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像”,“甲像乙”。“象”,“乙象甲”。究竟是“像”还是“象”?这两个常用字正面临使用上的大混乱。根据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的负责同志说:“像”与“象”的使用变化,应追到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中,把“像”与“象”合并了,“象”作为“好像”等意义上的“像”的简化字。“方案”规定,“像”字只在特殊情况下,如“人像”、“画像”的意义上才用。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发布了《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指出:“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像’不再作‘象’的…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常用汉字规范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5,(5):135-139
本文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现行汉字规范标准,主要从字形角度对日文常用汉字和韩文常用汉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中日韩三国常用汉字字形规范的异同作了总结,以期为三国乃至“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书同文”和对日、对韩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形声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汉字的繁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声旁的问题。《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文字改革出版社,1975年版)根据《新华字典》所收列的字,析出声旁1581个(重复的两个不在其内),其中因形声字全部简化而使声旁在现行汉字的形体中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里写作从""的字有24个,多数都是用"省声"来标注读音的。这种标音方式客观地反映出汉字读音的变化,具有区别字音的作用,但是不能区别字义。""字最早见于金文,像两火炬交叉、火花四溅之形。根据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说文解字》里从""的字在意义上可以划分成"小"义、"明亮"义、"环绕"义、"大"义、"幽暗"义等几类。现代汉字里,从""的字一部分简化后与"荤"、"蓂"等字所从上部""类化,我们应当注意这部分字的部首编排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有汉字以来,就不断有简体字出现。甲文、金文中繁简互见,可证。隶变前的简化字,多为隶所吸收,隶可说是当时文字的规范化。隶变后又有大批的简化字陆续创造出来,在历史上长期通行的,多已收进《一简》、《二简》。因此,连力主简化汉字的人也认为:简化汉字到此为止,留给子孙后代去搞吧。不,只要有汉字就有简化的问题。简化汉字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它同汉字一起产生,也将同汉字一起消亡。只不过简化汉字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将进入更深入的新阶段。今后,汉字的简化似不应停留在就字论简上。必须从汉语词汇出发,以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为目的,进行简化汉字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一提汉语规范化,人们首先想到汉语语音  相似文献   

6.
成字部件和独体字理论上应该指的是同一概念,但《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之《常用成字部件表》与《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之《现代常用独体字表》内容并不一致。《常用成字部件表》中共有成字部件311个,《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中共有独体字256个,二者都包含的字有254个,《常用成字部件表》中有而《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中没有的字57个,《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中有而《常用成字部件表》中没有的字2个。这样相互冲突的两个规范性文件的发布给汉字教学带来了困扰。文章对两个规范中相互冲突的汉字逐一进行分析,从构字能力、系统性、有利于理解字形结构、有利于教学和文字书写等各个方面考察这些字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析,对部件规范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7.
辽陵帝后哀册出土以来,五十余年间契丹文字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一九七七年《内蒙古大学学报》发表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一文(以下简称《研究》),从识读汉语借词入手,拟定了百余原字的读音,将契丹小字研究从推断文义的阶段,推进到了辨识读音的阶段。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笔者则从字源与契丹语词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因为契丹文字原以汉字为本创制,所以,认定所本之汉字,对于了解文义与读音,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大字有皇帝二字,显系汉语借词,其读音与意义,均与汉字相同。又如小字有百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是收载汉字最多、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两部汉字字典。但其中俗字条目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者在对汉语俗字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收字、定形、注音、考释、举证等五个方面对这两部字典在俗字条目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40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字改革工作,大大降低了学习和书写的困难,在儿童教育、普及教育方面效果赫然在目,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继续坚持推行简化字的同时,对40年来使用简化字的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的改革及将来“书同文”时参考。就《通讯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及其交换码国家标准》收汉字6763个而言,第一级汉字3755个,经笔者逐一考查,容易写错的字有1600多个(参见拙书《正字指南·常用汉字易错字表》)。对这些易错字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其中小部分易错字是当初简化整理科学性不足而埋下的隐患造成的。现在把笔者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形声化、部件化,在形体上整齐和匀称化。把简化仅仅看作笔画的减少是片面的,部件化是更重要的简化。我们希望全部文字由几十个或一百几十个部件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现代汉字有的字笔画还需要简化。形声体制的汉字,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音,而且形旁声旁难分辨,表声会意无区别。七千多通用字,多音字  相似文献   

11.
《布洛陀经诗》中的古壮字和壮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洛陀经诗》中有丰富的古壮字,这类古壮字大致可分为直接借用的现成汉字与利用汉字部件构成的新字两类。作为一部宏大的经典古籍,《布洛陀经诗》中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壮语词汇资料。这些词汇不仅有宗教内容方面的,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精彩小品     
《中华字海》收字8万多创“世界之最” 天下到底有多少汉字?一时谁也难说清。迄今为止,收入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为5.4678万。而新近编纂完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3期《反切中的现代化拼音原理》一文指出:汉字中有60几个引导字(前、后音字),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前音字五十个字如“一四五七十”等,后音字10几个如“偶叶袄”等。如“有、友”音,可由  相似文献   

14.
说“桔”     
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知识竞赛试题的“改正非标准字形和错别字”中有改正“密桔”一项。后来公布的答案将“密桔”改为“蜜橘”。即认定“桔”(jú)为非标准字、错别字。将“橘、桔”这种尚待整理的异体字作为一个比赛题目妥当与否姑置勿论,这个标准答案却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 以“桔”作“橘”的用字现象早已成为事实,而且越来越普遍。《语文建设》上也曾刊布过一些研究者的折衷意见,认为“不敢断定‘柑桔’‘桔红’用法就是错的”,“《简化字总表》没有把‘橘’简化为‘桔’,《现代汉语词典》承认  相似文献   

15.
盼望已久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终于同群众见面了。当我们从报纸上看到《草案》,读了《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心情非常兴奋,更加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简化现行汉字,使它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和使用,最后实现汉字的拼音化,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志。我们一定要积极参加当前《草案》的讨论,多做宣传工作,为文字改革尽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字中,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当一个有构字理据的字变成记号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音义,或者获得了规定的语音和语义,能单独记录汉语中的词,它就成为记号字.记号和记号字都没有理据,不能作溯源分析,记号字在参与构字时功能会发生变化.记号和记号字的界定与确认直接与现代汉字的构形、性质、简化、教学等问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出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和随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分别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有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法律的作用。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有权威性的汉语字词工具书里,往往也多有不规范的地方。纠正歧误使之趋于规范,这是我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净化祖国语言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歷史上簡化漢字的四種現象 簡化汉字的历史是汉字演进整个的過程,它原來是隨着漠字的产生而產生,將來還要隨着汉字的廢除而廢除的。這种簡化的趨向,在漢字發展史上会發生過四種現象。這四種现象都由個別簡化方法產生的,每種現象各有它形成的階段。  相似文献   

20.
《砥柱铭》正文文字内容407字,明显错字9个,不规范汉字15个,全部错字和绝大部分不规范汉字在历史上都没有相同的异体字和碑别字的写法。文章从《砥柱铭》文字内容的前后对照、"宋四家"书法用字分析、北宋政治及文化背景、文化史角度、《嘉祐石经》的刊刻、黄庭坚的书论诗论以及异体字角度等方面论述,得出结论《砥柱铭》不是黄庭坚的墨迹,并且推测此件作品属于临摹作品,域外汉学家或书法高手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