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投资银行金融创新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之一,代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金融领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方向。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激活和丰富了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并不乐观、呆坏帐比率过高,为防患于未然,可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其不良资产比率,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2.
吴素霞 《理论界》2005,(5):215-216
文章从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得出了在现阶段资产证券化还不是商业银行急于进行的事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获利能力,降低和分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还存在金融市场基础薄弱、效率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完善法律法规,争取政府支持和适度参与.  相似文献   

4.
卢召兵 《天府新论》2007,(Z1):65-66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资金的融通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我国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的发展使资产证券化的供给方面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物质基础。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实践阶段,但在相关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在信用评级方面都还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压缩不良贷款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以物抵贷方式来保全资产。抵贷资产作为非生息资产,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不利于银行自身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抵贷的管理和处置。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对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具有相当借鉴价值。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尤其是从开发金融创新工具和发展资本市场,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以及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等状况出发,通过对国际上资产证券化基本内容和形式的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在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类型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不良贷款损失风险。不少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不高,逾期、呆滞、呆账等不良贷款比例不断增加。以某省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到1998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为815414万元,不良贷款率达30.46%。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已达36%,超出固定资产贷款不良率近20个百分点。  2.低效、无效资产(不包括不良贷款)不断增大风险。随着全行举债能力的增强,低效、无效资产数额明显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行低效、无效资产的比例约占总负债…  相似文献   

8.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得到了重组、转移和再配置.而最终风险能否配置到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身上,实现风险有效分担,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基础.汲取美国的次贷危机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全面正确认识资产证券化,加强对基础资产的风险监管,设置风险防火墙,特别是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有效隔离,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实现基层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有以下重要途径:(一)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努力降低不良贷款占用银行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必须有良好信贷资产做“后盾”。对当前的不良信贷资产,要强化管理,加大清收力度,努力化解风险,盘活存量。1、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信贷风险,是基层商业银行扭亏增盈主要工作,必须认真做好。目前应当做到:一是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每年都要向信贷人员下达清贷收息计划,完成任务情况与员工晋职晋级及各项奖励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二是通过主管部门清贷收息。一些贷款企业停…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与我们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的载体,满足了各类融资者和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现在已形成一种资本市场创新趋势。我国在金融深化改革的今天,能否引入这一创新,以及如何引进,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及其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结果在金融领域广为渗透。其出现及迅速推广的趋势,在现代金融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使得企业和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1.
资产转移是资产证券化区别于其他融资手段的关键,是资产证券化结构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关系着整个证券化交易的成败。分析资产证券化之资产转移的本质和法律特征,探讨资产转移的方式及其构成要件,对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立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发展资产证券化必须结合中国实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跃平 《学术论坛》2007,30(7):96-9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不同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不能把资产证券化定位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工具.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该着眼于国家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证券化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看,资产证券化能够为银行带来资本充足率改善、风险水平降低等效应。但有研究表明,实践中资产证券化带给银行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试点阶段,深入分析与考察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的效应,对于合理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充足率、风险水平之间关系的考察表明,资产证券化的确能够起到改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银行风险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类型的选择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方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次金融危机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过度的提前消费或消费透支;不良贷款问题;房屋贷款公司问题;资产证券化问题;金融衍生产品问题;投资银行垮台.这中间有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法律课题.面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不能回避适度的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在金融和土地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亟需资产证券化来解决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如何使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现行法律相适应的问题,来自法律制度环境的阻力将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这已为亚洲许多国家的经验所证明。剖析我国法律中与资产证券化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是本文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自身管理薄弱等原因,我国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诸如系统性、流动性、政策性和信用性等系列潜在风险。对此,可考虑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实行利率市场化、努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制度等措施来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围绕资产证券化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配套法律制度,甚至有的国家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专门的立法。当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围绕其在中国的开展及发展,尚有众多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分析了风险规避的银行面临未来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时,市场流动性预期、放贷规模与资产证券化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首先,只有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时,银行才会进行资产证券化。其次,最优资产证券化规模与银行权益资本的规模存在非单调的关系,权益资本较少或较多的银行资产证券化水平都比较低。再次,如果银行高估了未来资产市场的流动性,会导致过度放贷和过度资产证券化,破产概率上升。最后,文献中通常使用出售银行贷款来刻画资产证券化的做法,低估了银行的最优贷款规模和资产证券化规模。  相似文献   

20.
韩国政府通过法律先行主导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推动了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韩国<资产流动化法>主要就资产证券化的总则、资产证券化的交易主体、资产流动化计划的登记及财产让渡、流动化专营公司、流动化证券的发行、补则等内容进行了专章规定,允许广泛的资产证券化创始机构主体;赋予债务人异议权;明确规定资产的移转不是担保交易;并对资产管理的委托、管理和资产管理人的破产、资产流动化计划的登记及财产让渡的登记和登记文件的公示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一个可以与之相配合的法制环境,在参与主体范围、管理登记制度、发行规则、交易场所、交易规则等方面存在局限.目前,资产证券化被分成两个部门(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分别审批监督管理的产品,造成了资产证券化规则的不一致和不健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展开还面临着诸多法律空白和繁琐的法律障碍.我国有必要借鉴包括韩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立法经验,走法律主导市场这种模式,对资产证券化单独立法,从而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