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伴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发展而产生的邻避冲突协商治理模式为走出当前邻避冲突治理困境提供了可能。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湖南湘潭九华垃圾焚烧厂事件治理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确保信息公开、采用多样的协商方式、发挥社会精英的引导作用和体制内社会组织功能等是基本经验;公众知识背景、政府与公众的协商意识和能力以及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作用等存在问题;应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强化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完善协商制度、重视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邻避冲突协商治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与副产品的环境邻避冲突也愈演愈烈,已然成为影响中国环境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国内典型环境邻避冲突事件进行梳理,总结出当前中国环境邻避冲突治理实践中“一核多元”协同模式的应用情景,梳理出当前我国环境邻避冲突的演化趋势与治理现状,发现治理环节尚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从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完善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对未来中国环境邻避冲突治理模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邻避冲突是成本效用分配不均衡的邻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公民权利意识发展、政治空间默许与鼓励、现代科技知识发展与环保意识兴起交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批评者批评邻避冲突是自私自利的情绪化反应,肯定者认为邻避冲突是公民争取环境平等权的环境正义运动,但从公共利益悖论视阈出发,邻避冲突的经济学本质是公共利益悖论现象的集中体现。邻避冲突具有独特的内在特征,它起因于邻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根据邻避设施类型对邻避冲突作出类型界分,对邻避冲突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邻避冲突事件呈现多发、频发态势,这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治理方式已不适应,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复杂的邻避冲突问题。转变治理方式,运用治理理论,充分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邻避冲突问题,应是解决邻避冲突的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5.
当前层出不穷的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价值导向和制度平台。目前我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协商不足,其原因在于协商意识、协商能力以及协商制度不足等。应从树立协商理念、提升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多方面来寻求以协商民主破解城市邻避冲突治理困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公众对有害邻避设施(垃圾焚烧、化工厂等)带来环境风险的强烈感知,使得邻避类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风险感知视角下浙江余杭垃圾焚烧项目先后经历了强烈的风险感知、坚决反对—风险感知的下降、尝试了解—态度转变、迎臂接纳三个阶段,最终成功破题原址建设。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项目中公众的行为演化机理遵循的逻辑为:项目本身的实体风险—风险感知的放大—危机产生—介入因素转变—风险感知降低—危机解除。要摆脱邻避项目陷入应急处理的窠臼,应构建嵌入公众风险感知的常态化决策程序,其内核为公众风险感知的嵌入,中间为到位的风险沟通、科学的技术评估与合理的利益补偿三环相扣的闭环环节,协商民主的理念则贯穿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邻避冲突是围绕生活环境而争取权利和利益的社区实践和环境运动。这一冲突过程生成的环境权利维护与公民责任外推的道德困境、重利益诉求轻环保理念的转型难题以及生活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先性问题,既构成“邻避冲突”权利困境的三个维度和邻避冲突双方三种差异化理念,也为治理“邻避冲突”提供了可能。而走出“邻避冲突”及其权利困境,需要在融合“邻避冲突”双方理念的基础上达成三种实践转向,即环境权利与公民义务平衡、利益诉求与环保理念同构、社会发展与生活环境共进。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并科学治理邻避冲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功能论”视角,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邻避冲突治理中既存在忽视型治理、粗放型治理等不当策略所导致的负功能,同时也呈现出长效化治理、多元化治理等方式所激发的正功能。有鉴于此,应进一步反思和优化邻避冲突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治理理念和具体措施,力求实现平抑冲突治理负功能、激发正功能的目的,化“治理难点”为“治理拐点”,实现“威胁”向“机会”的逆转。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围绕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产生的邻避冲突呈现多发态势,并对项目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和我国与东道国关系产生严重影响。“一带一路”海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邻避冲突经历了一个从邻避风险产生到风险积聚,最后到风险爆发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不规范现象、项目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的不足、项目建设背后的复杂政治博弈以及国外媒体的长期污名化宣传等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带一路”海外建设项目邻避冲突的治理存在冲突场域的异域性、冲突性质的复合性、冲突主体的多元性、冲突方式的极端性等难点。基于此,应该整体着眼,综合施策,采用涵盖国家间—国家—企业—媒体与社会的多层、多元冲突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以公民强烈反对带有潜在环境污染的工业基础设施的选择或建设而引起的邻避型冲突事件在我国呈愈演愈烈之势.从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厦门民众集体反对PX事件、余杭建立垃圾焚烧发电事件、广东茂名集体反PX事件,再到日前福建漳州古雷PX项目事件,不难看出,我国正进入邻避困局,任何大型项目的建设在民众面前,都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邻避困局无限扩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在于政府与企业扭曲的关系、政企不分.