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务作品是指著作人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组织领导下,为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业余作品指著作人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所创作的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作品。要保护著作权,就要正确而严肃地处理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单位作品制度,其构成要件存在问题,对"意志"的界定不清,对"责任"的规定没有实质意义。单位作品制度的立法目的并没有在单位作品制度中得以实现,反而在著作权法体系内产生了体系冲突,如与特殊职务作品的难以区分,法人作为精神权利主体的困惑。有必要在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对该制度进行重构,将其与十分类似的特殊职务作品、委托作品融合,将著作权的归属确定为财产权利归单位或委托人,精神权利归作者,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实现了单位或委托人的利益,又保护了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期刊著作权的双重属性是指期刊既是汇编作品又是职务作品 ,期刊著作权及其邻接权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附性 ,其著作权即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 ,作者和期刊社都成为著作权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务作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规定,难以区分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同时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也较难区别。此外,单位和作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给司法实务带来极大不便。本文通过职务作品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检讨我国职务作品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关事实和著作权法原理,除了被动制作的课件属于法人作品,学校倡导与个人申请结合而制作的课件虽不属于职务作品,但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外,课件从理论上、法律上以及事实上都不属于职务作品,而属于教师个人作品。教师课件的著作权应当受到学校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简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内容包括人格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我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著作权的行使的规定和苏联东欧国家的规定相似,基本符合我国国情,但在作者和所在单位之间关于权利义务关系上仍然有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之处。关于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报酬,即使工作单位在正常业务范围内因行使著作权而获取收入,也应向作者支付工资以外的报酬。作者和工作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以后,工作单位对职务作品的使用权原则上不受影响,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作品创作的智力投资者和财力投资者分离,著作权的归属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对此进行了规定。但是各类作品分类标准模糊、要件选择随意以及权利分配原则矛盾、分配规则粗疏,导致弊病丛生。本文从两种著作权观念的反思出发,结合我国的立法旨趣,针对非独立创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三类作品提出全面的整合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作基础关系复杂化,智力投入者和财力投入者的分离成为常态,面对财力投入者提出的著作权请求,如何平衡智力投入者和财力投入者的利益关系是著作权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规定了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在划分标准、构成要件、权利分配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较好的解决分离情况下双方权益的平衡。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实际选择适合国情的著作权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独创性的特征,必须符合著作权的属性,所以学位论文应是申请学位的学生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不具有著作权的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等学术作品不应作为其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著作权法>的解读表明,法人不仅享有著作人身权,而且具有多种取得方式.国外主要著作权法虽缺少类似的明文规定,但实质上对法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同样持肯定的态度.在法人著作人身权问题上,我国<著作权法>与国外主要立法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是在立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某些差异.为了完善法人著作人身权制度,我国<著作权法>还应从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法人作者和职务作品的成立条件、职务作品中作者与法人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适当完善.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属于权利主体。明确著作权主体,也就明确了谁享有著作权和享有什么样的著作权,以及明确了与此有关的苦于著作权问题。著作权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作品享有专有权的人。我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结合外国的有关规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在著作权原始归属中引入契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作品类别有自然人作品、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合作作品、委托作品等类别,这些作品分类的标准并不十分的确定,文字规定较为模糊,而这些不同种类的作品的划分又直接关系到作品权利的归属,作品种类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导致权利归属认定上争议。只有解决作品类别的划分问题,才能让权利归属的认定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创造"了包括音乐、小说、食谱等作品和潜在的可授予专利的发明。然而各国知识产权法却并不承认非人类作者或发明人的法律地位。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法应适时承认人工智能具有作者和发明人的身份。其条件是人工智能创造物符合知识产权的客体要件,而且人工智能在作品的发展或发明的创造中存在因果关系。对于符合这两个要件的人工智能创造物,应通过借鉴现有的职务作品或职务发明的分配机制,将其知识产权分配给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的作业、申请书等一般不是作品,但有例外;高校学生虽然不是高校职员,但其作品可能是职务作品;经教师指导的作品有可能是合作作品,也可能是个人作品,并且可能是兼有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个人作品与合作作品属性的复杂作品。  相似文献   

15.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教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属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作者,但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在一定时间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除非属于合理使用或法定许可的情形,否则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精品课程的行为都构成侵权,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职务作品?在我国还没有成文法的规定。但就法理和习惯而言,笔者认为,职务作品是工作人员(职员)作为自己供职组织的业务而创作的作品。如国家工作人员依其公务所撰写的公文,记者在其职务上来写的稿件都属于这一范围。职务作品中的职务,从社会关系而言,需有产生这一职务的某种关系的现实存在。依劳动法和勤务章程,某人欲成为某一组织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接受这一关系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接受,一个人的身份就起了变化。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某人就成为某一组织的职员。不是某一组织的职工,其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职务作品。因此,这是职务作品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集体管理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基于著作权人的授权从事的包括:授权作品需求者使用作品,对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向著作权人分配使用费及以组织名义向侵权者提起诉讼,进行索赔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是保护著作权的一种有效手段.著作权人一般将没有能力管理或无暇顾及的权利以信托的形式交由著作权集体组织管理.既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又降低了成本.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带有垄断性质的非赢利性民间法人团体,它可以自己名义独立提起诉讼,其运作以科学的内部组织形式及管理为前提,同时需要诚信经营为其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给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带来新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问题需要审慎对待。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有其法学基础、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归根结底是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问题。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从法律上来讲,要解决好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多重著作权的权利尽可能准确的度量定位,对于该权利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多重著作权一般是指创造性地利用他人作品后产生新作品或者其他成果(主要表现为涉及邻接权),由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分别享有著作权或邻接权的现象。分析侵权作品能否产生多重著作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