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墙盘》中出现一“”字,诸家多释为“尢”①字。我看尚可研究。 “尢”,“盖亦由陵中的人形转来,足形已失,只作双腿一长一短之状。”② “陵”,甲骨文作或,金文作,象手持刀锯,断人一足。实际是古代的刖刑,也就是膑、、。段玉裁说: “凡古文字,今文作膑。考,司型注、大传注皆云周改膑为;而驳异义云陶改膑为,吕刑有,周改为刖者。,说文作;云,刖也。刖,说文作;云,断足也。然则膑与异制,与刖,制同而字异耳。”③《白虎通》: “者,脱其膑也。”《尚书》大传: “膑”,《吕刑》引作“”,可见膑、、、刖没有大的区别。 “尢”,是“失一足”,“双腿”…  相似文献   

2.
“刘郎”辨     
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首句云:“茂陵刘郎秋风客”,诗中“刘郎”,指汉武帝刘彻。对此,清人王琦在为《李长吉歌诗》作注时指责李贺说;“以古之帝王而渺称之曰刘郎,又日秋风客,亦是长吉欠理处。”现在有些同志对此则加以赞誉,如藏克家同志在谈到李贺为人富有正义感时举例说:“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竟直呼‘刘郎’加以叽嘲。”(《韩愈登门访李贺》,《中国青年报》1980年7月5日)还有的同志说:“李贺对这个历史上曾叱咤一世的汉武帝直呼‘刘郎’,又称他为‘秋风客’,这种大胆的反传统精神,在封建文人中是罕见的。”(《李贺诗五首浅释》,见上海师大编《语文学习》1978年第4期)同是一个“刘郎”,古今论者对李贺的褒贬迥然不同,这里牵涉到对“郎”字的理解问题。据笔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兮”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兮字是《诗经》中典型的咏叹词。《说文》云:“兮,语所稽也。”段玉裁注:“语于此少驻也。”刘勰认为:“语之余声。”《诗经》时代兮的读音或以为入支部,或以为入歌部。前者从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直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附表都是如此。但段氏又说“第十七部(即歌部)  相似文献   

4.
王婧 《社科纵横》2006,21(2):136
《论语》的各个版本中,唯和惟经常混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唯与惟关系的考察,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以下简称《文通》)问世近九十年了。在此期间,人们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共同的认识,但也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意见。仅以近年来有关论著而言,对《文通》的字类问题就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互见,二者是矛盾的,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不是“词无定类”,因而《文通》不存在“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矛盾。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感到:对《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来龙去脉作一具体分析,进而讨论二者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文通》乃至从事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助词“所”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指代行为的对象、凭借、工具、方式、方法、原因、处所、关连人物等。“所”是一个常用虚词,它担负着把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由动词性转变为名词性的重任,一般是不能付之阙如的。但在古汉语中,“所”也时有省略。“所”字的省略虽不很普遍,但也并不罕见,而至今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对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以及与之有关的“有以……”“无以……”句式作初步探讨。1 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大都在表示存现的动词“有”“无”之后,如: (1)景曰:“吾有〔〕待…  相似文献   

7.
也谈“象”与“像”的使用和分工王大新“象”和“像”这两个字,经历了分久又合、合久又分的历程,因此,它们的使用一直比较混乱。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像”被简化作“象”。当时简化的根据就是它们是同音包孕异体字,取义项多、笔画少的“象”代“...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新学”钟少华一、前言中文“新”字,原义为取木,常常用来和“旧”字作对。新与旧是永远相对正确,只是“新”绝不一定代表真理,“旧”也并非全是垃圾。不过人们多爱弃旧迎新。新而且能成为“新学”,其意义就复杂多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恐怕都知道,从汉朝就开始...  相似文献   

9.
史载,秦始皇时命方士徐福带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徐福,亦作徐市。“市”读fu,与“福”是一音之转。故同是《史记》一书,在《秦妈皇纪》作“徐市”,而在《淮南王安传》则作“徐福”。“徐福”与“徐市”实系一名而异写,不是一人而有两名。而近来许多书籍和刊物中多有把“市”讹作“市”者,虽一些史学专家的文章中亦所不免。这当是因为二字形似致误。其实,这在一般字典或辞书中都有辨证,仅是人们疏忽而已。《辞海》云:“市,‘韨’的古字,与‘市’异。《辞源》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有些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开辟了刊登“征婚广告”的栏目,“征婚广告”作为一部分男女择偶的方式已引起了社会上不少人的注意。由于“征婚广告”在刊登时既可署真实姓名又可使用别名,既可以由当事人直接联系又可以委托他人代办,所以符合有些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私事的保密心理,又满足了他们渴求被人认识了解、以便有知音与自己结合的愿望。虽然一则“征婚广告”短的只有几十字,长的也不过百余字,但从中却可以反映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恋爱婚姻问题和有关情况,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真  相似文献   

