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征之一。它实行世袭制和内婚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不但奴役、残害了广大劳动者,剥夺了他们做人的权利,而且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古代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两相对比中可以了解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部分根源。  相似文献   

2.
王善英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06-110
马克斯·韦伯基于对世界诸宗教伦理的研究目的,在考察了西方的新教伦理和中国的儒教伦理之后,接着考察了印度的宗教伦理,主要是印度教伦理.韦伯认为具有传统主义、仪式主义、拒世主义、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以及冥思、巫术、偶像崇拜等理念的印度教伦理,没有能像西方的新教伦理那样,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进而促成其理性主义的兴起,反而对理性主义产生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种姓是印度社会特有的文明遗产,其中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是印度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与印度教(婆罗门教)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宗教等级制社会。那么它何以在印度得以发展成立?这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与社会发展路径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三维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姜玉洪 《北方论丛》2001,2(3):61-6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印度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那私探索印度深层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公社结构、身份种姓和文化断裂,便可以推论出印度社会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其离散性。  相似文献   

5.
胡明 《河北学刊》2006,26(5):121-122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论古今字     
汉语的一个词,开始用某个字来表示,后来改用另一个字表示,而后来的这个字又是专门为表示这个词而造的,这两个字合称古今字。通假字则不然,它是“本有其字,同音代替”,用来代替的字和本字并存。古今字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民歌是中国诗歌产生发展的基础,古今诗人自觉继承学习,并发展民歌的题材内容、现实主义梢神及民歌的诸种艺术表现方法三方面,论述了古今诗人具有向民歌学习的不解情结。  相似文献   

8.
9.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李波 《理论界》2012,(3):131-132
王弼通过注释《老子》一书对老子的古今观念进行了改造。他改变了老子崇古抑今的态度,在崇本息末、以无为本思想诉求下对古今做到了真正的等而视之。但王弼在提出不迷信前人陈说的同时也注意对古代的探究。他认为只有做到对事物发展开端了熟于心,才能揭示事物的根源。同时在方法论上他又非常重视从当前出发来证实初始,从初始入手来把握近在眼前的事物,最后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王弼较前人应该是更为合理地处理了古今问题,这可以视为王弼玄学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廖可斌 《河北学刊》2006,26(5):128-130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论证他所推崇的"道"的过程中,也阐发了一些对古今的看法.这包括他对古与今的理解和评价,还包括他对古今发展变化的认识.由于老子是从"道"这个角度来理解古今问题的,因而老子的古今观也显得有些特别.除了这个原因,老子古今观的形成还应该和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的史家身份乃至怀古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出发 ,刑法性别差异自古有之。古代主要体现在刑罚的方法、地点、时间、以及部位等方面。当代刑罚男女有别与古代有很大的差异 ,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代刑罚性别差异仍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规定应符合刑法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印度教与印度民族主义相结合产生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印度大国理念的形成.印度人民党上台以来,改造了印度教传统思想文化,以"大印度主义"为新印度教思想文化特征,努力把印度建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5.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印度教与印度民族主义相结合产生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印度大国理念的形成。印度人民党上台以来,改造了印度教传统思想文化,以“大印度主义”为新印度教思想文化特征,努力把印度建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6.
徐艳 《殷都学刊》2003,(2):93-95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孽乳分化现象 ,与通假字、异体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者认为,印度传统文化有利于印度的社会转型,譬如,印度文化中有许多适应现代社会的哲学精神,包括惯于争鸣的宗教传统,容忍异端的价值体系,立足世俗的公共理性,质疑一切的证辩精神等等.本文从深入解析印度式民主的文化渊源,以及深受印度教影响而形成的"印度价值观"入手,探讨这些相关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能否为印度带来软实力的问题,以便从更深的层面理解中印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梅新林 《河北学刊》2006,26(5):126-128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印度舞蹈以努意他、努意雅、拉格与塔拉为基础,它的题材来源于古老的传统的神话和传说,由于受到地域、民族、宗教、风俗的影响,它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形式,譬如:婆罗多舞、奥帝西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里舞等。印度舞蹈已成为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为印度人民所自豪和骄傲。  相似文献   

20.
陈璐 《学术探索》2013,(1):114-118
在“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上,梁漱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当时的西化派的。当然,梁漱溟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中西文化之同,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他阐述了中西之同两方面:共时方面的文化三层说和历时方面的文化三期说。实际上,梁漱溟所认可的,只是中西不能相提并论,一古一今不能等量齐观。其实,在中西之别和古今之异中,梁漱溟更强调的是中西之别,古今之异根于中西之别。因此,有些中西之别是古今之异,有些则不是,关键要看它在哪一个层面上来说。所以,中西古今不能一概而观,文化的不同既有中西之异,又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异比古今之别更为根本。或许正如梁漱溟所言,我们所需要的思想,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