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相邻纠纷作为民事案件的一种类型具有自身特征,本文以杭州市拱墅区法院四年审理的相邻权案件为样本,从微观的角度考察司法。相邻纠纷多为无法调解的邻里纠纷,司法判决的比例高。规范相邻纠纷的法律规则具有原则性特征,这为司法活动留下了空间。司法实践对相邻纠纷的处理体现出了:司法能动性、本土性,以及某种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日趋紧张,对以规划许可为主的城市空间资源分配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因规划许可引起的相邻关系纠纷,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念泗三案”确立“达标即合法,合法即不侵权”的裁判思路至今影响着类案的司法处理。相邻权利是规划许可在资源分配中应予保护的公法权利,也是裁判应予保护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正义理论源自对邻避运动的研究,是认识邻避的根本视角.从邻避于与环境正义关系入手,将邻避运动的本质界定为居民争取环境平等权的环境正义的运动,分析其合理性来源即居民基本环境权并藉由此批判极端环保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邻避理论.将邻避运动的成因归纳为居民环境权利的界定不清、认同缺失致使承认不正义问题出现;成本与收益分配不平衡致使分配不正义问题出现与决策模式黑箱化致使程序不正义问题出现,进而从明确居民环境权边界,实现承认正义;引入多元化补偿手段,实现分配正义;重视邻避设施建设各阶段,实现程序正义这三个维度探讨邻避运动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邻避冲突是围绕生活环境而争取权利和利益的社区实践和环境运动。这一冲突过程生成的环境权利维护与公民责任外推的道德困境、重利益诉求轻环保理念的转型难题以及生活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先性问题,既构成“邻避冲突”权利困境的三个维度和邻避冲突双方三种差异化理念,也为治理“邻避冲突”提供了可能。而走出“邻避冲突”及其权利困境,需要在融合“邻避冲突”双方理念的基础上达成三种实践转向,即环境权利与公民义务平衡、利益诉求与环保理念同构、社会发展与生活环境共进。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邻避冲突是由于垃圾场、高速公路、殡仪馆等公益性设施的修建所引发的、设施周边居民基于邻避情结、旨在阻挠设施修建的抗争。基于邻避决策的现状,邻避冲突的困境通常体现为非理性的邻避诉求与政府“非邻避化”的处置方式。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实践表明,政治体制吸纳邻避冲突与邻避冲突的制度嵌入,将有助于邻避冲突困境的化解。  相似文献   

7.
相邻关系作为我国民法物权中的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相邻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处理相邻关系诉争 ,我国仅仅在民法通则中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不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丰富复杂的相邻关系纠纷 ,尤其是不动产相邻关系 ,如何充分处理好相邻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邻避冲突的实质在于环境保护领域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的运用与行使,需通过法律形式予以和平合理化解。城市规划作为环境邻避设施选址或建设决策的法律形式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以提升规划决策理性为目标,通过塑造专家、大众与政府的法律形象以增进各主体间的信任与理解,最终达成最优城市规划方案,因而成为化解环境邻避冲突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9.
邻避运动的治理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传统的治理思路大多是基于利益补偿的“市场路径”,或是基于公众参与的“回应路径”。通过对R市10年核电历程的调查发现:传统邻避治理路径应对风险集聚类设施引发的邻避现象时,公众的“经济理性”和“价值观念”的交织会使市场路径失去成效;而“权力惯性”与“权利抗争”的互构也会导致回应路径陷入歧途。其失效的深层逻辑在于:目标趋利化和主体单一化使传统治理路径无法有效应对预期损失较高的“风险集聚类设施”。鉴于此,提出基于目标重塑和主体重组的技术路径嵌入到传统治理机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邻避设施采取不同的治理路径,以找回“邻避”有效治理的最后一块拼图。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纠纷时,都平等地享有请求法院对他们的纠纷进行审理而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但存在着妨碍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此项权利的障碍。因此,国家从减免诉讼费用和实行法律援助制度来保障当事人能充分平等地行使这项权利,使他们更加接近司法裁判权。  相似文献   

11.
