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体育体制转轨对运动员绩效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日益转变为市场化和产业化,这对我国竞技运动员的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竞技体育体制、资本投入和金牌总数的逻辑关系模型表明:在体制改革阶段,由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大力支持,运动员的绩效呈不断上升趋势;在竞技体育体制转轨阶段,由于国有资本的退出和民营资本进入的不确定性,运动员的绩效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下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成功以及企业和政府对竞技体育投入的稳步上升,将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是当今体育伦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竞技体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需求和欲望、竞技体育经济伦理制度的缺陷、名与利的驱动、渐进的商业化运作,都会造成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的混乱.透过伦理学"本真性"视角,管窥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行为,从内因、外因、动因和诱因四个方面探寻竞技体育伦理"本真性"缺失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竞技体育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技体育管理者的决策过程.因为,竞技体育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制定决策,实现决策和实现决策目标进行的.一个竞技体育的管理者能否根据需要适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的成败,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4.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不同,美国在机构组织、经费支持、学生及教练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权力下放,将大学生体育协会推向社会;以大学生体育联赛为突破口,将高校竞技体育推向市场,形成多途径的体育经费筹措体制;高校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技体育项目的教练员,实行教、训分离。另外,建议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体育明星招生政策,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实行竞技体育和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美国大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全面的竞技体育教育,做到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及健康体魄三者兼备,培养出众多奥运会冠军,是世界高等教育与体育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游离于教育之外,其发展核心理念已不能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美两国教育和体育管理体制迥然不同,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先进理念,竞赛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转变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理念,深刻理解大学竞技体育的育人价值,改革和完善大学校际竞赛管理制度,有较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的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均显示过极大的体制优势.但这种举国体制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为政治服务的产物,这一体制带来的竞技体育发展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要适应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竞技体育中继续发挥体制优势,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和旧有体制的惯性冲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进行改造.一个政府为导向的、社会和市场积极参与运作的新的竞技体育体制,将使我国的竞技体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在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转变下受到重要影响,逐渐进入到社会化转型过程.中国的国情与前苏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其中包括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因此,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作为研究重点,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下,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我国才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主体,既符合国际竞技体育学院化发展的潮流,也是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结果与制度选择。指出:健全协会组织机构与功能,完善协会规章制度,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滋生的社会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体育中主要存在违禁药物的使用、球场暴力、黑市"博彩"以及腐败等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竞技体育目标偏离和其工具性作用等内部的影响,也有政治、体制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是新形势下加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的必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着眼于四类队伍的建设、两个关系的处理和一个市场的运用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健康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将取而代之竞技体育.创建健康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导向.为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要向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向个性化、多样化变更,评价体系要向过程化、弹性化、综合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我国技术进步与运动水平提高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专利和非体育专利均是获世界冠军个人项数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得出结论,我国体育技术进步是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非体育技术进步也对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在今后发展体育科技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将更多的科技人员吸引到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中来。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出现了学校、职业俱乐部、企业和个人与家庭等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学校培养模式和职业俱乐部培养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选择。我们应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准确定位职业体育改革目标,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突破口,完善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培养和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统计<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传播以及南宁书城所售书籍影碟,包括竞技体育同群众体育内容的比例的分析研究,认为公众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有需求,但许多媒体的传播却不恰当地偏重竞技体育,偏轻群众体育.认为媒体报道对我国社会意识偏重竞技体育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类传播与体育精神相悖,认为管理部门应用多种方法纠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目标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管理已成功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中。竞技体育中实施目标管理是体育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着重探讨了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并对竞技体育管理目标体系及其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伦敦奥运会上发生的中国女子羽毛球双打选手"消极比赛"的事件,说明了奥运金牌战略已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性的作用,同时也映射出对竞技体育文化内涵解读的误导。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与把握竞技体育文化的精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竞技体育的畸形发展。以"消极比赛"事件作为研究背景,分析金牌战略思想对竞技体育及其文化解读的误导,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提出警示;为重新制定具有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对广西竞技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西竞技体育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竞技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竞技体育市场开发模式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在文化发展的类型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本位类型;在文化传播方向上,继承了由上至下的方向;在责任、权利、义务、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上,继承了重责任、权利、义务、品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不同于文化的冲突论,也不同于文化的融合论,中西竞技体育文化是通过拼合而展现出时代性,这种时代性至少有三个:"个体张扬"与"个体消减"的折衷、"合"与"争"的折衷以及"向前看"与"向后看"的折衷。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性是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发展之路的畅想,应该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核心,立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现存的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应促使人们拥有根据自身情况、项目特点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坚持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新时代大背景中,在承认中国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存在合理性的基准下,对全球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做出前瞻性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理论,建立新的训练、竞赛、奖惩等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法等方法,针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恋爱的"潜流"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就如何建立竞技体育人本化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本化管理水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