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哥达纲领批判》中蕴含丰富的公平分配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公平表象掩盖分配不公的真相。马克思通过批判脱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揭示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基础;通过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具有空想性,揭示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做到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科学前提;通过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公平分配的执着追求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对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3.
张伶俐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1-13,,17,
本文就《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问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品分配问题,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与经典的马克思按劳分配的思想并不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姚大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1):149-156
从分配正义的观点来探讨共同富裕,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共同富裕意味着什么,另外一个是如何达到共同富裕。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分配正义理论,即平等论、足够论和优先论。平等论把共同富裕解释为“同等富裕”,其达到此目标的方式是平等化,但它难以克服“拉平反驳”的诘难。足够论把共同富裕解释为“足够富裕”,并为“足够”设置了门槛,但它的解释和达到目标的方式难以避免模糊性和任意性。优先论把共同富裕解释为“帮助底层群体”,把底层群体的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它不仅在理论上是更合理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更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吴朋政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8-130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共产主义即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哥达纲领批判》展示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高级阶段和过渡阶段的设想,集中展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周雯雯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6):63-69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针对充满拉萨尔主义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撰写的论战性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辩驳错误社会思潮的典范。从撰写和发表过程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撰写相对及时,发表策略较为灵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树立了榜样;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在批判拉萨尔主义观点的同时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后人的普遍认可,为打击机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辩驳方法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论证了《德国工人党纲领》内容的逻辑矛盾,揭示了其反映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倾向,批判了其对唯物辩证法的背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当今社会,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于当前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王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19-22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 ,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 ,进而论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王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1):157-166
共同富裕理论中存在着需要与平等两种正义观的交织。在不同的正义观下,共同富裕的理论图景、主要任务和实践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对于需要的正义,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基本需要的满足和美好生活之所需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总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始终是需要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平等的正义,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公平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则是理论研究的核心。两种正义观并不冲突,然而,赋予哪种正义观以理论的优先性和实践的紧迫性,意味着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的不同认知及其解决方式的差异。当下,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是正义原则之理论建构和实践的优先任务。 相似文献
11.
皋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16-19
《哥达纲领批判》"闪露"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的总体性预见。将之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即进入过渡时期",这是未来社会的开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论概括;而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进程、特点等,还需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向玉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4):19-25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28-3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来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日渐稀缺的资源。国家通过将有限的碳排放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在平均碳排放额度之外赋予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家庭一定数量的只能用于交易的额外额度,以帮助其获取相应的收入,既有助于国内碳排放权地区分配正义和家庭分配正义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快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式的社会正义,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始终强调把社会公平正义放在首位,是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凝结了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社会正义的价值诉求,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公平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集中体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提升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能够从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为社会正义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实践证明,共同富裕不仅从现实层面纾解了传统正义理论的实践困境,也有效缓解着新发展阶段的正义难题,更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义意蕴。 相似文献
15.
曹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2):32-38
哈耶克认为,在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自由社会里,由于没有一个单一的分配者来决定每个人应得的份额,所以“社会正义”或者说“分配正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而且,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也是危险的,因为那样将不可避免地使政府压制各种不同的关于正确分配形式的看法,并最终导向全权主义。尽管哈耶克提出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论证,但他的批判最终是无法成立的。一方面,他难以解释为什么要消解“社会正义”的概念就必须全盘否认正义概念可以用来评价市场体制。另一方面,他对“社会正义”的理解失之狭窄。正义的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评价人的行为有意造成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价人们对特定事态的反应。而且,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并不必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它,或者取得所有人对这一概念含义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同富裕中的“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富裕”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效率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同市场经济竞争、效率的市场特性的统一。公平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善,效率是手段善,共同富裕的实现就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过程。从财富分配的角度,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在效率维度下应坚持正义原则,在公平维度下应坚持仁爱原则,二者是共同富裕的两个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首先应该立足现实,遵循正义原则,既保证竞争、效率,促进财富的可持续增长,又尊重、维护人的基本权利,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坚定公平的价值理想,弘扬道德伦理,遵循仁爱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财富分配体系。最终形成以正义原则为主,仁爱原则为辅,协同推进的共同富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5-23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论述分配正义问题,但在一系列著作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校正了资产阶级分配正义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具体而言有三条进路:一是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对分配正义的前提校正;二是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超越按资分配的过程,对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校正;三是从抽象个人为本到人民至上,对分配正义的价值校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校正工作,不仅规范了研究现代分配正义问题的基础构架,而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孔兆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1-37
共同富裕先天地包含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道德谴责,为未来共同富裕社会确立起正义的内在规定。我国的改革开放将公平正义的道德追求与市场竞争进行有机结合,为共同富裕引入有序竞争机制,开创了我国共同富裕的新境界。目前我国的共同富裕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保证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在保障公民合法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需要实现人们的精神富裕和正义品格的提升,需要建设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富裕。 相似文献
19.
周新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4-119
当前,分配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研究分配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应该认真学习《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毛泽东也曾对研究分配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必须把公有制与私有制区分开来研究分配问题.两极分化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现象,不能离开资本主义私有制来谈论两极分化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关系,只有不断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张立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26-29
孔颖达《毛诗正义》广泛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性情思想,其性情思想主要内容为:性情的本体是"气";"受气"的厚薄不同使人性分为九等,各等善恶不同;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民,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教化得以成功的依据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性由恶趋善、性情中和;教化最有效的手段是诗与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