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明威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桑提亚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提亚哥——海明威笔下最后一位英雄,除了集以往“海明威式的主人公”优点于一身以外·在性格刻划上更臻完美,在思想上也超越了“速惘的一代”。  相似文献   

2.
论桑提亚哥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对桑提亚哥的形象魅力进行探讨 ,认为桑提亚哥身上表现出了许多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并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相同之处是:敢于抗争命运,坚强不屈;具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这组形象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抗争的对象、所受的苦难和抗争的结果。这三个形象的精神意蕴对当代人的启示作用是:挑战命运、顽强抗争的可贵精神;追寻意义、笑对磨难的进取精神;相信未来、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4.
加缪的存在哲学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惟一联系是荒谬的关系,荒谬的人进行着荒谬的推理和荒谬的创造,真正荒谬的人在生活中不会沉沦--选择自杀或哲学性的自杀,而是在生活中尽力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反抗,从而获得自由和激情.这就是西西弗对于生活在现代语境中的那些希望建立超越精神的人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5.
加缪的《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现世荒诞英雄的形象,主人公莫尔索是个活在现代的西西弗,他冷眼观望人类和世界之间不可调和的分裂现实,用一种冷漠的外表坚持把有限的生命活到最多。面对注定没有意义的人生,唯一的出路是与荒诞同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荒诞人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它超出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范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一深含寓意的英雄形象。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与海明威以前创造的其他英雄有同有异,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体现了海明威自身内心的矛盾和他对人类与命运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与《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和先爷,是中西方文学中典型的硬汉形象,他们在自然与命运面前都表现出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在他们的抗争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意识的差异。虽然最终由于人类内在精神的某种弊端和顽症,老人们还是难免于失败,但是他们的失败都体现出一种壮美与震撼!  相似文献   

8.
威廉.斯泰伦的《躺在黑暗中》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本文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父母不幸的婚姻、病态的心理致使女儿佩登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人格不健全,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加缪哲学意义上的典型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9.
在毒品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毒瘤的社会背景之下,描写吸毒戒毒的小说《红处方》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学价值;在准绝症“毒瘾”、拯救与启蒙的历史尴尬和人性的黑暗面前,戒毒医生全力以赴的戒毒工作凸现出西西弗的悲壮色彩,从而使小说蕴含了深刻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gg海明威晚年的一部经典作品,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用简练含蓄的语言,通过巧妙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久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形象。小男孩曼诺林虽然只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但老人在孤身奋战的几天里却无数次想起他,他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小男孩的言行分析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按照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塑造的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全新形象.罗贯中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努力:赋予张飞一个接近市民的出身;充分突出张飞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道德品格;大力凸显张飞"鲁莽"的性格特色;一再渲染张飞真诚坦率,心直口快的个性;不时表现张飞的粗中有细;让张飞的语言带上较强的市井色彩.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为后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符合国际习惯,符合汉语特点,根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解释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名称,即按照国家标准《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里的《音译表》,像读音译的外国地名一样地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字母名称。可以根据音译表列出表示字母名称读音的汉字。提出处理加符字母的办法和完善汉语拼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规避法律是行为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规避于己不利的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民事行为,又称“伪装的民事行为”,对法制秩序有着严重危害。本文采用比较研究和个案举析的方法,对规避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特征、实质、行为成因及社会危害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规避法律行为的具体对策,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据《庄子》间接转述,孔子曾有“事求可,功求成”一语。“事求可,功求成”说明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实践的。儒家讲“仁道/人道”,讲“生生”,从宏观方面来看,人道是要求以人类生存为最低底线。因此,儒家“仁道/人道”精神亦可视为一种生存文化。儒家既有内省的为学目标,同时并不遗忘社会实践与环境改造,“事求可,功求成”说明儒家具备正视和接受任何现实处境的应对能力与学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是晚清政治舞台上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他在山西任职二年有余,兴办洋务,狠抓实业,发展新式军事工业,编练新军,开发交通,改革数千年的旧教育体系,客观上推进了山西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本文拟以张之洞的晋省实践及其转变原因为切入视角,来分析阐述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里有些东西被遮蔽或偏离了。重读不是要否定以往的评价,宣布其为误读,只是试图绕开传统的和貌似艰深的理论和方法,再次走进文本,走近涓生、子君以及他们的爱情,获得更为中肯的、真正基于文本的认识和评价。涓生走不出他的偏执与卑怯,子君追求的是真实的生活,“伤逝”是两者相遇面临的宿命,任何道德审判抑或对逝者的偏爱都难以对这段爱情作出中肯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ally published bilanguage dictionar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art one is concerned with the author's concept on impeccable classic dictionary. The second part specifies the mistakes in some of the bilanguage dictionaries and makes analyses of them.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stresses the view - point that the first important thing for dictionary compilers to do is to comprehend fully whtat dictionary is. Only when compilers make penetrating comprehension of it can they pay painstaking efforts in dictionary- editing work, and can impeccable classic dictionaries be produced.  相似文献   

18.
诉讼中的免证事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诉讼中,免证事实构成法院判决的事实基础,而且法律也明文规定其无需以证据加以证明。众所周知的事实、法院依职责或者职务所知悉的显著事实、推定的事实、自认的事实、公证的事实,虽然都属于免证事实,但它们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和效力,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环境,即:1.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未达到饱和度;2.中国人才培养总量并未超标;3.症结在于人才供需结构换衡。那种以消极无力的态度任其恶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为了促进人才供需之间的契合,除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之外,当务之急是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人才配置机制和机构。具体措施包括:重构高校培养目标,确立知识型和知识兼技能型(两栖型)人才培养的恰当比例;试行东西部地区人才联合培养,尽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九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说明什么是礼文学,历代礼文学众多作品的客观存在不容否认,长期以来存在的解读历代文学作品时发生的礼类错误应该引起关注,对礼与情的关系应有恰当的理解,并指出解说礼文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对礼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作者、作品主旨以及主要内容的解说-概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