[摘要]邻避冲突是成本效用分配不均衡的邻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公民权利意识发展、政治空间默许与鼓励、现代科技知识发展与环保意识兴起交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批评者批评邻避冲突是自私自利的情绪化反应,肯定者认为邻避冲突是公民争取环境平等权的环境正义运动,但从公共利益悖论视阈出发,邻避冲突的经济学本质是公共利益悖论现象的集中体现。邻避冲突具有独特的内在特征,它起因于邻避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根据邻避设施类型对邻避冲突作出类型界分,对邻避冲突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因邻避设施的兴建而产生的邻避冲突越来越多,邻避设施的后果承担者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享受者之间是不对等的,这种负外部性和成本—效益不均衡性的存在致使邻避设施极易升级为矛盾的导火索。减少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实现成本—效益对等,避免或解决邻避冲突的对策在于:提高邻避设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采取适当的经济补偿,弥补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扩大利益受损者的话语权,降低因预期性负外部效应引起的不安和忧虑等。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公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冲突也不断增加。随着民众民主维权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设施及其引起的邻避冲突也成为了比较严重的公共问题,缺乏有效公民参与是邻避冲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以广东省茂名市的PX项目引发的冲突事件为例,从公民参与的角度分析了茂名市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邻避冲突应对的具体相关建议,即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完善公民的参与方式、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加强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相关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综述城市邻避风险认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初步筛选城市邻避设施风险认知要素,并将其细分为主体、客体、情境三个类别共20个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城市邻避设施风险认知要素进行二次识别,将其调整为经济、社会、环境、身心健康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对上海市迎春路地铁站选址事件附近居民的风险认知进行半结构性访谈,进一步确认城市邻避设施风险认知要素专家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3,(7):66-6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敬老院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正因如此,家属与敬老院之间的纠纷也呈增多的趋势。从司法实践看,纠纷绝大多数由签订的服务协议引起。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时,最重要的就是与敬老院签订书面协议,以此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在法理本质上涉及公权力的划分,应属于宪法学的研究范畴。当代公认的宪政核心要素——人权保障,具体到民事诉讼领域中,主要体现为法院对当事人正当程序权利的保障:首先要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启动,在遇有纠纷的时候拥有诉诸法院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密切相关。为最终实现民事诉讼中对基本人权的司法保护,必须厘清受案范围与诉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现行民事诉讼受案范围进行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可持续发展的裁决机制以环境法院为核心,一体化是其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裁决机制的一体化主要体现为以环境法院为核心的内外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融资源管理、规划决策、纠纷处理为一体的广泛管辖,裁判程序和非诉纠纷解决程序并用的程序机制,司法判断与政治决策权集于一体等几个方面。这一制度的成功也得益于新西兰资源管理法为其提供了制度运行框架和法律保障。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应借鉴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环境社会事件,邻避冲突直接关涉的是环境权益处理的妥当与否。只有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才能得出对邻避冲突发生原因的深刻认识;也只有做到对居民环境权益的公平对待,才能实现对邻避冲突的科学治理。公民环境权界定不清晰、环境利益分配不平衡以及环境要素使用不符合程序规范都可能引起邻避冲突的发生。而要想从根本上防范邻避冲突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原则贯彻到邻避冲突治理之中。首先,通过对公民环境权利的明确实现环境承认正义,做到环境使用的有法可依。其次,通过环境利益分配的均衡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最后,通过决策模式的科学化走向环境程序正义,减少环境权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林事纠纷包括林权纠纷和森林资源保护纠纷。林事纠纷的特点决定其司法救济应当有特殊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林事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林事纠纷的公正有效解决。林事纠纷司法解决机制重构的方向是司法专门化,建立不同于森林法院、林业审判庭的环境法院,以应对林事纠纷对于程序的特殊要求,减轻普通法院的工作压力,满足特殊价值保护的需要。新型林事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基本内容体现为:组织结构的相互配合,管辖范围的一体化,程序机制的一体化和政策形成机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Q市东部与西部两个同期规划的垃圾焚烧项目引发邻避冲突的案例,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治理理念四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寻垃圾焚烧类邻避冲突多元共治的深层逻辑,提出垃圾焚烧项目邻避冲突问题标本兼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