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2.
苏联教科书用本体论模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梳理重构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以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命题的原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框架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体系主体的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的原则;以历史主体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为主线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一切社会关系与社会现象根源和本质的原则;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统领存在与意识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糜海波 《江淮论坛》2007,2(5):89-92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新思索,力求研究相关现实性问题,主张重新认识其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是与非的澄清。他们对社会主义理论也作了新探求,认为社会主义植根于平等主义,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生态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运动。它启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使其内蕴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得到理想的彰显,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进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立足人文关怀,解放全人类.从"人的自由发展"到"为人民服务",从实现"共同致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人本身,关心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葆有了不断发展的活力.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尝式研究"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内涵,厘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人的自由理论"的本质,进而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化的人的自由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和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它提出了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唯物史观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做如下的概括:个人的活动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基石,人本身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进 《理论界》2006,4(10):142-143
权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反映的是人与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拥有权利获得了人的具体性和主体性。权利体系的本质就是维护特权阶级的特权,而人权是随着特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本质就是消灭特权,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权利。人权包含维持生命、解放和发展个性、培养独立性人格,其核心是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其科学体系中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侨务理论的支柱。一、邓小平发展机遇论与侨务工作的主导职能邓小平发展机遇论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又站在时代高度,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敏锐洞察力精辟指出:“中国大发展的机遇不多,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自己,既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思想,也是…  相似文献   

9.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总结的正确性,但同时,如果我们不是断章取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应当进一步分析隐藏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得这些基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抓住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的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科学而又系统地回答了这一世纪难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从空想成为科学,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创新的理论”,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体系;这里所说的“理论的创新”,指的是邓小平理论面对时代,尊重实践,着眼发展,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问题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活力,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问题的认识 ,必须着力关注邓小平理论的思维视界、本质特色和实践价值等问题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 ,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科学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 ,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邓小平理论中 ,“实践主题”的明确提出源于对“生产力问题”(即“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极大关注 ,并使“生产力问题”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 ,“生产力问题”既导引出“实践主题” ,更深化了“实践主题”。邓小平理论在“生产力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价值 ,不仅在于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价值目标意义 ,更在于强调了要从实践上创造性地探索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经“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当代艺术本质研究所涉及到的根本课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对此,在思想方法的最高层次,现有主张的思路大多偏于两种倾向:1.只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框架出发;2.只是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框架出发。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他们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只能是认识论的、本体论的,或者形式论的,仅仅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抽象内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观及其方法论,它是从上述两种关系框架的内在联系,亦即从实践之所以发生和发展的本源关系出发去把握艺术本质的,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它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最终是以生产为手段,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论的具体实践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本质研究应当实现历史性转移,其目标是紧贴现实,走进实际历史进程,建立一门与市场经济时期相适应的新文艺学。  相似文献   

15.
休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是人从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而获得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然而当代休闲文化面临着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基于此,立足于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建设一种人本主义的休闲文化迫在眉睫,只有建立旨在解放人、全面发展人的休闲理念才能促进当代休闲实践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生产力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生产力解放和变革。因此,对知识经济的研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理论。用生产力标准来分析衡量知识经济,是科学的、正确的也是唯一能把握知识经济本质的方法。  从生产力视角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历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和特征。生产力的变化,更具体地讲,生产力的三大要素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12,(4):97-97
辛世俊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性品格要求人学应当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的实际,人学应展开以下批判:批判“狼道文化”,使人们认识到仅有“狼道文化”远不能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还必须发扬“人道文化”和人文精神,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文精神是市场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批判物对人的奴役,使人们认识到仅有物质财富的积聚也不能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还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准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正确的发展路线和国际战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邓小平理论解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性难题,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胜利走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代表着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历史飞跃。就理论本质而言 ,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和斗争的学说 ,马列主义向人类指明的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两个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自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解放和发展主产力无疑是贯穿这两大理论的一条红线。但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 ,它们展示的历史风貌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最本质的存在方式,而人则是文化存在的本质。然而当今文化的异化使文化成为了压抑人、束缚人的工具,它大大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就大众文化的特征而言,它带给人们更多的都是些消极的影响,大众文化与人的异化在某种程度来说都是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就试图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达到拯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