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与网络伴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人、与社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语言不但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又愈来愈表现出自身的社会属性。语言的社会属性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均有体现。语言交际、语言教学等语言活动在语言内部体现其社会属性。与社会重大事件相联系的语言现象则在其外部体现语言的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有关语言的社会实践,如语言教学、制定语言政策等时,必须尊重语言的这一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迷信是一种独特语言现象。当人们认为语言符号同客观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时,语言就具有了某种超凡的力量,从而产生了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汉语语言迷信现象中的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选择语言作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实现意愿的手段和交际模式,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招牌是挂在厂矿、机关、团体、学校和商店门前的写明单位名称的标牌,本文重点分析工商业单位的招牌。商业招牌据说起源于圣经时代的以色列、庞贝和古希腊,我国古代也有记载。唐代杜牧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酒”字旗就是招牌。宋代《清明上河图》中也画有几家挂招牌的商店。早期的商业招牌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以店主的姓氏命名,如“张记”、“李记”、“珍记”(店主名字中有个“珍”字);二是大多简明形象,如在茶馆门前挂一个“茶”字,在当铺进门处挂个“当”字。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招牌的内容增多,字数加长,形式也有创新。作为供销的媒介,它联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必然要反映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成果,反映社会各个层次人们的要求、观念、心理。而且商业招牌跟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文化素养、运用语言的习惯也有很大关系,它必然包含着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换言之,它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社会环境与言语实体结合的产物,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商业招牌的考察,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文化,了解商业语言应用的特殊性,以便使语言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  相似文献   

5.
语言政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具体体现国家、政府对社会语言问题的态度,是国家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政策自身所具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四对特征,即民族性与普遍性、宽容性与规范性、现实性与预测性、稳定性与传承性。对语言政策特征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政策本质的理解,进而促进和指导语言政策制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双语,就是同时使用和发展两种语言。一门是本民族母语,一门是较发达的外族语。在我们新疆,双语一般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双语现象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适应多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它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新疆与内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交往中,各族人民有着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双语现象由来已久,一部古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自治区的双语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7.
崔丹 《北方论丛》2011,(5):122-125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构成维氏语言哲学的本质。"语言游戏"的意义远不是仅仅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索。更重要的是,维特根斯坦正是通过"语言游戏"完成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语言哲学由此也超出了它自身的限域,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虽然维特根斯坦对"生活形式"的概念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但从他对这一概念的使用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形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内涵。"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这两个概念的共同作用使维特根斯坦更进一步认识到,语言归根结蒂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迁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属于文化 ,语言变迁反射文化变迁早在本世纪初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索绪尔就曾指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而且它又是一切社会现象中人类唯一从祖先传给后代的最基本信息”。而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语言不仅离不开文化 ,而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都不是静止的。语言的“社会性”说明 ,语言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发展 ,而是与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系统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纵横交错的联系 ,并不时地受到存在于语言本身之外的社会诸要素…  相似文献   

9.
樊义红 《天府新论》2011,(2):131-136
语言是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语言与民族认同关系密切。母语写作体现出民族认同的诉求。非母语写作通过特殊的语言策略也巧妙地传达了民族认同,不过这些现象也体现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域变体,法律英语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模糊现象从产生的原因、与其他语言概念的区别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准确地把握这一语义现象的基础上 ,从更深层面上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现象 ,从而使语言能更好的为现代化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无论男女,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运用到语言。而语言又和性别及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谈到不同性别的人时,人们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语言。而自身的性别差异也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语言和性别并存于社会而起作用,这必然会导致性别歧视的语言的产生。如果不能把相关的社会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就无法完全清楚地解释性别差异而导致语言使用的不同这一现象。在此就语言和性别、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做一陈述,使得我们在运用语言时更具有明确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言语都与人的思维有关,但语言是交际工具,而言语是运用语言手段而实现的交际过程。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语言教师把语言教学活动建立在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改革和发展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模因论以模仿为基础,有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两种复制和传播方式。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四、六级英语短文写作的要求及特点,该文论证了"背诵"与"模仿"等传统手段在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凡予 《学术界》2001,(6):229-232
有关专家预测 2 1世纪将是信息与机器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将生活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 ,网络经济、网络生活都将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网络会话语言也将溶入现时全民用语词汇中 ,成为现时全民用语词汇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中文网络会话语言也应该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中文网络会话语言发展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文网络会话语言词汇也会随之更大量出现和使用 ,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能力。与此同时 ,某些中文网络会话语言的词汇出现用语混乱及偏离现代汉语的现象却不…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迁移理论由来已久 ,发展迅速 ,对其所作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受语言迁移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造词现象 ,主要体现在词缀法造词、复合法造词、以及词类直接转化法造词等方面。弄清楚语言迁移与英语写作造词的关系 ,发现其中的固有模式 ,有助于为英语写作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英语语法、词汇、语义的各个方面,是有其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宗教根源的。由于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女权运动的倡导,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采用性别平等语言。  相似文献   

18.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一般带有固定格式的文体,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是党和国家实施管理的工具之一,公文处理工作就是运用这一工具去完成党和国家的政务与事务管理。密切上下左右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机关工作顺利进行。因而形成了其庄重凝炼的语言风格,准确而熟练的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语言风格,对于每一个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来说,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首先要突破的关口。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语言现象的民俗学研究是一片有待开拓且富于魅力的园地。与语言学家注重研究语言的形式构造不同 ,民俗学者将民间语言当作民间文化现象予以整体性把握 ,不仅关注语言形式 ,而且更加注重考察与语言形式紧密关联的生活情境和民众精神。在民俗学视角中 ,民间语言体现为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活生生的民众行为、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