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 ,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 :出门时要和父母说一声“我走了” ;回来时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文明礼仪已成为日本孩子的习惯。重视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 ,大多数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 ;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 ;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重视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摔跤了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 ,父母就鼓…  相似文献   

2.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对“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感兴趣,这种方法摆脱灌输式、提问式,背诵式的传统方式,通过孩子喜爱的娱乐形式把知识传授给他们。 与此相反,孩子在本应该轻松愉快的家庭中却受到学校式教育的约束:许多家长不但规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而且把孩子玩耍娱乐的时间及内容缩减到最低限度。 应该说,在学校教育中,寓教于乐只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 国内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书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里,在谈到英国诗人拜仑的创作时,都提到过“拜仑式英雄”这一名词术语。一些高校在招收外国文学研究生时,考卷上也出现过“拜会式英雄”的名词解释。然而,为什么同指《东方叙事诗》里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而另外一些文学史译本则称其为“拜仑式主人公”呢? 所谓“拜仑式英雄”大概是从英文“Byronic hero”翻译而来的。关于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1,(3):59-60
曾几何时,手机被国人称为“大哥大”,大略说来,一是第一次见手机是从香港电影里,港人称之为“大哥大”,二是用手机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款爷”,自然用的东西也得加几个大字。这种称谓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化,已经好长时间听不到了。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一生,始终同教育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有十九个春秋。他第一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在他做教育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一九一八年《狂人日记》,最后一次呼吁“救救孩子”又是在他离开教育工作岗位后第十个年头——一九三六年《立此存照》。这个历史“存照”不能不令人想到:“救救孩子”正是伟大思想家鲁迅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冲杀出来的。在那“长夜如盘”的旧中国,他深切地感到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灾难深重。旧礼教“吃人”,旧家教  相似文献   

6.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11期里刊登了两篇关于计算教学的文章。王永老师强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反对把竖式笔算当作计算教学的重点,不要把孩子变成廉价的计算器”;李红婷教授则对邱学华老师课堂中“通过强化训练,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表示欣赏和赞同。  相似文献   

7.
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社会上又跳出了一些“关心大学教育”的人,重新扯起“智育第一”这面破旗,说什么“现在教育质量太差了”。事情果真这样吗?否! 教育质量,在阶级社会里,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东西,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和了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主要内容、主要途径,认识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集体主义作为指导,以民主、自由、个性等思想作为补充,极力培养出东西合璧式的人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前进。尤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进行“东西合璧”的方法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集团主义”教育的精神,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回绝的理由     
寒江穆 《社区》2012,(29):63-63
同事小李和我一样,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半年前.因为孩子小,他把父母接到城里,一来帮忙照顾孩子,二来可以尽尽孝心。可时间不长,小李就向我诉起苦来。倒不是因为生活上有什么磕绊.而是他父亲太爱“显摆”.经常向小区里刚认识的那些“老哥们儿”炫耀.说自己的儿子在某大机关工作.有什么事尽管找他,为此给小李“揽”了不少事儿。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苦口婆心地指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于是,一些家长摸索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签订“亲子协议”,在协议里写清父母和子女分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协  相似文献   

11.
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往往有语气词出现,如户县等处的判断语气词是“一块”,眉县等处是“一个”,宝鸡等处是“哩开”,陇县固关镇是“哩该”。“哩开”“哩该”的“哩”是“一”字增音所致,“开”的本字是“块”,“该”的本字是“个”。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有语气词出现的根源,是受共同语里所具有的“你以为他是什么好东西?二流子一个”一类句式影响并且长期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在习作中真正有话可说,有真正的东西可写,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提倡感悟式的生活作文,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纯真的美,感悟现实的生活美,感悟人性的美与丑,我们的孩子就会觉得“作文,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的被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说的古汉语,是指唐代以前的汉语。 唐以前的汉语是怎样表达被动意思的,这在过去讲古汉语文法的书上经常见到,即所谓“被动式”。它的举例是:“为……所’式”,“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等等。这些统统都可以名为句式。了解了这些,是可以对我们读懂古书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这些所谓“式”,是从形式上看的,究其实际,还远远不能说明古汉语里被动意思表达的情况。因为在古汉语里,不具有这样的形式,也未尝不是表达被动意思的。换言之,表达被动意思的句子和表达主动意思的句子,有的并不必、也不能单纯从“式”上来找  相似文献   

14.
李庆臻在《教育学》1999年第5期上撰文指出,在我国实施“以教育为中心”、“以大学为中心”发展知识的战略,必须尽快实现十大转变:一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二是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三是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四是实现文理分科向文理渗透的转变,五是从“教学问”和“知识”向“教学习”和“管理”转变,六是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七是从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八是使低层次教育向高层次教育转变,九是使教育经费从低增长向高增长转变,十是使办学模式从规模小、单一性向规模大、综合性转变。教育的十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袁敏 《21世纪》2010,(6):73-73
"如何教育孩子?原则一,别管他;原则二,别管他;原则三,别管他。这就是全部的开始。"听完这段话,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瞠目结舌了吧?但这就是英国作家劳伦斯在1918年提出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被称为"简单教育"或者说是“放任式教育”。它要求家长减少对孩子额外的教育投资,不对孩子的成长施加过多压力,给孩子更自由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14,(9)
正很多人都发现,法国孩子比美国孩子更有礼貌。在豪华餐厅里,法国小孩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刀叉吃东西,玩耍时不要父母陪着。这都源于法国家长善于向任性的孩子说"不",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埃里克和娜塔莉是一对年轻的法国夫妇。为了教育3岁的儿子,他们特意去参加了家长培训班,并把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提出,应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孙云晓认为“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修。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许多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有的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该长作风”。如何使孩子成长成才?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多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多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而如果…  相似文献   

19.
霍雷 《社区》2001,(Z1)
“我的孩子在北京丰台区西罗园九区旁的西罗园四小读书,可学校周围都是无照摊贩,还有一个早市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杀鸡的、卖鱼的、卖盗版光盘的,干什么的都有。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读书?”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西罗园四小。确如这位家长所说,与学校北墙一墙之隔,有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好几十个摊位,来买东西的顾客还不  相似文献   

20.
《爱弥儿》或“论教育”是卢梭写的一部讨论人性的专著,他认为这是他自己最好的最重要的著作,此书开篇写道:“来自造物主的东西本来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到了人的手里,一切都变坏了。”卢梭不仅讨论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而且从开始就勾勒出我们应该如何按照自然的哲学培养孩子,卢梭的讨论从婴儿和孩子的早期身体和感情发展出发。《爱弥儿》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中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