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属于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范畴。它是以人为本、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者和谐协调发展的角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选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维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江泽民对于这一理论作了继承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原著视角下看 ,人的全面发展是“第一要务”中的核心内容 ;从历史发展阶段视角下看 ,不管社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我们都不能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也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一味地谈人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下看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互为条件 ,互为前提 ,因而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关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看 ,可持续发展使我们能从“人———自然关系系统”和“人———社会关系系统”两大系统中鸟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方爱东(安徽大学马列部)对此认为: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公正原则。从纵向看,它主张代际间的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权;以横向看,它主张当代人之间应具有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权利。②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看,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是它题中应有之义。即它主张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它对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即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效率与公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 1 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2 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3 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 ;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 ,并从这些理论的表述中 ,探讨并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急需解决的历史性重要课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使整个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正确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6.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提高生产率、提升就业层次和收入等方面的认识,还是从人类生育、人口健康和后代哺育等方面看,都会感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可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女性教育是改善人的生存条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女性教育能获取更高的经济回馈,是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的道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本质的哲学视野来分析,人的本质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多重表现样态,人的本质层次的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分别构成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必须实现人的本质层次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9.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提高生产率、提升就业层次和收入等方面认识,还是从人类生育、人口健康和后代哺育等方面看,都会感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可对社会作出极大的贡献.本文论述了女性教育是改善人的生存条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比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的多的女性教育能获取更高的社会经济回馈,是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的道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从理论上看是现代科学、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深化的产物,从现实上看是对国际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理论反思的结果,更是国内经济改革、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革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条件出发,协调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整合与超越。 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与现…  相似文献   

12.
周智 《齐鲁学刊》2005,1(6):134-13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社会学是将人人皆知的事情说得谁也听不懂。其实,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它指导人们如何超出个人的范围去观察社会,并直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相互作用,去“认识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区分“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扰”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它从社会的高度看人,从人的深度看社会,将人人皆知的事情说得更深透、更清晰明了。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须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很好地把握它,并进而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学习社会学而言,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科学技术运用不当则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从而最终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分析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从法律和道德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宝梅 《齐鲁学刊》2000,(5):115-117
节欲是出于某种需要而适度节制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其目标指向是克制欲望,减少或相对减少消费。由于伦理解读是 价值判断,植根于人的理念、信仰;而经济评价是事实判断,强调功利、收益,因而从表面 上看,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似乎矛盾。但当我们站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高度时就会发现,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的矛盾不过是假象,统一才是其本质。节欲不仅具 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不容乐观的生态形势呼唤全新的节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包括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部分。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是追求以人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完全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的"三化"同步式城镇化,是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双向共进式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宗旨是以破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发展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生态目标。从经济目标看,要激发投资、消费需求,发挥扩内需的巨大潜力,注重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结合;从社会目标看,重点是改善民生,提高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水平;从生态目标看,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使新型城镇宜居乐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生存和发展,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形式的交往,建立起一定的社会联系。因此,人们必须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人相处,讲求交际艺术或处世技巧,这在东西方社会大抵是一则通例。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对人际关系的价值认识及其实践方式却有着显著不同。从文化传统看,中国人的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处世之道因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有关处世的箴言、训诫汗牛充栋;从大雅君子到草头百姓,总结处世经验、教训的言论林林总总。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18.
从演变过程看,消费环境经历了限制消费、激励消费、可持续消费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可持续消费环境基于连续时空运动中人、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准则,目的在于不断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益,实现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与自然资源有效利用以及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通过技术、社会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得以创新和发展,表现为人类的消费活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起点。在长期从事实地研究基础上,站在经济学、历史学、环境学、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运用社会学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重新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探讨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生态统一为核心的新发展理论。并界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论证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模式。人口与环境是总体可持续发展前提,可持续发展由环境问题而生。力图以全新战略,重组工业文明。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分析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及其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关系大分化角度把握市场经济,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缩短社会转型期“阵痛”,培育社会文明因素。注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的生长和人文价值的重塑,把全面进步和国民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最终价值取向。分析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弊,思考有效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关系。解剖影响农业粮食保障及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压力问题,为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之体看,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节约资源才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充足的物质基础。从人性之用看,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人性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核心要素是劳动。劳动的效果取决于人的劳动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是提升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