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网络生态文明的构成、危机及教育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生态系统的文明要素包括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网络生态系统由于存在网络信息污染、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私人空间危机、信息膨胀与信息短缺和文化多样性危机等,必须加强以有益与公正、尊重与允许、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生态系统的文明要素包括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网络生态系统由于存在网络信息污染、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私人空间危机、信息膨胀与信息短缺和文化多样性危机等,必须加强以有益与公正、尊重与允许、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围绕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何认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国家的高校德育,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国外高校德育,表现有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以及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呈现出日益重视、内容扩大、形式综合化、方法多样性、致力于科学化等发展趋势。从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如学校德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相协调;高校德育必须以与本国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应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长期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是文化多样性国家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社会,二战后大量移民的迁入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英国多元文化社会结构的形成深刻影响了英国的教育,进而对教师教育如何回应多元文化提出了相应的诉求。英国教师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回应体现为英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案。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英国的教师教育标准作了调整,以适应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语言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的教育模式也开始注重多元文化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渗透,以促进教师的多元文化参与。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教师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建设一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范畴,影响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确定和选择.从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两个纬度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教育中介和教育环体,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教育性与引导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反复性与漫长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支撑作用,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构建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兼容共生的和谐文化。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要素,且各要素之间必须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发和利用科学技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外,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所具有渗透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发挥着一种无形但持续而长久的作用,因而必须加强对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文化多样性时代,以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渐凸显,而意识形态是软实力的核心指向。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在高校和社会的认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被边缘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危机与挑战。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发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恪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这一基本原则,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创新和理论认同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体制是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一是应该探索和完善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教育机构,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二是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将定向教师教育与非定向教师教育相结合;三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为确保教师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今后,教师教育体制的发展需要处理好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理顺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关系,充分有效利用教师教育资源;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与世隔绝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可以对当代应试教育起到很好的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的人。凸显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应注意四个问题:第一,传统文化教育越早进行越好;第二,谨防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国学教育;第三,强化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功能;第四,把教师定位在学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品味是师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理想的教师品味体现为:真、善、博、雅四个方面,其主要形成阶段在师范教育时期.当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应以提升品味为目标,并通过如下途径实施:加强师范生的价值观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注重文化的选择和人文精神的渗透;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化教师教育是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师教育观念和更高层次的教师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当下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诉求。精英化招生是实现教师教育精英化的前提条件,是开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大门的钥匙,在教师教育中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教师教育精英化招生主要回答的是"招谁"谁来招"怎么招"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要确定招生对象、明确招生主体、完善招生办法。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实现教师教育精英化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国民.国民的创新素质主要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深化教学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的教育。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我们在遵循教师发展内在规律、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以及考虑教师教育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机构改革、重新厘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培养模式等路径,逐步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交互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优化网络教育的管理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的转型和变革绝不仅仅在于形式或名称上的改变,其实质应该着眼于整个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并最终实现“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