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即代理问题。经过30余年的发展,委托代理理论已由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出多代理人理论、共同代理理论和多任务代理理论。这些代理理论都遵循着同一的研究范式、假说前提和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企业出资者聘用企业职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后,企业劳资关系就变易为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是指,企业出资者与企业职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职业经营者与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企业委托劳资关系,后者称为企业代理劳资关系。因此,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是由企业委托劳资关系和企业代理劳资关系构成的。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与企业劳资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既可以划分为行政型与市场型,又可以划分为和谐型、冲突型以及和谐与冲突并存型。企业委托劳资关系主导企业代理劳资关系,企业代理劳资关系也反作用于企业委托劳资关系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就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即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中的各个环节,找出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多级契约安排而引起的多层委托代理问题,从而探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及措施。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现代独立审计是为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外部治理机制,而其本身又存在着所有者与审计委托权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会计报告从生成到流向社会公众手中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生成环节,此时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第二个是审计环节,在这一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间接地取决于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后者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者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的解决。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必须从这两个环节中的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5.
李姝 《理论界》2009,(12):41-43
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产权制度不合理,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对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在概述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委托代理现状,分析了委托代理视角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产权特征,并探讨了国有装备制造企业产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构成的特別合约中,所有者和经营者间委托代理最优契约形式的选择,关键取决于制订委托代理契约成本的大小,而所有者和经营者间契约交易的对象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因此,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契约成本的大小,就决定了企业最优委托代理契约形式的选择。文章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切入点,来分析浙江民营企业委托代理契约演化及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评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构建国有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管理不是传统体制下的授权经营关系,而是委托代理关系.现代企业制度使"两权分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双方都不是所有者,都存在着道德风险,所以解决问题必须从双方入手,激励和监督并重,从而建立起利益驱动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能够在市场中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国有资本增值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明捷  刘玉蓉 《兰州学刊》2003,(5):137-138,136
政策执行失败原因的分析 ,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其中运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政策执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激励体制以及采取有效的实施技术可以为我们找到解决政策执行失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多项任务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对任务的监督观察角度出发,探讨了具有相同能力的人才如何任用的问题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政府决策失误的普遍性与决策问责的缺乏性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问责找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解释。根据公共行政委托代理理论,中国式委托代理关系中人民与执政党之间的一次性委托代理、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不完全委托代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间接性委托代理的内在矛盾影响了决策问责承诺的有效性,是造成决策问责困难的根本原因。对此,在中国非竞争性选举的政治生态中,决策问责的实现应该以理顺决策权力关系为前提、以明确决策责任划分为关键、以完善决策问责制度为根本。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服务的委托代理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这种委托代理机制的理论前提是:公共服务的安排或提供与直接生产之间、政府决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分离。在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组织之间,政府决策部门与执行机构之间,不同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可以建立公共服务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公共服务契约是连接决策安排与生产供给或者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基本手段。公共服务委托代理机制运行需要相关条件支撑,这种机制也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局限。  相似文献   

13.
运用委托代理机制来规范股东与管理层的权责利关系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必然。现有的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一般针对单个的法人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核心是资本关系,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主要靠资本控制来实现。由于控股公司作为出资人具有规范性和示范性,其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控制问题。本文以控股公司的资本控制作为起点,浅谈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均  李俭国 《天府新论》2004,(Z1):108-109
自98年我国首批证券投资基金发行以来,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对证券投资基金中出现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尹波 《东岳论丛》2001,22(6):71-73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以奖励机制取代计划管理模式 ,然而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利益差异的存在 ,政府与国有企业代理人之间的行为目标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降低由此带来的国有企业代理人的代理成本 ,从而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加负责。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就是要求要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由于经理市场的缺位 ,至今对经理的经营行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政府应对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在此基础上制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激励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当年的年薪激励 ;二是长期的股权激励 ;三是组织制度中的聘任和解聘  相似文献   

16.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必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 5个问题 ,并就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会计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对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能找到这一体系存在的动因及体系中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也为切实加强会计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概述由契约理论发展演化而来的委托代理理论其基本内容就是规定委托人聘用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时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成立及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即通过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认可契约来确定它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委托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委托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由于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等或者说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导致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不大可能对企业尽心负责,因而产权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然而,即便产权得以明晰解决了经营者对企业负责任的问题,但另外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受职业能力或素养的限制,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根本的变化。可见责任与能力并不能等同。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卓越资本经营才能、良好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职业经营者(职业经理)来推动。本文拟从传统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分析了原有委托代理关系的弊端及其变革的意义,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重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公共绿地提供不足。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剖析多重委托代理中参与方,包括市民、中央政府、以及与房地产利益集团有紧密利益链条的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过程,可以找出最佳的激励机制,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