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大学应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促使大学回归本我,提升大学意志。文章以一流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以重大事件作为研究媒介,并将一流大学与重大事件相互结合得出:一流大学参与重大事件是继承大学意志的体现。一流大学在参与重大事件中主要扮演着国家的引领者、社会的批判者和正义的维护者的角色。三者相互联系、互有侧重,国家的引领者是基础,社会的批判者是根本,正义的维护者是大学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具有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知识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世界一流大学在三大社会职能的发挥上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所在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我们要加快一流大学的建设,使其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在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必须提升创新能力.大学创新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力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在创新活力与创新实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根源是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缺失.中国大学提升创新力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大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大学创新力.  相似文献   

4.
方舟子 《可乐》2008,(2):63-63
尾巴翘得太高,就会露出丑的东西。现在,国内的名牌大学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的还定了时间表。不过,大家最近看报纸,会发现中国其实已经有世界一流大学。据说,《泰晤士报》公布一个大学排行榜,将北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七月全世界总人口已经突破五十亿大关.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建国后的三十六年里,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九十三.湘西自治州各民族人口,一九八五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百分之九十八,接近翻了一番.当今世界人口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深切关注.在四化建设中,于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如何确定一个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如何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怎样解决由人口发  相似文献   

6.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其获奖研究工作的地点,表明他们也都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所具有的通识教育、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拥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优势学科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造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与机制,描述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是如何一步步被酝酿、塑造出来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就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缘由、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的差距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地讨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所存在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国际通行的可比性指标上,如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年均发表的论文数、论文被引用数、科研经费数、师生比例等,还表现在教师中享誉国际的一流学者和学术大师稀缺、特色和优势学科不鲜明、鲜有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如办学理念的缺失或失守、角色定位的单一化(一味搞“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导致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各自的特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及办学自主权的缺乏等。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诸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流大学是在不同范围内将大学相互比较时产生的,有世界一流与国内一流。一个国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将其国内的一流置于世界范围内去审视、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清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与自身的差距,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文章从六个方面对一流大学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解决的五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子钊院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学应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一流大学的学生应为国家的复兴和崛起而奋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必然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近几年,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逐步确定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生教育理念,将由专业教育转向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实现低年级的通识教育与高年级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减少课堂教学量。丁伟岳院士:一流大学既要有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2014-2015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依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4-2015)》,从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名、世界一流大学分指标排名、中国进入ESI排行的大学数量和中国各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影响因素解析.从结果看,中国大陆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在整体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概念模型出发,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五大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学生工作创新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央作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学校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3.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归纳了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管理模式,总结了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参考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正在积极推进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体现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教育属性,有利于推进后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及技术创新。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立的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卓越计划”教育基地为案例,具体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发展战略及教育培养途径,旨在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创新基础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过程中,呈现出隐私侵犯、信息茧房、智能依赖、评价定势等伦理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前提造成了威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出现伦理风险,与大数据应用主体泛化后的利益寻租、大数据本身潜在功能具有的伦理诱因、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外在保障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备息息相关。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伦理风险,当前亟待重塑积极的技术伦理观,谨守大数据应用的伦理原则,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的伦理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认为我国研究生整体文化素养偏低,研究生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文史哲知识上存在不足,不同层次高校研究生文化素养存在较大反差。针对这些问题,认为要树立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研究生整体文化素养,牢固树立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中心工作的办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初,中国政府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是在对科学判断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并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将对国家发展全局和未来的影响深远.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是创新的重要源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大学应该如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特殊责任,是每个大学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大背景下,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面临诸如创新知识基础不够、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创新中心已经得到了众多学校的支持和欢迎,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还扩大了研究生的就业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已成为推动我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体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知识创新体系的体制化表达。作为一种学术与文化的存在物,大学是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力的源头,其知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大学应依据本质属性发挥知识创新职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创新文化以培育社会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