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族文化档案是记录、反映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现状的重要载体,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卷帙浩繁的文化档案里,民族文化档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档案工作对促进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群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护、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民族地区的文化变革工作切实代表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民族地区文化变革实践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使之成为开展文化变革工作的基本依据,增强针对文化变革而进行的思维与决策的科学性,这是在文化变革的具体工作中切实维护和保障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层面的融合。实践证明,各民族经济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当前阻碍边疆民族团结的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大,消除各民族间的心理壁垒和文化隔阂才是边疆民族团结的关键,必须推进边疆各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文化。推进各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是加强边疆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措施推进边疆民族文化融合,将其纳入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中。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可以进行多维解读的概念,反贫困也因此依托多重话语体系来指导具体行动思路,总体而言概括为经济、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民族地区长期以“经济”贫困为基本导向,重点解决经济贫困问题,而反贫增收成为当下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民族地区可以依托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反贫增收机制,开拓民族文化产业反贫增收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识别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了少数群体的权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支撑是基于前苏联的民族工作的经验并借鉴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同时根据当时的国情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方法。今天,我们重新对发生在50多年前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加以回顾和审视,有必要重新认识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研究国内民族关系和认识民族问题研究的实质,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民族领域文化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全国民委系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民族领域文化宣传工作,作出开创性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向未来,民族领域文化宣传工作内涵式发展仍需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内容形式,建立立体文化宣传网络,健全民族话语体系,推动民族领域文化宣传与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衔接。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在保护、继承、弘扬与发展广西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但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发展。"承认、尊重、保护、挖掘、整理"这十个相辅相成,"抢救与保护"在当前应该是前提。弘扬民族文化是涉及增强民族团结大业。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怎样把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融会贯通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是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现今人们在重视国家制定法意义的同时,也逐渐审视少数民族法文化的历史进步性问题,并已开始保护既存的优秀的民族法文化的工作。这一工作虽任重而道远,但其价值却是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长阳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总结分析,提炼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为当前西部开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怒江水电开发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及文化保护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省怒江州位于“三江并流”的腹地,有“东方第一大峡谷”的奇观,近年来,有关怒江修建大型水坝的各种争论愈演愈烈,本文以怒江要建成两库十三级的水坝为前提,着重分析建坝之后会给怒江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民族文化保护造成的影响,针对可能带来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当地珍贵的民族文化,促进怒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怒江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的独特性是怒江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其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虽然只在几个区域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但如云南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同样面临着民族文化消极变迁的问题。所以,怒江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避免其消极的副作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使怒江民族文化在开发和保护中为当地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与人类理性的关系;着重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保护生态的各种观念、行为、习俗和措施,并分别根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中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在现代化建设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现代化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也付出了高额的环境成本代价 :民族文化的流失 ,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云南独具的特色优势正在失去。在新的发展中 ,云南应重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弘扬优秀的云南民族文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从云南经东南亚邻国到印度及欧洲罗马,有一条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从民族分布状况来看,还早在二千多年前,壮傣民族的先民就频繁地活动或定居在云南大部及东南亚邻国的泰、越、缅、老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带,深受该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贝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环境,加强与东南亚邻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与研究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普及民族文化教育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前提,而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工作,则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呼吁建立活性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多元服饰文化共存,保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产物.50年来,民族学院为云南少数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明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和完成学校"十五"发展计划,为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民族文化王国,云南省政府决策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这就需要加大文化传播活动的力度。语言作为传播中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传播现象里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怎样利用语言文字向港、澳、台地区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是文化界(包括广告、出版系统)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提出综合利用民族化、大陆化的语言和港、澳、台当地语言习惯及网络语言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运作存在一些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性,表现在文化旅游、民族歌舞、工艺品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在一片喝彩声中作一些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能让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