有限型政府视角下,明确划分政企职责边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于破解我国式邻避困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国公众对有害邻避设施(垃圾焚烧、化工厂等)带来环境风险的强烈感知,使得邻避类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风险感知视角下浙江余杭垃圾焚烧项目先后经历了强烈的风险感知、坚决反对—风险感知的下降、尝试了解—态度转变、迎臂接纳三个阶段,最终成功破题原址建设。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项目中公众的行为演化机理遵循的逻辑为:项目本身的实体风险—风险感知的放大—危机产生—介入因素转变—风险感知降低—危机解除。要摆脱邻避项目陷入应急处理的窠臼,应构建嵌入公众风险感知的常态化决策程序,其内核为公众风险感知的嵌入,中间为到位的风险沟通、科学的技术评估与合理的利益补偿三环相扣的闭环环节,协商民主的理念则贯穿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邻避冲突是由于垃圾场、高速公路、殡仪馆等公益性设施的修建所引发的、设施周边居民基于邻避情结、旨在阻挠设施修建的抗争。基于邻避决策的现状,邻避冲突的困境通常体现为非理性的邻避诉求与政府“非邻避化”的处置方式。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实践表明,政治体制吸纳邻避冲突与邻避冲突的制度嵌入,将有助于邻避冲突困境的化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环境社会事件,邻避冲突直接关涉的是环境权益处理的妥当与否。只有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才能得出对邻避冲突发生原因的深刻认识;也只有做到对居民环境权益的公平对待,才能实现对邻避冲突的科学治理。公民环境权界定不清晰、环境利益分配不平衡以及环境要素使用不符合程序规范都可能引起邻避冲突的发生。而要想从根本上防范邻避冲突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原则贯彻到邻避冲突治理之中。首先,通过对公民环境权利的明确实现环境承认正义,做到环境使用的有法可依。其次,通过环境利益分配的均衡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最后,通过决策模式的科学化走向环境程序正义,减少环境权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并科学治理邻避冲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功能论”视角,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邻避冲突治理中既存在忽视型治理、粗放型治理等不当策略所导致的负功能,同时也呈现出长效化治理、多元化治理等方式所激发的正功能。有鉴于此,应进一步反思和优化邻避冲突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治理理念和具体措施,力求实现平抑冲突治理负功能、激发正功能的目的,化“治理难点”为“治理拐点”,实现“威胁”向“机会”的逆转。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公共设施的兴建,环境邻避风险已成为当前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治理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这一治理的现有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治理的效果。为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城市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新路向。方兴未艾的包容性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思路。目前有些学者对邻避冲突、邻避现象的包容性治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城市环境邻避风险包容性治理的研究还显得薄弱,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6.
围绕“我国邻避抗争中环境NGO究竟是‘缺席’还是‘在场’”这一理论与实践争议,对5家垃圾议题NGO在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中的行动进行持续观察与剖析,认为可将其策略解读为“缺席的在场”。即有异于西方邻避运动中环保组织的激进角色,我国大部分环境NGO的确“缺席”了对抗争的直接组织与推动,尚未成为公民环境维权的引领者和动员力量,但若放眼邻避抗争所依存的整个环境治理链条,很多组织则已具有显著“在场性”。其经过“获得—拓展—展演”三个阶段,成功实现从抗争中“孕育”与“脱胎”,并依循“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完成对冲突治理的“反哺”。这一发现对我国邻避风险应对、环境困局破解以及社会组织的培育等可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涉核邻避冲突是中国核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发现当下涉核邻避冲突呈现出公共价值输出的非理性化、新媒体情境下冲突形式的耦合化、民众抗争行动的社会学习化三个特征。文章通过理论探析和案例验证发现相对剥夺感背后的封闭决策、锚定效应影响下的认知失衡、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任阻碍、人际互动状态中的群体行动共同构成了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最后,以生成逻辑为基准,在敏捷治理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科学决策、矫正认知、建立信任、阻断转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敏捷应对涉核邻避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到来给邻避冲突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土壤。网络动员成为邻避冲突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助燃因素,冲击着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格局。文章遵循斯梅尔塞价值累加理论框架并尝试对其加以创新,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发现:邻避冲突网络动员偏好沿“邻避设施决策—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张力—目标追求趋同—网民判断相似—社会控制弱化”这一路径演化。文章构建起包含“舆情预警、多方互动、制度约束、执行反馈”在内的网络安全机制,进而有效防范管控邻避冲突网络动员向现实冲突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邻避冲突作为一类特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基于"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三种人性假设,可以发现公众参与邻避冲突的动机。相应地,只有居民的经济人、政治人和社会人的人性诉求得到合理的回应,才能有效地化解邻避冲突。而利益补偿机制、决策参与机制、社会信任机制及社区化解冲突机制将有效地回应公众的人性诉求,是治理邻避冲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公民参与是邻避冲突的核心议题,它对规避邻避冲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社会建构过程的分析表明,邻避冲突中新公民参与缺失激化了对抗和非理性的集体行动。新公民参与是对邻避问题扩大化的负面解码过程,认知解放、信息不对称、知识垄断、信任差距等对此有重要影响。提升新公民参与应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扩大参与主体,建立决策参与、法律框架、信息沟通、知识分享等制度体系,建立邻避问题的有序、协商与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