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06,(11):30-30
3年了,我没有回过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不是不愿回,而是不敢回。在所有的人眼里,我是一个道德品质低劣的人,因为,我和很多亲友的女人都有染,连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欲望的恶魔。  相似文献   

2.
李剑红 《社区》2009,(35):22-22
卡伦住在一个窄小的公寓里.她说她恨那个公寓太小了.整天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很烦闷。有一天,我们一起喝咖啡,我对她说:“你不如再找一个大一些的公寓。”她说:“等我度假回来,再去找一个公寓。”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传奇     
佚名 《今日南国》2008,(13):53-55
提起麦当劳,可是家喻户晓。那个金黄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标志。但是说到克罗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没有克罗克,麦当劳也许至令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麦当劳王国了。人们常说.麦当劳兄弟创造了麦当劳,而克罗克创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个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简单的,而克罗克打造麦当劳品牌的过程尤其艰辛。  相似文献   

4.
周锡冰 《金陵瞭望》2007,(16):35-35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员工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工作中的事情不理想.那肯定是老板的问题:如果家里的事情不完美.那一定是对方的错:如果员工在考评中得了个“D”.那肯定是因为主管不喜欢你: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我没办法这么做。  相似文献   

5.
彭丽媛在阜阳拍过一个公益广告,她的男一个身份,是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亘传员。片中彭丽媛的搭档是个小男孩,当她第一眼看到那个男孩时,不由得震撼了。才三岁的孩子.眼神里丝毫不见天真烂漫,却写满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孤独和冷漠。他是个艾滋病孤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母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许多孩子却变成了《小王子》这本书里所讲的那个“蘑菇人”,只会夜以继日不停地做算术题.没有时间去看周围的任何事物.没有时间体会身边的任何感动.最后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越来越模糊.心里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7.
晓美 《人生与伴侣》2006,(12):40-42
十三年前那个夏天的黄昏,我看见从远处向我走过来的王浩:他的眼睛因为欣喜而分外亮;他的五官精致得不像一个男人;他的皮肤是透明的象牙白。那个夏日的黄昏,夕阳美得那么不真实,我记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9):7-7
闪电奇闻 在前苏联某个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滚落下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在美国昂威尔小城里也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科学家解释说,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竟没有损坏!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社区》2009,(17):30-30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途.在这趟旅途中,有时候我们会走在视野开阔、笔直平坦的大路,也有时候,我们会面临许多坎坷和波折.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掉进一个又一个的深渊。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护送一件宝物回寺.在经过一处山路时不小心落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山洞,那个洞的四周都是光滑的石壁,任凭他怎么爬都爬不上来。他试着用洞里所有的树枝草藤做了一架梯子,可那梯子根本不够长。他以为他必死无疑了.几天后.  相似文献   

10.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那个所谓的演艺圈里,还有一个男子让我觉得踏实温暖,当然是他。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大宅门》里的那个无赖韩荣发吗?还有那个《神医喜来乐》里的坏药商孟庆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那个喊着“安红!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的民工,以及热播电视剧《玉碎》里的“臭咧咕”……清一色的反面配角无一例外地让观众记忆深刻。他们的扮演者有一个并不太响亮的名字——杜旭东,别看他长相不济,他可是大校军官,海政文工团演员、剧团团长,而且,有一个漂亮的医生妻子……  相似文献   

13.
马丽 《可乐》2010,(7):49-49
两个女孩在公园里控诉前男友是吝啬鬼。 其中一个说:“你都不知道我那个前男友有多抠门。他只知道自己抽烟,从来不知道给别人敬烟。” 另一个说:“我那个更别提了,他为了买个大一点儿的馒头,竞多走两站路。”  相似文献   

14.
殉情的鱼     
羊城飞鱼 《可乐》2008,(5):24-24
她做梦也没想到,今生会是一条鱼。她上辈子是一个男人的妻子。这一世,那个男人不知去了哪里,而她成了一条鱼,一条游过奈何桥却没有忘记前世的鱼。她在一个水池里出生。水池很小,有很多鱼。每次有人撒鱼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2,(18):F0003-F0003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周国平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 《社区》2013,(5):52-52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村头那行柳     
韩进勇 《社区》2009,(17):54-54
在我的故乡.冀东大平原上百十户人家的那个小村庄里,跟村子所有人都亲都近的树木,莫过于村头那行柳了。那行柳。曾经长在故乡的土地上,长在童年岁月里。如今已经消失,只能长在我记忆中。小溪弯弯,流过村东。随弯就弯,溪水的西边,长着一行柳树。因为亲水的习性,那行柳树大都躯干歪斜着,倾向溪流,两下里显出很亲密的样子。倘若天气晴和,又没有风,溪水悠悠流动,岸柳默不作声,仿佛这边娓娓地讲.那边静静地听。那行柳,那条溪,在村头绕出了一道温情。  相似文献   

18.
电话里,龙宽的声音有些沙哑。“北京这几天天气不是太好,特干燥。”三两句话透出些随意,没有年轻出名后的张狂。 我们的谈话从她突然跑去英国的那段时间开始。龙宽淡然笑言:“那都是一个小姑娘的冲动罢了。很多人觉得我特另类,特胆大,敢一个人跑到英国去找一个男人。其实我就是冲动,换作你,情窦初开时也会义无反顾地去见那个人。对吧?”  相似文献   

19.
一从宾馆出来后,余线没有直接回去,她关了手机,走在大街上,迎面的风,好像还是那年那个晚上的那一阵,带点伤地吼着,把心底的往事掀起来。刚刚来见的这个男人,她是爱到骨头里去了的。  相似文献   

20.
雪夜的等待     
已经是冬天了。一个人在那个空荡的房子里,习惯的不开灯,躺在软软的床上,数着夜空中微微闪动的星星。星星,你是和我在一起等他回家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