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编辑的《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一九八○年第一期,为《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专辑》。它是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的研究成果。该集辑有学术论文、回忆录、调查资料,还有国外研究义和团和西文参考书目介绍等。现将该《集刊》的论文内容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华北农民在义和团这场伟大的反帝运动中表现了显著的民族精神。在这篇短文里,我想从文化史的角度着重讨论义和团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义和团仪式中“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源流,同时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仪式(Ritual)与表演(Performance)的概念来解释义和团如何利用早已存在并相当普遍的民间宗教仪式唤起农民,发动这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至今已整整八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运动,齐鲁各书社出版了一套《义和团资料丛编》,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案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荣孟源等编、《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路遥等编)、《山东教案史料》(山东师范学院近代史教研室廉立之、王守中编)、《1900-1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董果良译)、《八国联军在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1990,(2)
<正>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联、山东大学发起,山东大学承办的“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10月7日至12日在济南召开。由山东省社联、山东大学等20个单位发起,山东大学承办的“国际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下旬在山东大学召开。“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重点讨论四个问题:(1)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政治;(2)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文化背景;(3)义和团  相似文献   

5.
书讯两则     
《文史哲》1980,(3)
<正> 这本资料是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的教师和八十余名学生,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五年分三次在山东、河北等省的二十二个县进行调查的成果,它来自对义和团有亲身见闻的老人和参加过义和团斗争的拳民的口述,并尽量引用文献资料加以印证,这些口碑材料可补文献之不足。全书共二十五万字,由山东省齐鲁书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已开始预订。  相似文献   

6.
由山东大学、中国史学会、上海大学、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0年10月18日-19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德国、俄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90多位学者参会,共提交论文57篇.本次会议采取全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共举行两场全体会议和四场分组会议,同时还有10月20日在上海大学举办的一场专题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义和团: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就义和团运动的起因、组织源流及评价,清政府与义和团,报刊舆论与义和团,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义和团运动时期西方在华传教事业以及列强军事侵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研讨.兹将各方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成因既要从社会制度产生危机的内外根源来寻找,也要从发生地的局部社会结构和民间文化因素来寻找。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鲁西,而不是出现在受帝国主义经济冲击更为严重的广东及江南地区?义和团宗教形式的来源究竞是白莲教,还是鲁西民间文化?义和团本身的习武内容,属于“武术”抑或“巫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全面揭示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与义和团有着一定渊源关系的铁布衫(金钟罩)、八卦教等民间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一些道教信仰的成分,在义和团另一大来源神拳中道教影响也很大.道教教义中的八卦在义和团揭帖中多有使用.原本用来宣达神意、驱妖捉鬼、祈福攘灾的道教符咒在义和拳、义和团中广为流传.武器处于明显劣势的义和团在与列强的武装对抗中,急于引进神秘性的咒语、泛化咒语,用以壮胆助威.在义和团揭帖中频频出场的张天师以及玉皇大帝、洪钧老祖、吕洞宾等道教神仙是义和团排外灭洋勇敢精神的坚强支柱之一.然而事实证明,单靠这种传统的民间信仰的精神力量是无法战胜外敌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小说与民间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二月河继承了古代民间说书和历史演义的民间叙事传统,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学的叙事策略,对"正史"资料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二月河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清帝"系列历史小说创作走向了大众化、通俗化,成为当代历史小说雅俗共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壮族民间文化变迁本质上是一个“去民间”过程。工业化改变了壮族传统的稻作生产方式,壮族民间文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农耕基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大量青年农民向城市流动,导致壮族民间文化主体或社会基础流失,同时,市场经济改变了壮族民间社会的文化态度,国家和市场逐渐成为壮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实践者;壮族民间文化逐渐与民间社会生活过程分离,失去服务民间社会的文化功能,壮族民间文化遗产化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值义和团运动110周年之际,为交流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联合主办了"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讨论会于2010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大学和上海大学召开。与历次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是一次民间自发的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但是在其之后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对于义和团却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从民族主义者对于义和团不同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性质、发展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知名专家路遥教授,原名吴松龄,1927年12月生于福州市。1947年考入山东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国义和团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路遥教授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辛勤笔耕近40载,奉献出一批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 全国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这次会议由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和义和团研究会等6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义和团运动史(包括教案史)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二是如何开好1990年纪念义和团运动90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0月18至19日,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德、英、俄、美、日、澳等国及中国台湾和大陆的90多位学者围绕"义和团运动: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论文集近日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将与会学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王光东 《社会科学》2003,2(6):105-111
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许多现代知识分子,把民间文化形态与政治性、革命性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不仅强调民间社会所存在的社会革命力量,而且意识到了“民间形式”对文学创作的意义。由于这种政治化的民间观,重视“民间形式”与革命宣传的关系,忽视了民间作为文学精神资源的丰富性,带来了一些文学作品的概念化倾向,然而那些真正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却往往与民间文化形态有着深层的精神、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7.
50年来义和团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天路  苏位智 《文史哲》2003,(6):158-165
建国以后义和团研究在很长时间里主要围绕着运动的性质及作用、是否反封建、是否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这类问题而展开讨论。近2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话语的转移,一些更具有学术性的课题,如义和团的组织源流、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背景等内容,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范围扩大到华北游民、民间结社、教民心态、乡村社会、社区精英、基层控制等领域。与此同时,实地调查资料、文献档案史料的整理与发掘,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运用,不仅澄清了诸多重大史实,理清了事件脉络,而且开阔了研究视野,充实了分析方法。上述进展,为深化义和团研究构筑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具有辩证性。一方面,生产方式从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使壮族民间文化逐渐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引致的社会分化,瓦解了壮族民间文化赖以传承的社会结构;现代大众传媒的普及,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商业文化,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的观念基础;工业化培育的工具理性,因改变壮族民间社会的社会行动结构而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本身。另一方面,文化工业为壮族民间文化的保持、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编纂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坡 《文史哲》2006,(1):163-167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是2005年3月正式立项的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之一。这一课题是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路遥先生为首席专家,由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共同进行。同年6月,山东大学主持召开了“‘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编纂研讨会”。出席会议的除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哲社学院、宗教所、民俗所的相关学者之外,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近代史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大学,以及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香港大学的专家、学者。会议围绕着“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课…  相似文献   

20.
王云芳 《理论界》2012,(8):100-101
朱西宁是台湾著名作家,当下文学史中对其评价存在偏颇。他的创作坚守民间立场,从"五四"乡土文学的传统中脱颖而出;他以儿童视角结构小说,轻逸地反思现实世界,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立场对民间的遮蔽;他化用民间文化的经验与想象,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更忠于文学本体的现代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