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艺批评家的李健吾,对不少从事文艺批评工作的同志,这个名字恐怕也是陌生的。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批评家。在三十年代,李健吾就以他优美圆熟,恢弘洒脱的独特批评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人认为他是三十年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称誉他的批评为当时文学批评的典范。①李健吾的文艺批评在当时确实影响了一批青年文人。从三十年代就开始文学批评的唐堤同志写文章回忆说:  相似文献   

2.
李健吾(刘西渭)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批评家,他将西方印象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艺批评,这一批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中国儒学的创始人。虽然他有关文艺批评的言论不多,但是,与其它思想一样,随着儒学地位的确立,他的文艺观点便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艺批评,为历代文艺批评家所尊崇,并不断地加以阐发。因而,形成了古代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文艺思想。因此,研究孔子的文艺批评理论,对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艺批评理论,挖掘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艺批评家。他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艺评论文章。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便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文艺批评的实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学习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开展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奠基者,在他浩如烟海的文学遗产中,文艺论著占了很大一部分。读这些卓见睿智的批评文章,能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文艺批评除了按艺术规律考查、研究文艺作品外,文艺批评本身也是应研究的方面之一。茅盾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初的文艺批评,既体现了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批评家高瞻远瞩、洞幽烛微、敢破善立的战略胆识,又表现了一个文学大师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以“美文”进行批评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李健吾,是现代中国风格别致、个性鲜活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社会学批评曾几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导思维与文本形式的背景下,李健吾文学批评呈现出:敏锐的艺术触觉的直观印象式批评,用生命与情感去温热作品的“灵魂探险”式文学批评,真诚亲切、飞动灵异的批评文体三项文艺批评个性。由是,李健吾文艺批评构成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央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精神的时候,隆重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鲁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前导,他的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继承。 文艺批评是文艺领域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一生十分重视文艺批评的作用,他认为“文艺必须有批评”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没有批评,文艺就不能健步前进。他提出文艺批评的任务,一方面是“剪除恶草”,另一方面是“灌溉佳花,——佳花的苗”。(《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而要做好锄草育花的工作,文艺批评家“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也就是说,文艺批评一定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对于反动的文艺思潮和作品,对于各种错误的倾向,决不能忍让妥协,听之任之。他说:假使“对于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代后半期,“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创作方面的兴趣逐渐转向文艺理论。一九二六年他译著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从《译者序》中可以看出,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立场,这正是他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后的文艺运动中,冯雪峰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理论批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巴人50年代的文艺批评对我国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学语境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现实出发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理论出发点;以作家身份参与文艺批评,强调生活体验和艺术体验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突出特点;重视文艺表现人类的普遍经验,要求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完整性,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前一时期,文艺批评的非政治倾向相当严重:有人说,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艺批评就“用政治宣传来代替文艺批评,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他们还说什么,“解放后我们的文艺批评已经离开了自己,背判了自己,变成了非自身”。据此,他们提出一个所谓“文艺批评要回复到自身力的口号。正是在这种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文艺批评文章,只讲审美批评,不讲社会批评(包括政治批评),只讲艺术形式,不讲  相似文献   

12.
成仿吾以康德美学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本体论上,他以康德哲学认识论解释“客观”、“自我”等概念,指出文艺批评是“自我”的表现;在文艺批评建设论上,他提倡以“反省”的方法,借助“合目的性”概念,从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方法论上,他提出了以“同情”为批评方法和批评态度;在文艺批评对象论上,他从康德哲学关于“美的艺术”理论出发,坚持文学艺术的独立价值在于作品的能引起想象力和知性协调自由运动的“论理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总之,在康德美学背景下进行观照,成仿吾文艺批评观体现出相当的严谨性和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世说新语》所开创的文艺批评方法,彰显出来的思想性,对于先秦两汉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形态的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到唐宋时代的诗话批评形态的形成。但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世说新语》的这一价值、作用与地位,学者似乎认识并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文艺产生以来,文艺批评便伴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它指导着文艺鉴赏,影响着文艺创作,推动着文艺理论的发展。但是,人类尽管有着几千年曲折、丰富的文艺批评史,但至今还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文艺批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文艺批评科学的建立有了可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不仅以自己的文艺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经验,而且从上一个世纪起,即开始为我们揭示了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原  相似文献   

16.
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文艺批评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文艺批评工作首先要碰到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甚有见地的看法。本文拟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谈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1847年,在评论歌德的创作时,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为革命文艺事业一生奋斗中,也在文艺批评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撰写了不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文艺批评文字。鲁迅的文艺批评,不仅为我国现代文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而且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我们要批评家”鲁迅曾经说过:“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①并且,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还说过这样的意思:就是每当他写作时,“一律抹杀各种批评”。②这样看来,鲁迅是不是也同一般的创作家那样,鄙薄批评,以为它微不足道、无足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提倡文艺批评的战斗性的同时,提倡文艺批评的科学性。他主张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把马列主义的真理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统一起来:“至于评论家,拿辩证唯物主义当做一支标尺,以此衡量作品,这是最拙劣的做法。评论家即使已经成熟到能把唯物辩证法成为自己的思想方法,但也不可自信他对作品的评论百无一失。理由很简单,作家是就其生活经验来写作品,评论家如果没有同样的生活经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如何能判定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是否真实?”①他主张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一篇文艺作品必须思想也好,技术也好,然后能够说它一句‘艺术的完成’。”②他十分鄙弃那种庸俗的“两分法”:“我们尤其觉得现在流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当代文艺批评已经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艰难地崛起。“充分地了解批评本身,即认识自身的使命和本质”已被提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人们对批评本体的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探索,使得当代文艺批评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开始了第一次超越。美国人雷·威莱克曾经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文艺批评作过中肯的评价。他说:“人们把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称为‘批评的时代’,不过二十世纪才真正当得起这一称号。不但数量甚为可观的批评遗产已为我们接受,而且文学批评也具有了某种新的自觉意识,并获得了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