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某些文章作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认为由于俄国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社会农村在公社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的预言没有实现,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马克思的预言确是落空,但是,笔者认为不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四篇复信草稿是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刊登的《初稿》、《二稿》、《三稿》的次序有误,真正的第一草稿不是《初稿》而是《三稿》,《初稿》和《二稿》是第二、三稿。如果以此次序来理解这四篇复信草稿,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的思路。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发展命运的的思想,应该是:俄国公社超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上它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要摆脱这种困境拯救“俄国公社”,只能通过俄国革命,夺取政权,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展生产力,对公社进行革命的改造。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无疑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四篇“复信草稿”的基本思想是:俄国公社的命运完全不是如民粹派领导人奢望的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事实上她已经深深地陷入了水村资本化的进程,要缩短它痛苦的路程,先决条件是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爆发,并能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这一思想,实际上指出了“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应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把握自己命运的问题.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进行了相当精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认为由于俄国广泛存在着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它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后来的俄国没有实现,因为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村公社瓦解了。但是,这一理论中包含的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的思想在后来的俄国、中国等国家确实实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特别是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没有充分发展,从这一意义讲,也可以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事实。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此理论展开了讨论,但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尚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所说跨越卡夫丁峡谷指的就是跨越人类社会历史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后面均如此,不再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6.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误解做了分析,并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作者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和邓小平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19 世纪80 年代初,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推断,这个推断在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了证实,设想成为了科学。但是,在这样落后的东方农业社会中初步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最后完成的标志,这个跨越的完成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渡阶段,而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共写了四稿,前三稿为草稿,最后一稿为定稿,是正式的复信.关于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在第一稿中提出来的,而在正式的复信中却只字未提,我们研究思想家的观点当然要以最终的定稿为准,决不能把在定稿中已放弃的观点仍看作是作者认可的观点,过去的研究者把马克思已放弃了的观点强加于马克思,把马克思降低到俄国民粹主义者的水平,这是对马克思的大不敬!马克思为什么在初稿中提出的观点却在定稿中放弃了呢?这就是本文想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李毓厚同学:你的来信已由《中华魂》编辑部转给了我。你说的那篇文章我也读过,为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又把它找出来重读了一遍。在我看来,此文所要纠正的“误识”并非误识,倒是真知;而此文据以纠正“误识”的种种说法却并非真知,而是地地道道的误识。黑白之颠倒,逻辑之混乱,宁有逾此!唯物史观还是庸俗生产力论?作者提出要纠正的第一个“误识”是“认为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你可能也知道,“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说法是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被广泛解读为"跨越资本主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混乱。实际上,马克思这一设想的本义指的是制度内跳跃,即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跳跃,而不是人们广泛理解的制度间跨越——"跨越资本主义"。从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过去的解读所引发的思想混乱可被逐一澄清。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而言,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是论述了社会跳跃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历史哲学层面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本质是商品,在商品中包含着学者们所说的资本二重性的具体内容。能够增殖的资本只是马克思三种资本中的一种类型,学术界的失误在于把这种类型的资本普遍化为资本的唯一形式。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当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现象;二是对资本和资本家强烈的憎恶感情,妨碍了他对资本认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恩晚年提出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高度进行辩证的理解。在社会生产力未高度发展,从而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落后国家将始终处于跨越“峡谷”的过程之中。“跨越”是一个完整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现完整“跨越”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了马、恩的“跨越”设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和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直接过渡的初级阶段,而只是列宁的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迂回过渡的初级阶段。因此,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理论和直接过渡理论,而是列宁的迂回过渡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与迂回过渡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历史之谜”的问题之后,实际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哲学探索,包括其后期的经济学研究阶段在内。意识到这一点,即马克思后期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通过考察马克思解析“历史之谜”的方法从人本的、逻辑的到历史的转变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双重向度即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在经济学的视域中获得了根本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