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和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关联.比较研究发现,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特征,即贵族意识、忏悔意识、平民化思想、宗法制生活、道德理想主义和自然神论等主题意向在张炜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或者说,在张炜的创作中含有托尔斯泰创作"痕迹".本文旨在借用托尔斯泰创作的思想特征来诠释张炜及其创作思想,同时阐明,在中西方文化影响方面,中俄作家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了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对李光洙的影响贯穿了他的全部创作过程,其创作的第一时期深受托尔斯泰的批判精神影响;第二、第三时期则深受通常意义上的“托尔斯泰主义”影响。托尔斯泰对李光洙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既是使李光洙的文学创作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朝鲜得以一统天下的理由,也是导致其后李光洙创作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国艺术中的托尔斯泰倪蕊琴托尔斯泰被誉为思想的艺术家。由于他终生探索解脱社会苦难、追求人生的真谛,人们还尊奉他为“人类的良心”,“生活的导师”。在俄国,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从形成、传播、产生影响到受批判、被冷落,而后又再度兴起,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  相似文献   

4.
<正>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托尔斯泰与他所属的俄国地主阶级的传统观念决裂,思想和生活都发生了“激变”,托尔斯泰主义最后成熟起来。托尔斯泰主义的产生,既与作家特定的历史、民族、阶级有直接联系,也与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对社会关系的理解等因素分不开。但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萌发、形成以及它的内涵,还与中国古代哲学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关系,特别是与我国的老子、孔子的思想在不少之处是契合而“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阿·托尔斯泰正式进入文学界是在一九○七年,到他一九四五年逝世为止,一共写作了三十八年。阿·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活是复杂的,他所走过的那条道路,也是复杂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创作上也曾经有过一段“苦难的历程。”一九三三年,阿·托尔斯泰在谈到自己早期的文学创作时,这样说道:“十月革命以前,我不知道我是为谁写作……二十五年前,我进入文学界是为了寻求快乐,为了消  相似文献   

6.
大凡伟大的小说家都能抓住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写这个“关键”。托尔斯泰作为心理描写大师已为举世公认。我国伟大作家茅盾从他的处女作《蚀》问世起,就以其长于心理描写的特色为批评界注目。茅盾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仅师承外国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描写的技巧,而且融汇本民族的描写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许多有关茅盾的专著、专论每每涉及茅盾的心理描写,但系统的、全面的考察似不多见;同时,国内外评论家大都只注意到茅盾和左拉、巴尔扎克的关系,而对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关系研究甚少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茅盾和…  相似文献   

7.
列·尼·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早已成为世界古典文学中的名著。伟大导师列宁在1908年到1911年间,即托尔斯泰的八十诞辰和他的逝世前后,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写了近十篇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列宁在文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这位天才艺术家创作中的矛盾的阶级内容和造成这种矛盾的社会原因,明确地阐明了无产  相似文献   

8.
××同志: 收到您1958年4月24日来信,知道您和其他研究托尔斯泰创作的科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托尔斯泰与中国”这个题目,又承你们问我关于这个题目的一些问题,我谨在此向你们致以深厚的敬意和谢意。托尔斯泰的艺术遗产中,最成功的部分,看来是他们所熟悉的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出色描绘。通过这些描绘,他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在那里,广大的劳苦群众被统治,被奴役,他们日益陷于破产的境遇中;上层社会空气里充满了暴虐和伪善。在这些描绘里,托尔斯泰把刚从农奴制解放出来的一代农民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反映出来。在托尔斯泰的作品里,我们分明看到当时的农民极端地憎恨旧社会制度,渴望着一种新的生活,并且为争取那新的生活而进行自发的斗争。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在审视俄国庄园贵族的精神生活中得到艺术的显现。他的早期创作用脉脉含情的笔调赞赏贵族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中期创作开始对庄园贵族的伦理道德关系进行严厉的拷问,人类的情感是他判断道德善恶观的标准;晚期创作则愤怒地撕下了贵族阶级伪善的道德面纱,呼唤人间正义与平等。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成果。他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道德倾向和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列·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人们更多地关注其文艺理论与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而忽视了其文艺思想与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事实上,列·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与创作既包含着现实主义精神,亦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比如他把艺术的本质界定为主情,推崇宗教理想,崇尚民间文学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列·托尔斯泰自然观的内容,从其对自然的摧崇来窥见其文艺观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作家是怎样从生活实践进入实际的写作实践过程,从而创造出文学作品来的呢?不论文学创作理论和作家们的创作经验谈都强调,进行文学创作,需要有创作的准备。创作主体需要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纷纭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思索、体验,有了大量的、细致的和深刻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累,并对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甚至冲动和激情,才有可能进入实际的创作过程。但是,创作主体具有了上述各项准备,还不能直接进入写作实践过程,创造出实际的文学作品。这是因为,创作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具备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创作实践观念。创作主体从生活实践进入实际的写作实践过程,需要在进入这个过程之前,形成相对完整的创作实践观念。  相似文献   

1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众所公认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析和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一)托尔斯泰出生于贵...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于1863-1866年间创作的第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再现了广泛复杂的俄国社会生活,刻画了人物丰富多样的性格。这也是一部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歌颂俄国人民爱国热情和俄罗斯民族坚强性格的史诗。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读喀山大学时,他的哥哥谢尔盖爱上了当地军事长官的女儿,双双出人各种晚会。舞厅,温文尔雅的军官有时也在大庭广众之中翩翩起舞。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尔盖亲眼目睹这位上校监督士兵残酷地执行夹鞭刑的惨象,顿时对其女儿的炽热爱情荡然无存。情节与此大同小异的短篇小说写于1903年,可它反映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生活。在俄国历史上,沙皇尼古拉一世曾以棍棒刑罚著称于世。小说通过上校彼得·符拉季斯拉维奇的所作所为,深刻暴露…  相似文献   

15.
<正> 老舍一生不但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创作了二十多部反映新旧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话剧,而且还挤出时间给孩子们写了童话剧《青蛙骑手》和《宝船》。这两部童话剧,显示了他另一方面的艺术才能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同曾经受到过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影响一样,巴金在文学创作中也曾受到过契阿夫的深刻影响。不过,他受契诃夫的影响与受其他几位大师影响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契诃夫,他有一个从不了解到热爱的过程,相应在创作上也有一个从“反其道而行之”到自觉学习、借鉴的过程。 在为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而写的《我们还需要契诃夫》①的文章中,巴金曾经较为详细地迫叙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作家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学大家以后,人们就习惯于审定他在风格流派、文体模式上届哪种类型,并把他放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加以比较考察,寻找他与世界文学的联系。随着对茅盾创作个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茅盾的作品,以冷静的社会分析的色彩,以巨大的规模和气势,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同类作品中独领风骚;人们还进一步发现,尽管茅盾受到世界许多文学大家的影响,然而在总体类别上,更相似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在这一方面,茅盾的文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想要激活赵树理,使其成为当前“三农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需要摆脱政治与文学、民间文学传统与五四新文学传统、赵树理艺术手法与现代性对立的研究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赵树理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19世纪达到了高峰。欧美各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如斯汤达、巴尔扎克、福娄拜、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狄更斯等等,他们创作了大量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优秀作品。许多人认为,小说从此找到了它最终、最完美的形式,不需要再发展了,今后的作家只要以他们为楷模,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创作,便能写出“好的”小说。根据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首《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