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具有样本内和样本外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发现:与传统经济变量作对比,基于极值理论的VaR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基于Copula方法的VaR的预测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期权能使其持有者在市场风险下获得稳定收益,保单能使其持有者在损失风险下保持原有的财产价值。定值险保单具有极强的卖权特征,其标的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损失风险将共同决定它的价值。基于定值险标的价格的充分弹性、执行价格固定性和出险概率稳定性,可以将B-S期权定价模型引入到定值保险的定价中。  相似文献   

8.
在融资难和企业亟待进一步发展的矛盾下,对赌协议应运而生。它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融资方与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于融资者而言,大多时候对赌协议如饮鸩止渴。究其原因,是融资方没有认清对赌协议的实质,使得契约的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不能对等。文章以对赌协议的保护性看跌期权性质为切入点,分析对赌双方的风险,建立关于期权费的新对赌模型,并结合经典对赌案例探析对赌协议期权费的定价方法及估值调整机制,以期使其在私募股权融资中的应用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期权市场的开放,新型期权的研究引起关注。在不完备市场下,利用消费效用无差别定价原理对基础资产不可交易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进行定价。通过研究三类可投资资本,即债券类、流动性风险类、存在交易损失的非流动性风险类,引入CARA效用函数,建立基于投资效用最大化原则模型,构建满足Bellman方程的投资最优目标函数,得到技术创新投资机会的隐含价值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将结果与仅有债券类、或仅有债券类和流动性风险两类投资资产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非流动性风险类资产及交易损失对技术创新投资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未来计算值风险测量与管理方法的几个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未来计值(Mark-to-Future),这一建立在情景模拟(scenarios)基础上的风险/收益测量与管理方法的概念、模型、指标和实施步骤,重点讨论了其在实施和资本配置、业绩评价和组合优化应用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情景模拟方法,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整合,风险的比较基准(benchmark)与后悔值,经风险调整的估值以及看跌/看涨有效前沿等。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有的投资者情绪研究多数研究者只关注市场情绪层面,对投资者情绪的描述还不够详尽.文章通过对De Long et a1.(1990)的噪音交易者模型的修正,构建市场和行业投资者情绪两个层面的指标,进而研究两者对股票收益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市场情绪对同期行业超额收益有普遍的正向影响,市场情绪条件期望波动率与超额收益负相关,行业情绪对个股超额收益的预测能力有独特的优势.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有效市场为前提条件,分析发生在不完全信息传递中对市场的有效性进行评判,试图以证券市场上证50ETF期权品种为例,通过对其价格以及套利空间图形分析,来探讨对冲套利交易的策略.并对证券市场的期权衍生品套利路径等进行探究,同时对相应的风险对策理论解释.并以此逻辑线索进行分析,指出期权定价的路径依赖使得人们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可以完成通过寻找期权定价差价来增加收益,从而在避免利率波动的同时提高债券期权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本文最后对如何正确对待期权定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信息披露机构和媒体的相关原始数据,通过方差分解模型、跟踪误差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于分析师指数基金证券投资风险的定量分析,对其历史收益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未来几个季度的收益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指数基金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期权地位对股票收益分布的影响,并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具有期权地位的组合证券期望收益和风险的计算,以及收益分布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给出未来计值(Mark-to-Future),这一建立在情景模拟(scenarios)基础上的风险/收益测量与管理方法的概念、模型、指标和实施步骤,重点讨论了其在实施和资本配置、业绩评价和组合优化应用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情景模拟方法,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整合,风险的比较基准(benchmark)与后悔值,经风险调整的估值以及看跌/看涨有效前沿等.  相似文献   

16.
风险与收益是金融的核心概念,理论预测二者是正相关关系,但一些检验表明,两者负相关.本文进一步对我国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与违约风险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基于隐含资本成本方法和Na?ve模型.论文首先介绍隐含资本成本的估计方法和违约风险的KMV模型的一个新拓展——Na?ve模型,其次是运用这些方法估计,最后采用Fama-MachBeth回归检验两者关系,结果发现A股市场股票预期收益与违约风险之间负相关,并且这种负相关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7.
条件受险价值是一种能够反映损失分布尾部信息,从而有利于防范小概率极端金融风险的风险度量和优化工具。Fredrik给出了能同时优化组合条件受险价值和受险价值的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存在维数障碍。将其重新变回为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带约束的遗传算法求其近似最优解。通过举例对比原组合与优化后组合的标准差、受险价值、条件受险价值,得出结论:该模型能够在很少损失期望收益的情况下,同时减少标准差、受险价值、条件受险价值等重要风险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利率调整越来越频繁,利率波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隐含期权越来越多地嵌入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中,成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新难题。在识别隐含期权、理论分析隐含期权对久期模型影响的前提下,基于期权调整利差模型,采用了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出了隐含期权存在下的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对比分析了无隐含期权和有隐含期权时的久期和凸度值,显示出了隐含期权对利率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利率调整越来越频繁,利率波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隐含期权越来越多地嵌入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中,成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新难题。在识别、分解隐含期权以及理论分析隐含期权对久期模型影响的前提下,选择跳跃模型,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证分析隐含期权对商业银行久期匹配策略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商业银行存贷款中无隐含期权的时候,久期匹配策略能很好的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而当隐含期权存在时,使用有效久期匹配策略只能对冲久期不匹配风险,但是不能对冲由凸度缺口带来的隐含期权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期权与期权交易战略风险收益比较李翔期权,即期货合约选择权,其交易自从1982年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正式推出以来,为扩大与发展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业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由于期权交易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利用市场趋势,提供最大限度价格保护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