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本逻辑视域下考察自然力问题,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维度,又是当下在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中应当优先考虑的理论话题。资本逻辑对自然力产生了“文明面”和“罪恶面”的双重效应,其内在本质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资本的生产力”在起作用。从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大视野出发,自然力摆脱资本奴役的方式与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的理论构想是一致的,即利用资本逻辑的“文明面”,将对“资本的生产力”的批判性继承、交往关系的改变和社会制度变革作为主要突破口。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殖”“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破解资本与自然力关系难题的生态文明新道路,展现了建构生态文明新样态的制度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重申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被马克思称为"精神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一般的生产力,它必须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追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生产力以自然力为根基和源泉。通过考证分析马克思自然力概念的内涵,剖析自然力与生产力的关系,揭示了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力的途径:科学技术通过延伸劳动者的自然力、发明创造"死的自然力"、提高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自然力等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方学界从生态环境角度对马克思有关发展生产力理论——赞扬资本主义技术进步、“控制自然”观念、共产主义设想的诘难,当代英美生态马克恩主义者休斯等进行了辩护。他们认为,由于马克思关注增加人类福利的技术,其所主张的生产力发展的削弱性和能动性效应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使用“普罗米修斯”、“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自然力的征服”等语句,所要表达的是为重获自由而进行革命及修复城乡分离造成的人与自然代谢断裂的思想,并肯定自然对创造财富的意义;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自由时间的增加、财富的增长、劳动成本的降低都富有生态意蕴。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观的生态意蕴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生产力理论中,没有自然力的一席之地,从而带来了生产力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全面论述了自然力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的科学命题。马克思的这一科学命题对于人们今天深化生产力的理论研究,推动生产力的现实发展,以及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探析其生态价值,还原其真实意义,维护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补充、完善现行生产力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生产力实体要素、生产要素的构成论述了“自然”这种生态系统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工业生产生态化的设想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科学论述揭示了神话的本质,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研究神话的正确途径。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神话的研究中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哲学界将生产力界定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三要素说是欠妥的;生产力是一种能力系统而非一种实体系统,它包括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两种状态;其主要成分包含自然力、劳动力、科学技术力、社会结合力、自然与社会和谐力五个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其重心存在着有序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物质财富的“物质生产力”,这不仅与“两种生产”理论相冲突,也与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许多物质“产品”仍依赖于自然力的生产这一现实相冲突。在某些方面,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生产力不是不够,而是过头并应予约束。现代物质生产力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对自然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生产力与破坏力的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全球问题的凸现引起人们对传统自然观的反思。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进行诘难,主张建立一个以生态学视角为基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人类实践,从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科学阐述。当代生态学在思路上不否认并恰恰以承认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有一种大自然观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确解决这一诘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应当包括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它们的有机统一就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和自然生态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理论中内蕴着生态经济生产力思想的精华。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都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然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纯粹的自然力、人类自身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纯粹的自然力表现为自然力的自然特性,人类自身的生产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表现为自然力的社会特性,三者体现了自然力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对立统一;资本家无偿使用自然力,但自然力并非绝对无偿,而是无偿性与有偿性的辩证统一;自然力只是潜在的生产力,通过人类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自然力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生产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一,它强调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并举,在“协调”中培育生产能力,这是对以征服与改造自然为要义,在“斗争”中彰显生产能力的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纠偏;其二,它强调资源、环境、生态并重,将生态环境作为潜在要素和内生变量纳入生产力范畴,这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三,它强调生态环境与民生相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价值目标,这是对生产力价值目标的当代拓展。  相似文献   

15.
数据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延续。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看,数据生产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依次从“以土地为起点”“以劳动为起点”和“以资本为起点”向“以数据为起点”深入发展;从生产力内在矛盾发展看,数据生产力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路径从“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认识和理解自然”以及“认识和理解人类自身”发生深刻转向,从而为突破工业生产力所面临的自然界限和技术界限迎来曙光;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看,数据生产力在深化劳动分工的同时又呈现出“消解分工”的趋势,使人类劳动的内容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数据是数据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数据生产力是建立在“经验型数据”和“理论型数据”发展到“数字化数据”基础之上的,而数字化数据呈现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交融、工具属性与资本属性并存的复杂特征。因此,需要以精神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主体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为重点,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引领和推动数据的生产力功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其基本特点和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来挖掘马克思自然理论的现代性意义。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探讨马克思自然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产生的双重影响,寻求马克思自然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18.
跨越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实际上包含着两种社会发展模式:自然发展形态和跨越发展形态。而跨越发展形态,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跨越类型:常规跨越发展和超常规跨越发展。而且,社会跨越发展本质上是跨越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产力经历了自然,土地,机器,科技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当今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耗竭型转向可持续型,保护自然生产和,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这也正是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在新世纪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既包括物质生产力 ,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要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置于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精神背景下 ,置于马克思毕生致力的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的人文动机中加以阐释 ,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理论 ,全面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总体文明 ,重建我国社会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品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