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在中国近代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开始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结合 ,形成了各种新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李大钊从共产主义理想与儒家理想社会观的内在联系出发 ,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大联合和互助的角度来阐述“大同”,赋予大同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进而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并且对实现“大同景运”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英国《听众和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评论》杂志1965年10月到12月各期,在“对人道主义的探索”的专栏中,以问答形式连续发表了五篇宣扬“人道主义”的文章,这里摘译其中三篇,供批判参考。说什么“人道主义是积极的”著名英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牛津大学威克姆逻辑学教授艾耶尔,在题为“人道主义的适当性”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以及其后的推进,是以“以人为本”的“主客体互补”的模式为轴线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存在的问题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一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即仁道主义的奉行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公然批判人道主义。“四人帮”恶意批判人道主义,从理论本质上表现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的彻底背叛。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恩格斯有力地证实了其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形式,具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呈现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辩证法规律理解上的一致性。恩格斯“自然报复”论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极为强烈的形式--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等重大生态危机呈现出来,表明了资本逻辑统治的界限和荒谬之处。基于此,他对资本主义文明中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自然辩证法的深刻批判,意图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新文明生态理念,重塑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在现代文明推进中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安放。  相似文献   

6.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对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独特性的贡献。依据经典文本,恩格斯的独特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从社会秩序出发揭示资产阶级社会的无序性事实,阐明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之必要性;从利益出发论证共产主义社会所应遵循的共同利益原则,阐明“自由人联合体”之优越性;从人性与自由关系出发阐述资产阶级社会中人性丧失的状况,阐明“自由人联合体”之价值性;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阐明“自由人联合体”之革命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事实"的本质属性在于客观实在性,"社会事实"概念不仅是迪尔凯姆辩证整体主义社会观的基础,而且也是他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他的整个方法论体系都是对"社会事实"客观性的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8.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无不以整体形态呈现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宣言》首次以科学的整体形态将马克思主义呈现于世。马克思、恩格斯围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核心主题,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本质和一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示其本质和特殊规律,进而揭示其未来社会形态发展趋势,整个内容呈现出整体性。整个行文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结构,采用辩证思维方法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为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经济论证和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共产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的某些猜测中得到启发。但是要创立科学的未来社会的分配理论,首先必须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全面的、深入而透彻的研究,揭露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及其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客观必然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揭示出未来社会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由此决定了与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适应的、各不相同但又彼此紧密联系着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按  相似文献   

10.
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上述冲突和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冲突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经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实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他们在晚年转而主张无产阶级以合法斗争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实践需要对暴力革命重要意义的长期强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被遮蔽起来了。今天是人类走向和谐的时代,时代变化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凸现了出来。对“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并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只有《哥达纲领批判》一文把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这个词。在恩格斯的后期著作中,虽然多次用过“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但它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但是,列宁并没有作过与马克思、思格斯不同的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实践的基本观点创立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的人道主义。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它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共产主义学说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界对人道主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价值观与历史观。1845年前,马克思基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层面承接了传统人道主义,1845年后马克思彻底认识到历史观层面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对之否定且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中学和大学初期、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派"时期、历史唯物主义时期,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人道主义具有根本区别:在理论上,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理论基础的历史性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马克思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的理想境界。一句话,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就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1962年库恩以《科学革命的结构》力证科学进步是一场颠覆和重构的革命史。方法论上,库恩批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但也继承了逻辑经验主义诸原则,进而建构了后实证主义;知识论上,库恩运用后实证主义整体性地诠释了科学革命的思想。通过辨析后实证主义的相关术语和援引自1965年伦敦科学哲学国际讨论会以来的“科学之争”,研究表明波普尔学派和历史主义的文本批判使库恩范式受锢于“文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则让后实证主义重新回归历史实践,并揭示出库恩“科学革命”的价值实际上在于从哲学上为人们思考知识发展和科学进步构建了一个“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布了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向旧世界宣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从此,多少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一) 共产主义信念之所以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由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要划分阶段的思想是明确的,但是都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时,预见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必将经过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只是表明共产主义在发展程度上的不同阶段。至于在这两个阶段里还要不要再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共产主义不仅是指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系列价值原则,还是引导社会存在超越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异己性走向自觉性、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改造运动。因此,仅仅把它理解为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理解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学界制造了“马-恩对立”论,进而推断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在本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恩格斯需要保卫并非危言耸听。文章通过以主题的逻辑演进为框架,按照哲学改造、社会批判和经济分析三大主题的逻辑演进,揭示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合作与理论互补。较之惯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决裂型”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主要在于三大主题互为环节、相互渗透、相伴而行。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同时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思想,否则用孤立命题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要实现从“两极对立”方法论向“主题互补”方法论的转变,保卫恩格斯实质上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探索恩格斯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弄清恩格斯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并向唯物主义历史观前进是很有裨益的。本文是对恩格斯在1842—1845年春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概况,特别是他与“哲学共产主义”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在我国得到完全的实现,还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长时期的努力奋斗。但是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伟大旗手。这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伟大真理。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科学地指出:“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存的前提产生的”。这就划清了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