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具有体现时代气息和辐射力、渗透力强等优势,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阵地。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进一步突显出新媒体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开展的瓶颈与挑战,并以此探索了传统与创新结合、娱乐与思政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引导与迎合结合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思政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基于智慧育人的价值取向,从理念、机制、载体、主体4个方面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主张构筑意识形态领域防线,健全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新平台,提高大学生和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力求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阶段新媒体几乎已经渗透到每个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便捷的接受各种信息,从而使得原有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全面转变,与之对应的是学生的思想与价值理念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深,但是新媒体的普及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探索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学生新媒体使用引导、依托新媒体实现思政教育模式改革以及加强教师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三个方面论述了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效应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内在要求,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进行探讨,提出革新教学理念,强化思政课教师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重构碎片化传播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秉承以学生为本,碎片化教育传播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完善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思政”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策略,为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工作应得到改善,其中思政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内容,应进行全面的创新。通过对新媒体及技术特点的阐述,分析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提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陷以及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现状,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隐性特征。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阐述了图书馆开展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指出了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有整合线下线上思政资源、打造教育网络平台、丰富线上线下教育形式、构建协同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在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以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根本。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单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立足时代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大力推进研究探索。本文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尝试对高校课程思政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和优势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实践路径,进而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和变化,对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打造优质新媒体平台,开展日常网络舆情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青年学生政治和媒介素养。尤其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共青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青年团员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创新青年团员教育的载体,进一步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提升高校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也给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从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转型大背景下,西安思源学院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创新求变,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加强大一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红色文化育人为思政课延伸的"一主两延伸"思政教学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同类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介绍课程思政的产生背景及其在日语教学领域相关的融入研究,以日语翻译类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从更新教学素材、打破时效壁垒,发展弹性教学、构建教学新情境,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相长等3条路径进行课程思政融入探索实践。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关注情况、接受内容、接受方式、融入效果等4个方面的实践结果进行考察,以期推进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新阶段,媒体多元化的势头日益强劲。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念到路径、从内容到方式、从对象到环境等都受到媒体多元化的巨大冲击与挑战。通过分析媒体多元化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索出有效应对媒体多元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体育思政”理念下,厘清“体育思政”的时代蕴含,探寻“体育思政”的生成逻辑,实现高等体育教育政治底色的打磨和价值观层面的互认。通过课堂实践和校内实践,实现体育与思政在课程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在师生交流和组织建设层面发力,更好地打造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和平台,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式也需要创新。易班平台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的思政引领功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家方针政策契合,但其本身存在功能性和技术性以及管理和推广问题,使得收获效果欠佳。以网络引领力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易班平台在思想引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易班思政引领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新挑战,包括网络的自由性和选择性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教育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高校共青团吸引凝聚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职能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职能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和冲击,广西师范学院以"创新-超越-回馈"为路径,创新性地提出了共青团组织三级(校-院-班)网络工作模式,并以此形成对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构和对团组织功能的完善,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高校的“三全育人”在育人理念、服务国家战略、思政教学体系、协同育人等方面遇到瓶颈问题,亟须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其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改革思政教学组织方式、打造育人共同体等方式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支部战斗力、促进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为切入点,指出目前融合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党建理论、机制、模式、队伍、平台、特色六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具体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关系,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分析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及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特点,介绍《供电技术》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根据实施经验反思课程思政教育的痛点问题,并给出了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希望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