11.
邱崇 《阅江学刊》2013,(6):141-145
《论语·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有特定所指,不是指全体女性。这句话之所以会产生很多误解是由《论语》创作时的语境丢失造成的。但具体指哪些“女子”和“小人”,在现在没有可靠的材料的情况下不便于作主观猜测,付诸阙如可能是更为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在本文上篇中列举从汉代始的四十余例“×持”式构词,认为“持”应是虚义的动词词尾。在此下篇再论“迟”和“持”兼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尾的性质。下面是“迟”作动词词尾的一些词例和书证。“迟”或“持”有时交叉混用,或异写成另外的字。钦迟。《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又《殷仲文传》:“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符定一《联绵词典》释此词时引《汉书·杜周传》“少言重迟”句谓:“盖‘迟’犹‘重’也。”甚误。饮迟之义为敬仰,由“钦”字来,与“迟”全无关涉。“重迟”中“迟”为迟顿义,与“钦迟”中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14.
祝小霖 《创新时代》2011,(11):42-43
在电影《V字仇杀队》中,神秘怪人“V”戴着“V”字面具率领英国民众组建了“V字仇杀队”,力图拯救整个英国受剥削的人民。其中,“V”这个高度符号化的字母,带着面具的角色,使影片“Vfor Vendetta”的寓意得以完全展现。而在近期轰轰烈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V”字面具也时常出现,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很多示成者都...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总是在二维模式中思考,判断事物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例如时待“性革命”,有些人的逻辑是:“性革命”就是乱搞两性关系,应予彻底否定;你说还要作具体分析,那你就是提倡“性革命”,就是赞成乱搞两性关系。——这种看法对吗?请看看下文的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夜读清代学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之一的《长随》中,记有这样一件事:“死后检其(长随)囊售,有小册作蝇头字,记所阅凡十七官。每官皆疏其阴事,详载某时某地某人与闻,某人旁睹,以及往来书札,然断案犊,无一不备录。”长官那些见不得人的事,长随私下—一记录在第,何愁长官不被他牵着鼻子走。因此,长官平时不但不敢管教,反而要讨好“长随”。文中还记叙那“长随”拐走了陈大老爷的妾,且‘留一函于几上”,以示正告,“官竟不敢追也”,小老婆被拐走,陈大老爷竟连屁也不敢放。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间…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叶,由于军队数量膨胀,官僚队伍冗滥,统治阶级腐败,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突出的“三冗三费”问题。“三冗三费”的出现,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危机,财政收支“年年亏短”,“百年积蓄,惟存空簿”。北宋由此成为历史上被称为“积弱积贫”的一个封建朝代。宋神宗为了摆脱财政危机,稳固封建政权,任命王安石进行财政改革。王安石在财政改革中,不仅对开辟财源极为重视,而且对节省支出也非常关注,并采取了种种截流的措施,使国家财政得以振兴,“积弱积贫”的局面很快扭转;但王安石节省支出、振兴财政的措施中也有不少弊端和不足之处,本文拟对其改革作一较为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释(目矢) 甲骨文编卷四、二于字下说:“眣或从矢,公羊传文七年,(目矢)晋大夫使与盟也,陆德明释文(目矢)本又作眣。段玉裁谓浅人无识以(讠为)体改说文,字应作(目矢)。”然仍将字释为眣。其实,(目矢)、眣乃是两个不同的字。说文四篇上目部:“(目矢),目不从正也。从目,失声。”段玉裁注:“按公羊传文七年,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修订本)第498页说:“说文:‘颈,头茎也’;广韵清韵:‘颈在前,项在后’。可见‘颈’字在最初大约是指脖子的前百的部分。‘颈’字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 ‘颈’字普遍用来表示脖子的意义是在汉代以后。” 我认为,《广韵》对于“颈”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正谢远新山水花鸟画作品呈现出繁、简互动的亮点和特色,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繁”中见精微,亦见匠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画家为艺,惟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才能事有成、业有立。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其实是一事两步,哪一个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