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制度分析:对新制度主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从经济学领域到社会学领域,组织研究中的制度分析一直体现出很强的学术解释能力,同时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经济学背景为起点,探讨了制度分析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体现出来的视角差异,并重点阐述了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学派及其相关实证研究的发展,旨在从根本上理解制度分析如何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整个创新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界自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两个支脉逐渐融汇于演化经济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学的主要渊源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内生驱动作用,它重视创新主体,企业的重要作用,融合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矛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渊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暂坐》这部小说从空间转换、人物叙事以及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了贾平凹的都市想象,隐含着作者独特的意识以及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小说在对时间、空间的描绘中体现出了贾平凹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独特位置,并从中可以窥探出中国现实主义的多样形态,这是研究贾平凹作品现实主义的有效通道.文章从《暂坐》这部小说入手,深入探讨贾平凹作品中的都市想象和现实主义,并对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经典模式展开;而是以人类(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选取意识形态的某一具体形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制度演化中嵌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思路,自然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诠释。本文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思考,并试图扩展开来,探索其对我国改革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啸 《殷都学刊》2007,(2):124-127
阿城对文学人生化的追求是中国的,同时也是现代的.本文以《棋王》为例,考察了作家在逼进生命的底蕴,表现一种主观现实主义的文学人生化方面所体现出的新传统美学的情韵.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与稀缺性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主要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两块基石。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莫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表露出“经济人”的含义,但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后它便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虽然各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观点都试图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完善,使其更具合理性。我们试图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初步的修正,并论证了一个建立在制度框架下的,具有适应性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所具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的核心部分。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然也影响了中国马克思文艺理论。我们把中国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比照性的研究分析,试图通过寻找二者之间在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以便重新认识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念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开始形成时就打上了鲜明的政治功利性色彩,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意味逐渐增强。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坚持艺术的强烈社会批判性的同时,则由现实主义转向了现代主义。在艺术典型的塑造上,则彻底转向了形象的抽象和否定性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问题更需要以中国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中国经验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处理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到2030年左右,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之时,经济学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必然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因为经济中心决定着经济学的中心,而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一个大国经济学。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的经济学应该是中国时代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江南 《理论界》2007,(10):108-111
由于原有的公费医疗体制暴露出种种弊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对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然而这一改革却一直没有涉及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这一特殊的领域。一方面68.2%的北京大学学生表达出对现行的医疗保险体制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却几乎是一项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实践调查,总结出目前大学生医保制度中的问题,并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对改革的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对经济学中的"数学逻辑形式主义"和"工具理性"趋势的质疑和抵制,一股以呼唤人文关怀或回归人文精神为基本宗旨的经济学思潮悄然兴起.这股被称为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或学术思潮正以一种低调但却相当稳健的姿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在多个层面对主流经济学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对人文经济学兴起和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剖析,并试图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描述和勾勒,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理论范式、方法论上的特点、对现行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评析和预测,最后对经济学未来发展形态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3.
巴塔耶一直试图从自己的普遍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建构出一套世界的普遍历史.本文首先对巴塔耶普遍经济学的含义和法则进行了解读,然后对其在此背景下所描述的各种社会形态进行了分析,从而概括了他所建立的普遍历史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刑事诉讼过程中,一般以犯人自白服罪为定罪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允许以刑讯手段获得犯人口供。中国历代法律都相应规定了使用刑讯的限制性条件,详细规定了刑讯的程序、器具、数量、施行部位等,以体现所谓“泣辜慎罚”的精神;对于法官违法刑讯的行为则要追究刑事责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官违法刑讯的责任制度。本文以大量史料祥实地说明了各个历史朝代对于法官刑讯的有关规定及违法刑讯的相应责任,深入地考察了这一制度产生、发展、变更的轨迹,并试图揭示在这一制度背后所蕴藏的法律思想。文章还对这一制度作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理论是关于经济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经济研究者群体和经济的客观发展状况,特别是受后者的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大理论指导作用。但其特点是,基本承袭了苏联的经济学体系,特别是斯大林时期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当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集权经济陷入困境时,中国开始了改革。但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并  相似文献   

16.
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世界观和数学形式主义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个致命缺陷,它阻碍了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目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其基本的缺陷。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需要一种新的开端,但任何新的研究纲领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它需要在主流经济学之外寻求更丰富的支援意识,并通过一种全新的眼光对这种支援意识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虽然西方异端经济学各种研究传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其直觉意识与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新的世界观相契合,对实在性质的认识也免除了数学形式主义的我向思维,因此,它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学原创性之发展的重要支援意识之一。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相反,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需要一种激烈的转向,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思想史上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是又一次大的分水岭 ,它将加快一种新型经济学的诞生。这种新型经济学将以新奇和意义内生为纲领 ,以批判实在论科学哲学的发展为媒介 ,通过异端经济学各流派的创造性综合 ,实现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这就是本文所定义的“新政治经济学”(Neo -PoliticalEconomy)。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将使政治经济学重归经济科学的心脏地带 ,而且也将导致政治经济学已有的传统出现重大的范式转变 ,中国经济学家有可能对此做出独特和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买办作为近代中国经济活动中特殊的一类人 ,他们的经济活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买办的产生、发展、评价作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石蓉 《江汉论坛》2006,(1):34-36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弊端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批判。但是,我们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进行清算的时候,理应给予马克思主义以应有的评价。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经济学的走向依然在发挥着重大影响,这个影响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在当代中国经济学所关注的所有重大问题中,无论人们承认与否,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都无处不在。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一般均衡到对策均衡:经济学的世纪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领域——经济对策论 (博弈论 )的一些基本知识 ,重点用对策论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均衡问题的表现形态、历史演变、本质特征和逻辑关系 ,指明了经济学同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的内在联系 ,透视出经济学面临的世纪抉择的关键所在 ,试图引发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更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