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恢谋 《老友》2008,(3):39-39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陆建新 《老友》2008,(3):41-41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黄瑛 《老友》2008,(3):38-39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3,(36):62-63
她有6个儿女,却被遗弃在救护车上长达15小时,救护车载着老人,一趟趟往返于两个儿子的家中,最终,救护车把她送到了一家医院急诊科。如今,老人又被送到了救助站。  相似文献   

5.
除了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节"之外,许多国家也有本国的老人节、敬老日和长寿节,并在这一天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伊朗的老人节定在每年1月7日,是一年中最早过老人节的国家。在这一天,儿女们要为老人做"七道菜",让老人逐一品尝,象征老人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印度的老人节也叫"长寿节",定在每年的4月7日。在这一天,老人除参加庆祝老人节的活动外,还要待在家中,等候儿女们来祝福并送贺礼,全家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欢庆。  相似文献   

6.
丁宁 《新天地》2017,(8):28-29
张女士:您好!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子女不同意父母再婚的现象不是个例.有调查显示100 名想再婚而未成婚的老年人,65 人是因儿女不同意."山西公益红娘"做过一个小范围数据调查.在太原市,100 个单身老年人中,85 个想找老伴.老人找老伴的念头比年轻人更迫切,面临的困难也更多.  相似文献   

7.
老爸,不能否认,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了。当您开始自称是老头儿时,您应该明白,安度晚年是您唯一的工作。儿女身在远方,为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年复一年地奋斗,无暇顾及,而对于您,老爸,我们只希望您快  相似文献   

8.
彭书会 《社区》2012,(7):39
人常说:"家有老,是一宝",作为一名社区民政专职工作者,面对占社区人口1/3的老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社会资源的宝藏库。社区是个大家庭,我戏称我们社区的老人为"社区宝"。在与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被社区老人们发挥余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其中有几件小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在年轻人嘴里,“老人”一词总是和“保守”二字离得很近。我们不服。有现代青年,现代女性,老人就不能“现代”了吗?那么,“现代老人”的特征是什么?您想不想做一个“现代老人”?我们希望就此发起一次讨论。目的是“让我们跟上时代”。和时代同步,会造就社会对我们的认同,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年轻。“现代老人”与传统老人有很多观念上的差异,我们这里只举出3例,“抛砖引玉”。你可以就“现代老人”话题畅所欲言,尽情撰稿。  相似文献   

10.
上了年纪的人,本应颐养天年,或两老相伴,或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过着一些违心的生活,给他们的心里蒙上了阴影。被迫分居老伴健在而过分居的生活现象,在城镇有,在农村更多。在城镇,由于住房不宽敞等原因,老夫妻只好分居到几个子女家中。还有的为了顾全年轻人的生活,只好委屈自己。老夫妻拆开了,他们有伴不能随,有苦无处诉,只好与麻将、电视为伴。在农村,老人的分居生活则大多是出于赡养安排,儿女们虽然愿尽义务,可是儿女好几个,难以平衡,于是只好“老”燕分飞。贴心建议“少年夫妻老来伴”,上了年纪更需要情感交…  相似文献   

11.
《山西老年》2013,(9):12-13
在许多城市,都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从家乡"漂"到儿女身边,有的是为了和儿女团聚,有的是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照看孙儿孙女。这些老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老漂族"。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老漂族"成员会越来越多,正在成为一个日渐被关注的社会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2.
王淼 《21世纪》2008,(3):38-39
"还差一个便士"我刚到英国时,寄住在一对退休的英国老夫妇家中,他们的儿女都已搬出去,剩下老两口和半座小楼。把其中的一间房租给我住。英国有一个传  相似文献   

13.
开心老红娘     
老陈 《社区》2012,(12):46
60多岁的李阿姨是社区出了名的"老红娘",热心肠的她退休后不像别的老人那样打牌消遣,当发现不少父母都在为大龄儿女的婚事发愁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开始义务为年轻人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4.
一份辞职信     
敬爱的父亲:您好!作为您的女儿,在您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出辞去我在家中的两个职务:"美食家"和"数学研究生"。说道"美食家",我很惭愧。每次品尝您做的菜时,我总是评头论足,而且提出的几乎全是批评。记得有一次,您把一盘热腾腾的醋溜白菜放到我面前,我一边吃,一边说":这白菜好是好,只是汤稠了些。"现在回想起来,  相似文献   

15.
阿友 《百姓生活》2014,(2):36-37
2013年5月25日上午,家住安徽省肥东县八斗镇王城社区的77岁王邦贤老人,正坐在自家堂屋的椅子上,对着15天前因车祸去世的老伴遗像黯然落泪。这时,两个年轻人拎着几包礼品登门,和善地对老人说:"老人家,我们是武汉一家媒体的记者,您以德报怨的善行,深深感动了一位武汉市民,他特意委托我们将3万元现金送给您,另外1万元给王德芳。"  相似文献   

16.
李小萌 《新天地》2016,(12):10-11
伴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猴年宝宝的扎堆出生,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要承担起养育两个孙辈的责任.在一些"婆婆圈"、"外婆圈"里,老人们倾诉着自己的想法.多数老人认为儿女有难处,不能不帮.但这一帮就把自己拴得死死的.尤其是已经带大了一个孩子,现在又要带第二孩子,身体和心理上都不太能接受.  相似文献   

17.
王捷 《社区》2014,(33):5-5
70岁的婆婆晕倒在家,儿女赶到后将她送进医院。可当医生问起老人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时,老人的儿女却一样也答不上来。最后,还是保姆赶来,说清老人的病情,为医生的救治工作提供了参考。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也没跟老人住在一起,大多数都说不清楚父母的身体状况。(10月20日《楚天都市报》)  相似文献   

18.
最难的学问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才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  相似文献   

19.
丁岚 《新天地》2013,(1):26-27
2012年10月26日,朱官翠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告诉刘芳和靳冰这一真一假两个女儿:"我死而无憾了……"安排好老人的后事,靳冰和刘芳一左一右地挽着杜方勤,告诉这位爸爸:"以后,我们还是每周六来看您,我们永远是您的贴心小棉袄。"一2007年3月6日晚饭后,28岁的南京女工程师靳冰和男友王刚一起看电视时,被一档"寻人"节目深深吸引了。节目里,家住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的杜方勤老人声泪俱下地说:"毛毛啊我们的女儿,28年前爸妈把你送人,实属不得已啊。当时家里穷得揭不  相似文献   

20.
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日新月异,但是老一辈身上的某些传统美德,依旧值得我们学习。计划经济时代,老外公李承怡主管全湖南省钢材指标的分配工作,亲朋好友送他"钢材大王"的封号。当时有人看老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