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     
《职业》2009,(2):47-47
海外留学人才看好“中国机会”;上海将建统一的人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虹宾 《现代交际》2005,(11):44-44
大凡初来英国的中国学生,都倾向和同胞一起合租房子,好歹相互也有个照应。可我偏不。想来和鬼子同住一屋檐下也许今生就这一回,究竟是福是祸,是静是闹,试一试才知道! 我的家不大,算上两个阁楼间,一共可容纳五名房客。一开始,家里就我和另外一名英国房客。他的话不多, 后来解释说不是不想理睬我,因为他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思考。一到周末,这名深沉的“思想家”身后就会跟来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广泛搜集出国留学相关数据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出国留学活动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出国留学尤其是自费出国留学火热发展的原因与动机,从政策、管理层面出发,对如何趋利避害、顺应形势、促进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健康发展作了探讨,并从政府机关、留学机构和社会民众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代留学活动频繁,对我国曾产生重要影响。河南作为近代留学活动的重要省份,留学生有其独特性。针对豫籍留学人数进行重点分析和探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统计出近代豫籍留学生在日、欧美、苏俄等国家的人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近代豫籍留学生人数变化特点和原因,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近代留学生特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橙之信 《职业》2010,(7):58-59
中国大陆每年都有将近20万青年人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亚各国开始留学生活。学校各式各样,从世界名校到不入排名的High school;学科丰富多彩,不论多么流行或拗口的专业,也总能见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始终不变的有两点:费用不菲、梦想高飞。  相似文献   

6.
海外学子国外求学,不可避免地与钱打交道,大到吃穿住行,小到柴米油盐,为了不让父母负担过重,很多留学生通过打工、创业等方式,赚钱贴补日常开销。这就要求对留学国家的打工政策有足够了解,打工要合法。在不允许校外打工的国家,不少院校会适当提供校内打工的机会,这也能帮助留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雁 《职业》2010,(11):52-54
初入职场,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面试求职过程中状况百出,让面试官哭笑不得、头疼不已。网络上曾展开过一个票选“最离谱面试TOP10”的评比活动。在这个排行中能看到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面试经历。  相似文献   

8.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9.
世界正在变小。当黄头发白皮肤的旅游者钻胡同寻觅东方风情之时,北京高档写字楼里早驻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外国人就业的主要渠道是驻京外企。但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外开始给中国老板打工。  相似文献   

10.
如今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成为热潮,但也有一批莘莘学子“读书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选择在海外寻求工作发展。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你的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以及一段时间来的就业大盘走势,求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末至2014年初,留德学生群体与习总书记的通信往来,有效塑造了海外留学生群体坚持爱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创新的集体形象,成为新时期广大留学生群体的又一共同记忆。如果将之作为一类公共关系案例,发起此次通信的留德学生组织对于信件策划和投递信件窗口期的管理较为准确,有效抓住了与公共关系目标联动的时间节点,获得了理想的公共关系效果,也为国内对海外留学人员群体的公共关系建设预留了时间与空间。同时,此次通信在主观和客观  相似文献   

12.
凯蒂 《现代交际》2006,(12):44-45
没有移民前,曾听留学生们讲他们在海外“捡生活”的故事,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常常令人忍俊不禁。然而,移民加拿大,目睹了新移民生活的窘迫,才真正知道了“捡”字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才懂得了海外谋生的艰险。就是在这种苦乐交集的磨砺中,他们经历一次次精神的锤炼。可以说,走过这般历程的人,对而后的丰衣足食才有快乐感,才有笑谈人间“尴尬事”的勇气。于是,我把它赋之笔端,讲给后来者听,但愿带给你的不会是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13.
吴芷菁 《中外书摘》2006,(10):52-54
受访者:某上海女孩儿(受受访者所托隐去姓名) 谈论对象:蒋丽 性别:女 年龄:25岁 曾留学国家:新加坡 学历:本科 我是在大学开学搬行李的时候认识蒋丽的。我来学校报到的时间比较早,满心计划着早点去可以早熟悉熟悉环境,顺便挑一个好床位。可没想到一推开宿舍大门发现最向阳的那个床位竟然已经被行李给占满了。大包小包的编织袋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名字——蒋丽。她是我们寝室第一个来学校报到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王怀成 《金色年华》2010,(10):35-36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具备了送子女出国留学的经济条件。因此,出国留学人数逐年提高,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普遍爱全球金融危机困扰,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通过输出高等教育取得外汇,  相似文献   

15.
其实,想要做“洋太太”并不能说就是什么坏事,因为这些年人们也的确看到和听说过不少嫁到海外的女青年,出去一段时间后忽然容光焕发地回来看望父母亲朋,着实让左邻右舍们羡慕得喷喷不已;甚至有些嫁给海外商人的小姐,原本也不过是极普通的 K 姐或模特,回来后则代洋丈夫或丈夫的友朋做起了本地合资企业的外方女老板或总代理,大权独揽好不威风,可谓是“衣锦荣归”吧。不过,像下文晓田这样说到伤心处荒唐愈可悲的例子好像也是一种存在,实在很值得年轻女士和小姐尤其是原本有着幸福之家的年轻女人引以深思  相似文献   

16.
自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于1847年走出国门求学之后,1872年清政府选送120名12至15岁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这批归国少年中,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初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等。100多年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人才基础,因此不同时代的政府和民众都很关心出国人员的归国问题,而政府的人才政策又对吸引留学人员归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义 《老人世界》2008,(4):39-39
22岁的侄女小方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多,最近回来休假,前几天来我家给我讲了许多域外见闻,我觉得十分有趣,在此选择三例,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8.
面试总是让人伤脑筋的,对于打算在中国找工作的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还要面对身处不同文化中的不确定性。什么是在中国面试必杀技?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态度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这场中国姐夫PK老外妹夫的男人之战缔造出了崭新的男人友谊,没有输家,赢的是家好月圆!  相似文献   

20.
陈全忠 《职业》2014,(34):36-37
陈秀星因为一款炮制热饮的机器“Dr.drinks星球机”,在201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白领们没有闲暇时间煮咖啡、熬豆浆。一键萃取,不到一分钟,一杯纯天然无添加的热饮是白领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海外留学归来的陈秀星正是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Dr.drinks星球机应运而生了。Dr.drinks星球机上市半个月,众多明星大v纷纷为其点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