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纳西语称东巴文为"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上的痕迹,木石应是东巴文最初的载体。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木石上的东巴文所见不多,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前辈学者和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一些东巴文石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为研究碑刻和民族文字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起象形文字,人们往往会想到三千年前刻在龟甲牛骨上的“殷墟”甲骨文。其实,在我国现在还有活着的象形文字,这就是居住在云南省的纳西族使用的文字——东巴文。(见第四页) 去年年末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民族文字展览》会上,展出的十六种民族古文字中纳西族的东巴文最为引起人们的兴味。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流行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尚未脱离图画的阶段,文字染上绚丽的色彩,一篇文章就象一本连环画册。  相似文献   

3.
邓章应 《兰州学刊》2011,(12):131-135
东巴文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且方兴未艾。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21世纪东巴文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研究材料逐步拓展,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对现有字词典的反思和研究取材的转变;重新注意字释的编纂;开始重视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开始逐步注意到纳西族支系的东巴文以及东巴文文字理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收有东巴文占卜典籍《时占之书》,其卦名、卦位、起卦法、卦义等与"六壬时课"类似。《时占之书》实为汉籍《玉匣记》"六壬时课"的东巴文译本,这是汉籍东巴文译本的首次发现,是纳西族东巴教吸收中原文化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
刘悦 《兰州学刊》2011,(12):127-130
东巴文中存在着大量同形字。这些同形字的产生原因、结构方式、发展结果都不尽相同。对东巴文同形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索东巴文乃至早期文字的原始属性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地区,人口约28万。纳西族有自己的独立语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古老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宗教巫师——东巴们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和记述神活、故事等,所以被称为“东巴经”。《东巴经》是古代纳西族先民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有关历史、宗教、天文、医学、  相似文献   

7.
刘悦 《兰州学刊》2009,(11):187-189
东巴文形声字无论外在的符号体态还是内在的义符、声符功能都表现出不够成熟完善的一面,这是形声字初始状态的表现。由东巴文形声字的原始属性可以看出早期表意文字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五十年来,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中外学者认为,纳西族象形文字自北向南发展,其分布和传播可表述为:无文字地区(木里、永宁、盐源等地)→有象形文字(若喀地区、北地地区)→有象形文字和标音文字地区(丽江县南山区、维西县鲁甸区)。本文根据考古新发现和实地调查材料,对木里、丽江两地区的象形文字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外学者的木里地区无象形文字的结论是不符合实际的。纳西象形文字的使用范围应该扩大到金沙江上游的木里、永宁等地,其传播可能是由南而北。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析了东巴经和东巴文献。作者认为:①东巴经和文献是纳西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档案,可称为“东巴文档案”,它以兼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它经书和古籍;②本民族宗教和文字的形成、社会的需要是东巴文档案产生的必要条件;③东巴文档案产生后,就一直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并长期为东巴所掌握,东巴既是纳西族文化的记录员和传承者,又是东巴文档案的形成者和管理员;④东巴文档案总体上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反映,但就其反映纳西族先民的认识水平或思维发展情况而言,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对它的利用,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研究;⑤东巴文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应对东巴经和文献承载的信息进行译注、编目、编研和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0.
《学术探索》2015,(3):2+157
[学术名家文丛]和志武和志武,纳西族,已故,著名的东巴文化学者,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出生于有名的东巴世家,年轻时就熟悉东巴文化,会念东巴经,会写东巴文,会跳东巴舞。195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干训班,多次到纳西族地区调查东巴文化和纳西语,并参与制订纳西文拼音方案。历任民语系教员、丽江师范教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民族学研究员、省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学院博士生导  相似文献   

11.
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一定特点,东巴古籍为我们研究纳西族先民的思维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把握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纳西族的思维习惯、理解和继承其文化传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王元鹿 《兰州学刊》2009,(11):184-186
文字的符号化是文字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现象。文字的符号化可以分析为多种类型。文字的符号化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文字的简化是最常见的原因。文字符号化的研究对于文字理论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毅  张会超 《学术探索》2006,(1):133-135
本文探讨了档案学视野下的纳西族东巴文化问题,提出了东巴文化物化为档案的观点;并对东巴档案的内涵和外延作了阐述,扩大了以往对此研究的视界;最后讨论了东巴档案在东巴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及其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元鹿 《兰州学刊》2011,(12):124-126
对于东巴文字的研究,迄今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诸如东巴文字的发生、发展及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5.
书法笔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丰富的用笔技巧和程式化的笔法理论也会给书法的发展带来束缚,而追求生动、自然的艺术之美,是书法发展的趋势。东巴象形文字书法创作应学习楚简篆书一类墨迹的笔法,追求生动、率意、泼辣、新奇的艺术效果,同时参以用笔随意生动的东巴文礼薄、地契等民间应用文献,避免对劲挺爽利、浑厚凝重、工整匀称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字的取法,才符合东巴象形文字书法艺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18.
李心荃 《学术探索》2005,(3):127-130
纳西族是生活于云南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她的东巴文化早已为世人关注,而盛于明清时期的文人创作虽有研究,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明代木氏作家群的代表木公和清代旁姓作家群中成就显著的桑映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他们在创作上与中原文学的联系,探讨这一时期纳西文人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认为木、桑的创作价值在于体现了纳汉文化融合的模式之一——人格认同。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下的西夏文及西夏文献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西夏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西夏文及西夏文献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和文本化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利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对西夏文及西夏文献的处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的西夏字库、“夏汉电子字典”的修正和补充,进而建立新的西夏文网络字库和在线夏汉电子字典等数字化资源,同时研究西夏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整理的解决方法和实现技术,最终将西夏网络数字化资源集成并整合为较全面的西夏学数字化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西夏文的网页显示、文献资源的快速更新与发布。通过该平台的建立进而探索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计算机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王力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中值得商榷之处为例,说明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形体歧异的现象,在进行注解或编纂辞书时应注意结合具体汉字的产生历史、形体结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加以较全面的考察,才能尽可能稳妥地把各类性质不同的古书汉字形体歧异现象区别开来,并给以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