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其翻译成中国文言小说,以《 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在中国刊行,轰动一时。本文介绍《茶花女》中译本的出版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内容,从海外文学的译介流传所引发社会反响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史的角度,论述晚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关系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参照、吸收与转化,由此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演变过程。小仲马在写《茶花女》时,把《玛侬·莱斯科》作为一条线索写进小说。两部作品的主题相似,后者对《茶花女》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接连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萍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屡败屡战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  相似文献   

4.
《茶花女》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妓女玛格丽特的形象。她对真挚的爱情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和追求,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而最终却又难逃厄运,以悲剧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茶花女》,讲述了一位女性从对男权主义的顺从,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奋力抗争男权意识,到最终迷失女权意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同时,从女权主义视角对小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的问题,是全部文学问题的核心。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的开头就耐人寻味地议论道:“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这的确是一种有识之见。然而人的问题的重要性又是同它的复杂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看来,这个古往今来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精心塑造了一个个生命受着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上一世纪欧洲不同阶层妇女的命运。她们的凄楚眼神、深沉叹息、奋力反抗、忘我牺牲,牵动了世世代代读者的心。她们犹如块块界石,座座路标,展示出妇女解放运动的运行轨迹、发展趋向。厄运篇──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平民女子女子的命运是不幸的,尤其是那些沦落在社会底层的女子。小仲马《茶花女》(1846)中的茶花女玛格丽特,陀斯妥耶夫斯基《白痴》(1868)中的娜司泰雅和哈代《德伯家的菩丝》(1891)中的苦丝…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欧洲的作家们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受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一世纪欧洲不同阶层妇女的命运。其中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娜司泰雅,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文章对这六位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揭示出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1899年2月19日,汪康年获知林译《茶花女》在福州镌板的消息,在高凤谦的帮助下,他以40元现金和价值约60元的书报获得了林译《茶花女》的印售权及原书板,并于同年5月4日或稍后获得该板校本,只用了不到22天,汪康年就开始以昌言报馆的名义和网络销售铅印的《茶花女》。林译《茶花女》大规模快速传播自汪康年铅印始。铅印本《茶花女》的风行和得到的赞誉使林纾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为他最终成为晚清小说界之泰斗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汪康年铅印林译《茶花女》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晚清翻译文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于是 《源流》2006,(10)
大仲马、小仲马是著名的法国作家。在小仲马成名前,大仲马已经很有影响。《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的发表,尤使大仲马获得巨大的声誉。小仲马是大仲马年轻时同一个女工发生关系的私生子,多年后大仲马才承认小仲马是自己的儿子,但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他的著名小说《茶花女》中,以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细腻的手笔,描绘了一个妓女的生活与爱情,展示了她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她对真正人的生活的强烈追求、幻灭和在寻找“自我”、维护起码的人的尊严和权利方面显现出的毅力和勇气。小说以精湛的技艺,再现了一个妓女的悲惨命运,犹如黑夜中的一曲悲鸣,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作品自1848年问世以来,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其影响早巳传遍世界。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曾激起了千百万人的共鸣和同情,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最坚决的一个。他的长篇哲理小说《瑞丽》或《新爱洛伊思》,通过一贵族小姐的恋爱悲剧故事,发表他对当时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启蒙主义者的见解,尤其对人类的重要感情—爱情问题,作为主要讨论内容,发表他的爱情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萨特尔(1905——)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著名作家、政论家。1925年至1929年在大学求学期间,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所了解。后来,他到柏林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受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开始形成无神论存在主义思想。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存在与虚无》(1943)、主要论文集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5)、《什么是文学》(1947),1960年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他的著名剧本有《苍蝇》(1942)、1945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已出齐四卷,1946之主编《现代》杂志,常常发表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5.
曹禺<日出>深受小仲马<茶花女>影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关系设置、核心情节等方面都可一一印证.初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大都是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模仿起步,应还这些作品一个真实地位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国》中的驹子和《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命运相似的文学形象,但是在不同国度、时代、文化及社会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挖掘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及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7.
孟德斯鸠和他的《法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的名字,一向受到各国人民的景仰。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我国社会科学界已经有过一些介绍和研究,特别是关于孟德斯鸠的传记和他的《波斯文录》(LES LETTRES PERSANES)(内容是讽刺当时的社会,揭露旧制度的腐朽和丑恶),专家学者们已经有过很多论述。今就孟德斯鸠的政法名著《法意》(L’ESPRIT DES LOIS)一书及其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埃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以其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理论上的独树一帜而蜚声世界,被公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并享有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的殊荣。他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综合”起来,建立和论证了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其中“社会无意识”思想就是他的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石之一。一、社会无意识的界说系统集中地阐述社会无意识理论的是弗洛姆1950年出版的与玲木大拙(D·T·Suzuki1870—1976)合著的《禅与心理分析》,以及1963年出版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而其具体的分析的实例在他的三部巨著《逃避自由》、《自为的人》、《健全的社会》以及其它一些著作中,到处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9.
林译小说序跋的文学史意义孙之梅林纾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翻译家,从1898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起,共翻译外国作品189种,把西方的社会文化、民情风俗全而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打破了中西文化隔膜的局面。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大量的序、跋、译余剩语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赞成他的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反对他的人则说:他是个没有把才能用在正道上的天才。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诺丁汉郡一个煤矿区的矿工家里,1930年3月2日死于法国汶斯,享年仅仅四十五岁。他的创作生涯虽然仅仅十九年,但他创作了四十多部题材广泛、文体多样的作品。他的比较有影响的小说就有《儿子与恋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16—1920)、《失踪的女郎》(1913—1920)和《切特利夫人的情人》(1928)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