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 感庶物之机,求万律之理,索浮沉之秘,究天人之际,杨百家之义,创一家之言。 关系系统生泛系,宏微动网悟万律,供求索交显充要,观控(集散)表里运微积(泛系大极法简式,泛系八悟)。 泛系泛系,泛化之系,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反复复合,无所不及,连网之络,开发之器,参证之轴,律化之机,观控之法,联想之翼,一箦之助,点睛之笔,百科哲理,天人合一,泛系太极,万道寓一。  相似文献   

2.
M.奥尔森是一位曾数次涉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家,早年获理学士、文学硕士和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60年就职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现为著名经济学教授。其主要论著有:《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兴衰》、《经济学纵横》、《超越金钱的标尺》。本文是他就“经济、逻辑与行动”的主题,接受美国《社会》杂志记者R.斯威伯格采访的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印度逻辑,指产生于印度古代的一种系统逻辑学说,即因明。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以《墨辩》为代表)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源流。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引下,对这三种逻辑学说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分析,这无论对于人类文化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人们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都将有所裨益。从南北朝隋唐以后,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传入,印度逻辑就陆续地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4.
傅永军 《求是学刊》2003,30(3):22-24
置身于当代世界 ,置身于”现代”现象里 ,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现代性问题”。在哲学视野中 ,由于现代性问题的多层面性、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刊本期围绕着“现代性的多维透视”主题发表姚大志教授、傅永军教授、尹树广教授、沈湘平博士、王晓东博士的笔谈文章 ,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给予新的思索 ,使这一重大问题得以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学交流是科学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1982年,第1页)心理学在体现这一论断方面做得怎么样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心理学界一直有着一种倾向,那就是专注于这门学科在本国范围内的发展,无视或忽视国外心理学的发展。不过,这种情形已开始改变,越来越注意世界心理学的这种趋势,似乎很可能在加速。同目前健在的一代和上一代的心理学教师、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相比,现在这一代的心理学学生无疑更加关心世界心理学。半个世纪以来,相对忽视世界心理学一直是美国心理学的特点,现在让我们首  相似文献   

