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颜纯钧:云舟,你师从皮埃尔·索尔兰教授是在哪一年?刘云舟:那是80年代中期的事了。我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赴法国留学。当时,索尔兰教授在巴黎第八大学任教,同时在巴黎第一大学和巴黎第十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国方面为我联系了索尔兰教授,作为我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指导教师。我所以选择了巴黎第一大学,主要是因为电影研究进入法国大学的发源地就在那里。郑雪来:是的,1947年在巴黎第一大学内设立的电影学研究所及其编辑的《电影学国际期刊》,曾经吸引了一大批西方各国不同学科的学者参与其中,发表了众多从人类学、结构语言学…  相似文献   

2.
皮埃尔·索尔兰(PierreSorlin),1933年生,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历任巴黎第十大学、里昂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和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界外》创刊人之一,纪录片编导。作为历史学家,索尔兰70年代中期投身于电影研究,此后即以电影文化为主要课题。开始时他被符号学方法所吸引,与其他学科的同事共同开展一种社会符号学研究。他是从侧面而不是从正面探讨电影问题。90年代以来,由于意识到关注符号及其表意的符号学有可能忽略影片的运动性、观众的感觉及其参与,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引入美学的和历史的考察,正如他的文章《史…  相似文献   

3.
刘永洁 《学术研究》2002,(12):41-41
金秋十月,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比岱教授来中国作学术交流和访问。11月4日,广东哲学学会组织哲学界20多位专家学者与到访的比岱教授举行了学术交流座谈会。 比岱教授是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著名哲学教授,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要负责人。比岱教授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自由主义进行过批判。他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在法国和欧洲很有影响。比岱教授此次来华作学术交流和访问,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一九三二年在法国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他于同年回到清华大学执教时,经常对人说:“我在巴黎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叶老给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十年代,王力在巴黎留学时,穷得连学费都交不起,有时连饭钱都没有了。一位在巴黎的中国教授很同情他。看到他的法语学得好,就建议他翻译一些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内,用换得的稿酬帮助他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王力就照办了。他先把一些译稿寄到国内的一些小出版社,先后都被退了回来。他索性就寄给商务印书馆,没料到竟投中了,他很  相似文献   

5.
张宁 《中国学术》2003,4(3):293-300
阿兰·雷诺是法国中青代的著名政治哲学教授,任教于巴黎享有盛名的索邦大学。他的近二十种专著被认为从深层更新了政治哲学领域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一、走进凡尔赛宫 到法国巴黎不可不到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坐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l682年,路易十四把王宫由巴黎卢浮宫迁居此处,自此,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宫成了事实上的法国首都。此后,经历了路易十五王朝,直至l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被革命民众挟持离开凡尔赛宫,软禁于巴黎杜伊勒里宫,凡尔赛宫才终结了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 1985年8月25日至9月1日,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联邦德国的斯图加特市召开。这次大会是由历史科学国际委员会发起和主持的。大会的主要领导人是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理事会主席、波兰中世纪史专家、波兰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盖伊托尔教授,理事会秘书长、法国拜占廷史教授、巴黎第一大学校长爱兰·阿维勒夫人,以及理事会第一副主席美国的吉·艾·克里格教授和第二副主席意大利的迪·德马尔科教授。负责具体等备本届大会工作的组织委员会主席是联邦德国历史协会主席麦耶尔教授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历史科学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自1900年首届大会在巴黎召开以来,每五年举行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届大会,以内容丰富、活动广泛、规模盛大、各国学者踊跃参加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贝尔热夫人(Marie—claire Bergere)最近来函说,法国大学部和外交部已联合决定加速整理有关中国的档案(包括上海的地方档案),希望明年开始供研究人员使用。为此,巴黎大学已决  相似文献   

9.
图雷纳,阿兰     
(Touraine,Alain,出生年月不详)“后工业社会”这一术语的提出者阿兰·图雷纳是一位生于法国的社会学家,《社会学工程报》的创始人之一,法国社会学学会前任主席,曾到欧洲、美洲、拉丁美洲各大学讲过课,现为巴黎高等研究学校的社会学教授。图雷纳出版过20余部著作及大量学术论文、专题文章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早已在国际上兴起的比较文学,近年来受到国内文学界的广泛注意。为了扩大我们的视野,为创作和评论提供更多的借鉴,并推动文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愿借比较文学的探讨提倡一下比较的方法。 于如柏(Robert Ruhlmann)教授是法国人,原任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主任,曾于1980年在巴黎主持有许多国家的学者参加的“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研究讨论会”。本文是1982年春于如柏教授应聘来我国复旦大学任客座教授讲学时与上海外国语学院朱炳荪副教授合作的学术报告《“伊利亚特”与“三国演义”》的第一部分。其第二部分由于如柏教授带回法国出版,不幸于教授回法后因车祸逝世,此文竟成绝响,深为悼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