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调/低调"的网络流行义可以表示性状、动态或指称。这是重新范畴化的结果。这种重新范畴化尚未定型,因而呈现出非范畴化的特征。"高调/低调"有着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分别以农民起义领袖和封建帝王为主要人物建构的当代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潮流逐渐消退之后,低调悲剧成为主流。作为悲剧人物,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女性、商人和政治家常陷入无方向感、无精神动力的日常生活中。但将时代悲剧与人的心灵相结合的创作取向应该看成是当代历史小说在帮助人认识自己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景 《社区》2010,(26):53-53
做人与做事的高、低调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性格、修养、智慧、成败、境界等的大问题,可惜不少人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余玮 《新天地》2011,(5):16
2011年1月18日,"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是:"做人的低调一如名字——外德人和;做事的高调一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1,(7):25-25
张雨绮和王全安、大S和汪小菲的故事,不会因为各自结婚而草草结束。不久前张雨绮去欧洲度蜜月,大S的妹妹小S力挺姐姐家人爆发口水战,看似已经不相干的生活,难免让人产生联想,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从悲剧性和悲剧效果角度探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与原野应具有的关系。从悲剧性看,《原野》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应具有和谐的一面;而在原创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被扭曲,对《原野》的悲剧效果形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7.
黄长怡 《今日南国》2007,(12):34-36
现象解析郑渊洁的童话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国内第一位打破说教面孔、站在儿童角度讲述故事的童话作家。在他的作品里,抨击学校教育,鼓励孩子发挥本色,自由创新,文风轻松活泼,想象力丰富。新颖的风格加上丰富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悲剧理论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鲁迅对传统悲剧意识的批判,对精神悲剧和悲剧精神的阐发,以及蔡仪对社会悲剧的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则表现为老舍与李泽厚对悲剧和崇高关系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面临着对悲剧问题进行深度阐释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首先成为推动悲剧理论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透过对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悲剧观念的考察,结合对中国古代具有悲剧觉知的文学大家司马迁的悲剧观念的抽绎,从情性特质与奋斗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外文学中悲剧英雄的基本特征,从而对“悲剧”这一精神风貌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邦德的剧本《李尔》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李尔王》。在《李尔》中,无论从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精神追求还是最终结局来看,邦德一改原著中李尔王这一高贵的、英雄式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丧失崇高性且受困于权力欲望的李尔。通过李尔王和李尔这两个悲剧主人公的比较可以发现,邦德的这种人物改写反映了西方战后思想语境影响下当代西方剧作家对悲剧人物和悲剧功能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1.
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根据辩证法的善恶辩证关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异化过程极其导致的悲剧结局进行探讨.希斯克利夫作为抗争性的人物,一个"两难"的角色,其报复的结果陷入了动机与结果相悖反的悲剧中,造成了既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研究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的文化渊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尤其是"道"乃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的"逻各斯"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理性与辩论术则是低语境文化的发源之处,并预言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走向彼此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分别以《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为例 ,阐述了悲剧中的笑两种样态 :可笑性情节和喜剧性缓解 ,认为《俄狄浦斯王》中的可笑性情节是其悲剧色彩的重要根源 ,而对《哈姆莱特》中的喜剧性缓解 ,应该从人性的局限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生存的悲剧意识则是贯穿文学的一个经典主题.余华是一位充满悲剧精神的作家,而对作品的荒诞和非理性化处理是他表现生存悲剧意识的有力手法.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传达出强烈的人类生存悲剧意识与荒诞境遇,并且试图以道家式的"忘"来消解人类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无”是构建起《金批〈西厢〉》美学体系的基石,具体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悲剧观两个方面。全剧贯穿着从“无”到“无”的叙事模式,演绎了人生的如梦如幻与人间至情的夭折,衍生出一种空无缥缈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17.
《奇异的插曲》是一部著名的女性心理探索剧,也是一部以主人公尼娜为代表的女性的悲剧。心上人戈登的阵亡,使她疯狂地对周围所有男性进行掌控。这既是她努力挣脱精神藩篱的手段,又是她精神生态失衡的表现。现代文明在带给人类物质丰盈的同时,更带来了全面的精神危机。人类只有回归童年、回归自然,才能走出精神困境,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语词"悲剧"不同用法的分析,总结出该语词具有开放性结构的特点.它既包含相似性,也包容差异性.因此我们在研究悲剧理论时,首先应对这一语词有所界定.  相似文献   

19.
父子冲突是文学世界中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 ,但是它在东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大相径庭 ,从这一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菲尔多西的《列王纪》 ,我们就从这部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波斯民族最伟大的史诗中 ,看到了一种封闭、保守、恐新惧变的文化精神。通过这种审视 ,东西方文学中广泛存在的“杀子悲剧”与“杀父悲剧”所产生的根源 ,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蒹葭 》是 中国 古典 文 学最 古 老最 著名 的一 首 爱情 诗 。但 它 反映 的不 能说 是 忠贞 不 渝的 爱情 正 剧模 式,而绝 对 是中 国古代 传统 文 化背 景下 的 一种 普 遍的 爱情 悲剧 模 式:男 、女主 人公 真心 相 爱,却 被各 种 礼 所 阻碍 ,他们 最 终遵 守 礼 ,放 弃自 己的追 求。《蒹葭 》正 是 这种 “爱 ”屈 服于 “礼 ”悲 剧的 缩 影。它 外化 为 多种 形式 ,延 续 数千 年,要它 完 全彻 底的 消声 慝 迹仍 得 靠现 代中国 经济 文 明、精 神 文明 、政 治文 明 ,尤 其是 法制 文明 的 进一 步 发展 完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