6.
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充分而坚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历史逻辑上,"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理解与把握"两个维护"的这三重逻辑的深刻意蕴,是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是生命政治(biopolitics)、治理(govemmentality)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三者交错勾连和发挥作用的中介领域。心理学形式的生命是行使现代权力的主体和这种现代权力凝视的客体。它意味着通过各种心理学技术在人口层面对生命本身的心理治理。心理治理即指对心理学形式的生命主体化过程的指导和计算。主体性的再生产则是心理学形式的生命政治的真正本质。而它所依赖的个体自我治理的自由正是新自由主义实现自身的工具,并由此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心理人"(homo psychologieus)的人类存在的新模态。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加以观察,我们会发现当代心理学正面临一场变革———从主体心理学转向存在心理学。主体心理学建立在近现代西方理性哲学的基础之上,强调主体理性在研究中的至尊地位,最后导致研究中理性与生活的分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分离、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的分离。存在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生存实践,主张打破研究中的主客分离,消解主体理性的中心地位,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将研究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使研究更具日常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严明  孟维杰 《学术交流》2004,31(11):28-33
心理学发展以库恩范式论来予以考察和审视,究其内在逻辑线索,是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四种范式的更替与兴衰过程。按照库恩范式论中所表达的价值相对主义以及真理是科学家的主观约定性理念,心理学四种范式也只是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人类心理不同理解和假设而已,这就为这四个范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找到了立论根据。以库恩范式论为视角,会重新理解心理学内在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喨 《浙江学刊》2020,(2):183-191
"原因"与"理由"都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传统哲学对"客观性"的追求导致了其对"理由"的偏爱,背后则是"旁观者"的认知立场。与"原因"和"理由"相对应,对道德行为的解释包含"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这两重逻辑。诸多道德判断与道德辩护都是从"旁观者"角度遵从"解释逻辑"的"事后建构",这种偏爱"道德推理"的"事后的理由"远非行动者"行事的原因"。论文系统考察了"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在驱动力、主要功能、生物基础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通过"逻辑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划分,阐释了道德行为中理性"复活"的机制,尝试弥合两种逻辑的对立,以构架更加基础的道德行为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律与心理学研究的生成、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心理学是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晚近出现的一门交叉学科,同时也是将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应用于法律理论与实践的显著成果之一。本文试图检视西方法律与心理学研究的演进历史,并着重分析在上述演进过程中法律与心理学学科之间因误解所导致的学科间的紧张关系,以期呈现西方法律与心理学研究的生成、发展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哲学-心理学家住解决对心理学至关重要的问题时,必须揭示这两门科学的互补性(complemntarity)。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方法论、多种变体、多种认识论、多种世界观、多种范型、多种体系、多种理论以及多种学科的科学。心理学在概念上是多元的。因此,心理学的哲学只有注重了心理学的“多元”特性,才能真正成为心理学本身的哲学。心理学的多元特性是一种复杂的历史产物。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仅就逻辑、语法、机器翻译边缘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谈点浅见。过去我们的逻辑书,都给逻辑下“思维规律”的定义,这是不够恰当的。用现代逻辑知识来看,逻辑是以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为核心,以集合论和自然数论为连络点,和全体的数学发生关系的演绎体系。也许有人要问,难道逻辑只研究演绎体系,就不研究归纳逻辑么?不研究。归纳逻辑的内容,早已被现代学科放到哲学和数学的概率中去处理了。逻辑和数学的性质相似,是研究形式真理的科学。由于人们对逻辑的特性认识不足,所以,过去的著作只谈逻辑的无阶级性和工具性,很少谈到它形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计算     
赵希顺 《求是学刊》2007,34(6):41-44
图灵指出:"我希望数字计算机能够最终激起人们对符号逻辑的极大兴趣……人与这些机器的交流的语言构成了一种符号逻辑。"图灵所暗示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不过是一种逻辑语言,而程序(或称算法)不过是用该语言表示的一列推理规则。蒯因也曾写道:"证明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机器计算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相一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自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求是学刊》2008,35(5):34-40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逻辑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现代逻辑是用形式语言表述的.这种观点暗示着现代逻辑不能解决自然语言中的问题,而传统逻辑能够解决.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虽然有形式方而的区别,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句法和语义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谓词结构.由此区别出发,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成了对自然语言的不同解释.而后者的能力无疑更强.  相似文献   

16.
团结奋斗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随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践行群众史观和历史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依靠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稳定了新生政权;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的伟业。要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精神的实践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锚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凝聚最大合力不懈怠,坚持接续奋斗不松劲,从而以新的更大的团结奋斗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取向 ,它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主流心理学的困境的基础上。它能够消除和弥补主流心理学的不足 ,解决主流心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它并不能替代主流心理学而取得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 ,因为它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事实上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它们能够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因此 ,将来心理学的发展是多元并存、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南海学刊》2024,(1):11-20
党的精神之源即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相伴相生,以信念信仰、宗旨目标、斗争精神、政治立场四个内涵建构内在机理,以历史、文化、理论、实践四个维度反映发展逻辑,以精神形态的方式构筑了党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突出内涵聚焦又要凸显外延拓展。内涵聚焦就是要从伟大建党精神内在逻辑和核心内容出发,在实践中挖掘其精神伟力;外延拓展就是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与拓展民族精神内涵、勠力于“四个伟大”的奋斗实践结合起来,以党的精神为引领,为民族复兴、国家振兴和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界沿袭战前那样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会制度迅速建全起来,产生了新的劳资关系,在日本企业界出现了以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为背景的新的人事劳动管理方式。在机器设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如何使产品按一定质量要求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进行生产,办法只能对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