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把真理当做对科学成功的说明,但无论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真”还是宽松意义上的“似真”,历史表明真理与科学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分析表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理论成功提供的说明要么是同义反复,要么就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实在论的说明,因此真理或近似为真成了理论成功惟一可以称得上自然的终极说明。但接受这种说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修改对真理的传统定义,并采取对科学的信任态度。  相似文献   

2.
实在论对科学成功原因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不因为是科学的,理论才是成功的,相反,因为是成功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但理论的“真”与“成功”并不是对立的两个特性,只要合理地使用“真”概念,作为评价理论的真理标准与成功标准是相互协调的。  相似文献   

3.
皮埃尔·迪昂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具有约定性的系统,是对于外界事物间的关系的一种描述。科学理论是包含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的有机体。迪昂基于深厚的科学实践所阐发的科学符号论、秩序实在论(关系实在论)和理论整体论思想以及独具特色的科学品格对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实在论思想●赵树峰韩艳一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长期科研活动基础上,坚持实在论的立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包括量子力学)都是对客观实在的描述。这种实在论的立场成为爱因斯坦构建自己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他以此为出发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动用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劳丹质疑"无奇迹论证"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无奇迹论证"通过"溯因推理"("回溯推理")或"假说推理"的方法将科学在经验世界中所取得的成功作为科学理论具有真理性的最好理由,而劳丹等人针对此推理模式提出"悲观元归纳"论题,借用科学史中具体事件来揭示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推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即科学理论的成功与该理论的真理性不存在因果必然联系。成熟科学理论中的核心词项有无指称,不需要该理论是否成功作为前提,而且一个理论在经验上的成功也并不保证其所有或者大多数核心词项均有指称。  相似文献   

6.
不可或缺性论证是运用“数学对于科学的不可或缺性”对数学实在性的一种新的数学实在论辩护,其依据的前提是科学自然主义、确证整体论和本体论承诺原则。通过对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分析,我们得出“蒯因的科学自然主义是一种不彻底的自然主义,数学知识的确证不依赖于经验,数学实体的本体论承诺与科学自然主义之间存在不一致”。因而,不可或缺性论证对数学实在性的辩护并没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科学实在论影响下,欧洲科学的跨文化传播表现为一种单向性线性传播与同质化过程;在后殖民科学观的影响下,"地方性知识"开始切断西方科学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后殖民技科学观强调在西方科学的全球化传播或地方性建构中,西方科学与地方性知识、西方文化与地方性文化是在互动中共同影响,共同发展,西方在改造非西方的同时,非西方也改造了西方,两种维度是辨证缠绕在一起的。在哲学上,这突破了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反映论与表象主义,进入了"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三大问题:1)马克思有没有科学哲学?2)如何建构马克思的科学哲学?3)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它们对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有何意义?展开讨论,认为:马克思有科学哲学;人们应该从当代科学哲学问题和马克思原著出发来建构马克思的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总体特点是反对实证主义,坚持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在科学哲学问题上,马克思坚持整体论的科学划界标准;承认科学有其独特的方法;赞成科学实在论,相信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主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承认社会科学也有规律。马克思的科学哲学对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有前途的哲学流派,郭贵春先生近期的一系列论著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其逻辑框架进行了系统建构,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透过这些论著发现,科学实在论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强一元论”的基本特征。其中,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横向展开,形成了科学实在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纵向演化,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进一步升华,表现为语境论在科学实在论中渗透和发展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12.
威尔弗利德·塞拉斯把人类与世界之间根本不同的联系方式区分为两种“影像”。第一种称之为“明显的影像”;第二种称之为“科学的影像”,并立足于哲学史与科学史的双重视角,通过阐述这两种影像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来论证科学理论的实在性与理论实体的本体性等诸多的问题。应该说,正是因为塞拉斯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对理论实体的存在所作的独到的论证,才使得塞拉斯不仅成为美国科学实在论的主要创导者之一,而且还使得他成为奠定美国哲学50年议程的重要哲学家。对此,文章在分析塞拉斯的明显的影像或者说常识的映像与科学的影像或者说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述了塞拉斯映像理论的内容与特征,以及塞拉斯映像理论中的心灵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方法论问题,巴伯最大的贡献正是在重新梳理传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过程中引入了批判实在论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把科学与宗教作为两种社会建制进行类比研究。批判实在论类比模式也是巴伯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四分说”(冲突、无关、对话、整合)的思想来源。巴伯对批判实在论的新突破在于尝试运用过程范畴思想对类比模式的融合进行新型本体论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观察的理性”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最长的一节,但却被研究者们长期忽视。本文区分了黑格尔讨论科学的三种进路,并从《精神现象学》的主题出发,把该节解释为黑格尔从 “意识形态”分析的角度对科学的特性进行的哲学反思。基于对“理性”意识形态的分析,黑格尔揭示了科学认知的自主性、无限制性和概念自觉,以及科学认知的实在论基调和发现 (而非发明)的逻辑。在“观察的理性”的具体讨论中,黑格尔揭示了科学描述和分类的本质,以及科学规律的普 遍性这一特征在不同学科那里的复杂性。而黑格尔对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的批判还揭示了当代脑科学里也存在的一种简单的物质主义对应思路的谬误。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对当今的我们理解科学的特性来 说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哲学视角看,“主体间性”包括六个方面:物理学研究的“物理学家眼光中的自然”;库恩的“集团合理性”;从“纽拉特之船”看科学的经验基础;从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争看主体间性;按照戴维森“三角测量”的观点来理解科学实验;从相对论看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客观性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证据概念分析是理解和坚守“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理性思想的关键.它的难解之处表现在,从法律实用主义的角度只能解释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运用规则,无法理解与把握证据的客观性与相关性问题,这是需要引入哲学、科学分析工具的主要原因.证据的公共性是对证据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证据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反映了在证据指称上的不同主张.可站在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研究反实在论提出的证据法课题.科学在证据思想、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三个不同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数学中的条件概率理论及贝叶斯公式对证据证明力提供了一种判断工具,它将证据资料的可信性判断转化为证据作用的可能性判断.这种判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证据问题上意义更为突出.证据概念分析本质是一法学问题,证据运用的法律环境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命题说”只具有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实质证据观”容易走向独断.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学发展的量子革命中科学家们提出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关于粒子的确切知识.因此,有些科学哲学家相信对量子力学的非实在论解释是惟一合理的选择,并因而向科学实在论提出质疑.本篇文章从玻爱之争、测不准原理和可观察性三个方面对反实在论的论证进行了分析,证明量子力学接受实在论的解释同时也是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真值实在论坚持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具理性,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性,并且认为前者蕴涵后者。这些又被真值实在论视为科学成功的解释项。外在真值实在论把真理解释为对事实的符合,并以此担保指称的确定性。内在真值实在论把真理解释为有根据的断定,井提出了相应的指称理论。本文分析表明,真值实在论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理论上的粗疏和实践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