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义词习得不充分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通病,是词汇深度习得不足的突出表现。运用原型理论、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以Hand为例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多义词的不同词义构成了以基本词义为原型的词义范畴,各词义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为了掌握多义词,学习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原型,灵活构建多义词动态家谱。  相似文献   

2.
在原型理论指导下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原型理论,范畴中存在着一个原型,该范畴里的其他成员都和这个原型相似。多义词的不同词义构成了以基本词义为原型的词义范畴,各词义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运用原型理论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从而揭示该理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对学习词汇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认知阐释。通过对FACE一词的个案分析,我们发现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了以基本义为原型的词义范畴,词的引申义则是通过原型转化、原型分裂和次范畴化等途径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词汇判断法对多词义多义词(如:twist)、少词义多义词(如:pupil)、多词义意义多义词(如:bark)、少词义意义多义词(如:court)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类似twist之类的多词义多义词和类似bark的多词义意义多义词比其它两类都有显著提取优势。由此推知,引起多义词提取优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多义词有多个...  相似文献   

5.
语义研究中的原型范畴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各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范畴间的界线是模糊的;范畴是围绕其原型,而不是凭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的这些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语义范畴的内部结构,如多义词的各个释义有中心义和边缘义之分,题元角色是围绕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组织的,等等。本研究证明,原型范畴理论能为多义词范畴的词义扩展机制和题元角色的界定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约三分之一为多义词,以多义拟声拟态词"ごろごろ"为例,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了其不同词义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原型意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词义之间的联系,提高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7.
英汉多义词义项“巧合”现象的认知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多义词的义项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传统语义理论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及各个义项之间的理据关系上的欠缺,进一步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寻求多义词词义扩展的动因,提出英汉众多多义词的义项一一对应说明语言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词义扩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不同的语言在多义词词义扩展上的相似性源于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隐喻式和转喻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提出,语义范畴具有原型效应,应当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重视多义词各义项间的理据性联系,并通过语义聚合与切分、语义联想等手段,以原型词义为中心,在不同的认知范畴间建立起关联,帮助学习者探索出认知与语言的映合规律.  相似文献   

9.
多义词是重要的语言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起多义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之一。在认知语言学尤其是其中的原型理论和隐喻模式的框架下,多义现象及其认知特征能够得到统一而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宋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一是言意之辩论,包括言能尽意论和言不尽意论两个论说维面;二是言意构合论,包括意在言外论、意主辞宾论及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三个论说维面。宋代文论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承传展开了古典言意之论,成为我国古代言意论史上论说维面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理性义是词义的基本构成成分。目前,研究者们公认概念义属于理性义,然而,词在概念义之外是否还包含其他理性义,除概念义之外的其他理性义都包括哪些下位类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词义本体及其他相关的词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法和词汇的关系体现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上。共时平面上主要表现为词的词汇意义对词的语法功能的影响 ,词汇意义中的语义特征制约词的句法搭配 ,词的价特征以词汇意义为基础 ,词汇意义对词的分类有重要影响。在历时平面上 ,主要表现为句法结构对于词义的影响和词义变化对于词语法功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的结果可能导致实词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4.
“语义的确立”的实质是把一所知 (语符 )作为另一所知 (语义 )来知。“对别人所使用的语符的理解”的实质是从别人使用的语符中识别出被理解者自己关联到这一语符上的理解者所知的内容。某语符的语义应该以最早使用这个语符的人所理解的语义为准  相似文献   

15.
词义演变是汉语研究的传统课题。本文在现代语义学理论背景下,尝试以"义位"为本位,观察与描写了汉语词义演变及其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翻译应以语篇为单位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义的确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境不同 ,词义即不同”。在翻译中 ,词义的确立必须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 ,原文的上下文是选择词义 ,确定词的引申义和褒贬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词的意义往往都是由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词汇词义时常出现变化的现象。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英语词汇发生词义演变的类型,主要有义素增添、义素脱落、义素变更三种义素变化方式,并对词义演变方面应用的利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素的同一意义所表示的语义范畴,随着构成的合成词指示对象的不同,随着同它组合的另一语素意义的不同,其间语义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语素在构词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异,则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词的词位义属某种语义范畴,但在组合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词在组合中语义范畴改变后,意义也同原义有明显的差别,也往往分出不同的义项,分出的义项属于不同的意义单位,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20.
词与词的本义和本义之间、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引申义和引申义之间,均可构成反义义场。反义义场既可以由义位和义位构成,也可以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或由义位和义丛构成。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的反义义场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属于同一反义义场的各个成员,它们的配价都是相同的;反之,配价不同的两个词,不能构成反义义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