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头号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农村,给农民带来了先进技术、新品种,促进了农业生产,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农业生产,中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为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减少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浅要谈谈如何利用农业科技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稳定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几代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简单阐述转移中国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为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出路,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转移剩余劳动力找到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虽然三者侧重点不同,但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中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全国近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促进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构筑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实现县域经济突破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的发展靠人才,农业的希望也在人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人事系统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宋德福提出,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要突破人事工作陈旧观念的局限,把服务领域由国有经济延伸到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表村;把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国家于部延伸到各级各类人才。从此,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摆上了各级人事部门的议事日程。 …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属于欠发达地区,2004年该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本文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农民收入进行综合和实证分析,阐明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时下,群众喜欢把关心他们冷暖疾苦,与他们休戚相关的政府行为呢称为“民心工程”。调查一:切实解决农民负担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有9亿农民的国家,农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工程成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多年来农业生产虽有一定发展,但由于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始终比较落后。面对现实,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业的重点敲在了科技承包上。迄今科技承包工程已进行了两年,共有 1500多户农民受益。然而,更无法估量的是这些科技承包户对广大农民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视粮食问题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那么,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如何处理粮食问题的呢? 清朝定都北京后,每年春天,皇帝都会象征性地去先农坛,在"一亩三分地"上操作农具、演示耕作.乾隆皇帝继位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做调研,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奖励经验丰富、勤劳致富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实现我国农村三大战略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确定中国今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表层的物质需求,而要着眼于解决更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实现我国农村的三个战略转型;二是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三是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通常是由私人或作为国有保险公司开展,由政府支持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对风险管理,促进农业投资,获得信贷,并为农民提供财政稳定和的其他参与者在农业价值链感兴趣。本文以世界银行做出的一项全球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政府各种干预行为。农业保险在技术上,组织和财政上是复杂的,从而导致了对保险市场和政府做出适当的干预行为都是挑战。本文会参考发展农业保险的国际经验,政府的干预行为和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迅速扩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4.
于建慧 《人才瞭望》2008,(11):22-2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她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有着十分特殊的国情。虽然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但是,从人口的城乡比例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利益结构体系中的个体只有成为利益集团的成员才能维持其社会、经济地位和保证其根本利益。从国际上看,农业利益集团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发挥这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比较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公共政策制定成功的案例与中国农业利益集团缺失的案例,分析当今中国社会为什么没能出现农业利益集团的原因,并借鉴美国与西方国家农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农业利益集团的形成提供可行的建议。通过比较分析以上案例后,论述利益集团对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博士杨其长由于姓杨,因此常有人开玩笑,称他为“洋”博士。他自己不无解嘲地说:“其实,我是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着割不舍情感的地地道道的‘土’博士。”杨其长博士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后能改变农村的面貌。1981年上大学时杨其长依然选择了农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8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1987年8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至今。1996年3月通过在职攻读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杨其长博…  相似文献   

17.
11月5日至9日,“2008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周”在陕西杨凌成功举行,成为第1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为科技兴农搭建了绚丽的舞台。合作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以色列农业与乡村发展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陕西省外国专家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以色列驻华使馆农业处具体承办。在合作周期间,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物产丰盈的江苏在中国农业领域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将江苏的农业发展水平带到更高的层次是广大江苏农业科技工作者时刻思考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7月,美国农业青年精英团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以克瑞丝汀·派瑞女士为团长的密苏里州农业精英访问团,对中国有着十分友好的感情,该团曾于1985年和1997年考察过中国。本次项目成员均为工作在美国密苏里州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中40岁以下的青年精英。考察团先后在宁夏、陕西等地考察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走访了相关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科研机构等;调研生态移民区并访问移民新村中的农民家庭;考察历史文物遗迹和杨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  相似文献   

20.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要求我们从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科技创新、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农民素质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