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以分配权的法律配置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配权是一个国家社会分配制度的核心内容.分配权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特定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构成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从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入手,确保分配权在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行使,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对于改革与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历来都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但是在中西财务管理中,主要都是探讨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分配关系,而有关企业与资金第二供给者--债权人之间的分配问题,一般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对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新特点,提出了贯彻按劳分配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分配领域中引进市场机制,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适应企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整,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配思想是孔子经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两方面的分配关系:一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即富国富民问题,对此孔子主张民富而国富。二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即贫富差别问题,对此孔子提倡等级分配。同时,孔子要求统治者以扎制为规范,通过道德自律来协调社会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介于政府与个人间的一个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理顺国家、企业、个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作了大量的改革与调整,形成了“保两头(国家、个人),挤中间(企业)”的分配格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上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使企业的收入分配合理化,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在这种分配关系中,权利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积累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为了扩大社会再生产,满足社会消费需要占有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经历了集权型工资体制、效益型工资体制,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资体制。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了集权型工资体制,国家作为分配主体,直接面向职工进行分配。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效益型工资体制,虽然改革重点强调“企业是分配主体”,但国家仍然处于分配主体地位,通过效益机制建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来分析,效益型工资体制都存在着内在逻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建立“市场竞争,税收机制,企业自主分配”的工资体制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  相似文献   

9.
工资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工资的主要职能有刺激职能、保障职能(补偿职能)和调节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理顺国家、单位、职工分配关系,单位利益与职工利益必须休戚与共、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我们用级差效益工资制来体现这种分配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指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我国财政体制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三者兼顾”的原则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总结过去近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扩大企业自主权(首先是财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四年多来经过“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等实践,进一步发展到了“以税代利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表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且在企业的增长收支部分中;国家要得大头,企业得中  相似文献   

11.
一、税收原则的涵义 税收原则是税收活动所应遵循的准则。这里的税收活动是指国家为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运用税收手段,主要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整个过程。在税收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规范与实现两个层次。前者通过税收制度的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文鲜祖德,阎裕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考察,一是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农村居民在全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状况,也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一、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农村居民集团内部个体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看,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方面突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旧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助于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企业推行的“经济责任制”,有助于解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生产与分配关系。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这个领域里,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商品不能很好地按合理的流向流通,企业往往不能按经济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利益分配问题,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邓小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了分配差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差距是为提高效率,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这利于我们理顺分配关系,确定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格局,走出平均主义低效率的怪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对工业企业中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分配关系的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对三者分配所得进行统计核算的基础上的,即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提供的可分配收入,在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进行分配,形成三者分配的数量关系。为此,必须首先搞清楚三个问题:1、三者分配的对象,即分配总额,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样的总量指标;2、三者分配所得的划分原则,即采用什么原则来划分三者所得的收入;3、三者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集体、个人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调节杠杆。特别是我国实行“利改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的90%来自税收,这就充分说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分配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大问题 ,所以 ,刘少奇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他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应该坚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方针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途径是 :根除平均主义思想 ,改革劳动制度 ,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是法律规定在纳税范围以内的,都必须履行纳税义务。正因为税收本身具有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因此,要想做好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以法治税,强化全社会的以法治税观念。 一、强化依法治税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来自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启示和困惑 经过几年的改革,目前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格局:在企业创造的全部利润中,国家以一定方式拿走一个确定的比例部分,企业自己留下一个确定的部分,在企业留利中,可以有一个大致确定的比例部分形成企业劳动者的消费收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刘少奇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大量表现;实行按劳分配应合理拉开差距;实行按劳分配必须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等分配思想。阐述刘少奇同志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