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辽宁省首批领军人才和第五批省级优秀专家评选结果揭晓,校长吴玉厚教授获得首批领军人才殊荣,副校长刘军教授、石铁矛教授和土木学院刘明教授获第五批省级优秀专家荣誉称号。此次辽宁省首批领军人才共表彰50名,第五批省级优秀专家共表彰200名。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蕙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经济学院"泰山学者"特聘教  相似文献   

3.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4):F003-F003
韩贺南教授(1957-),女,辽宁省绥中县人,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联合国妇女基金会项目性别专家、联合国劳工组织项目性别培训专家。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历史学会1991年年会暨古都江陵历史地位研讨会,于5月15日至18日在江陵举行。这是省文学会及江陵古都学会共同组织的一项学术活动。国家级专家、湖北大学教授冯天瑜,国家级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朱雷,楚史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明史专家、华中师大教授吴量恺,经济史专家、中南财大教授赵德罄等50多位专家学者,向会议提交了23篇论文,并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言,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人文活动方面,着重探讨了楚文化及古都江陵的历史地位。专家认为:吸取了北方文化精华而又区别于北方文化的楚文化,是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代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  相似文献   

5.
在著名历史学家、我校历史系吴于廑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我国史学界的部分世界史专家于4月6日云集珞珈山,举行了“世界史学科建设与世界史观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吴于廑教授在世界史学科领域的辛勤劳作、开拓精神和重要贡献。研讨会结束的次日(4月9日),吴于廑教授又主持了由他和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编务会议。吴于廑教授发言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本刊特发表我校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这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以及与会专家为此会提供的部分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吴于廑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著名历史学家、我校历史系吴于廑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我国史学界的部分世界史专家于4月6日云集珞珈山,举行了“世界史学科建设与世界史观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吴于廑教授在世界史学科领域的辛勤劳作、开拓精神和重要贡献。研讨会结束的次日(4月9日),吴于廑教授又主持了由他和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编务会议。吴于廑教授发言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本刊特发表我校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这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以及与会专家为此会提供的部分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吴于廑教授。  相似文献   

7.
学者风采     
谭锦泉教授谭锦泉,男,1956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九江学院医学部兼职部长。我国知名免疫学专家,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湖北省免疫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教学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基础医学)  相似文献   

8.
简讯     
河海大学实施“河海特聘教授”计划成果丰硕  为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 ,带动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 ,河海大学在加大聘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力度的同时 ,自筹资金从去年 9月起开始实施“河海特聘教授”计划。计划实施后 ,海内外知名学者纷纷前来咨询、应聘。经专家评议和校评审委员会通过 ,现已同意聘任 9名专家为“河海特聘教授”。他们是 :国际水资源及环境工程权威、英国爱丁堡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AndrewBarry教授 ,岩土工程专家、加拿大卡尔顿大学k .…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闫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处长雷源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实验室办公室孙晓兴、铁道部咨询组组长周翊民等 1 3位专家对我校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进行评估。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 ,以及我校在校的所有校领导出席了汇报会。汇报会由机械设计研究院海景涛教授主持。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卫华教授作了实验工作报告。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金学松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翟婉明、李芾分别向评估专家作了轮轨关系的研究进展、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实践、实验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十月中旬,我院中文系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王瑶先生和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田仲济教授来中南民族学院讲学之机,特邀请他们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由厦门大学举办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宏观调控——1989中国国际学术仁义”于1989年5月19—22日在厦门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美园、加拿大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共11人,还有两位英国和日本的著名教授未能参加会议,来电来函祝贸,并提交了论文;在国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46人。会议由邓子基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2.
我校中文系清代诗学专业首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于1985年12月24日在苏州南林饭店隆重举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国内七位著名专家组成(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元化教授、王运熙教授、严迪昌副教授、徐中玉教授、钱仲联教授、章培恒教授、程千帆教授。王元化、程千帆教授分别担任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我校钱仲联教授为博士生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副校长沈雷洪以及中文系、科研处、教务处负责同志范伯群、王锡良、陆鼎一、王丕清、范培松参加了论文答辩会。博士生裴世俊、赵永纪先后就其论文《钱谦益研究》《清初诗歌研究》作了扼要介绍;并对诸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辩。两篇论文均获通过。  相似文献   

13.
由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我院历史系研究生导师何龄修教授、郭松义教授主撰,清史专家刘水成教授、黄宣民教授、何兆武教授、许曾重教授、张捷夫教授、陈祖武教授等十余人参加编纂的《中国史稿》第七册(清史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叙述了自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至道光二卜年(184)鸦片战争前近200年的清代历史(即清朝前期历史),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啊、民族、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中外关系等领域。总的来看,全书体例新颖、结构和布局合理,资料丰富,内容上颇多创见。《中国史稿》第七册(清史卷)的出…  相似文献   

14.
徐九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内机械制造和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知名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相似文献   

15.
7月31日,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学科倡建者和奠基人潘懋元教授和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等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宋才发 教授,1953年5月10日生,湖北省武穴市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1972年11月于广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982年1月于华中师大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6月和1996年6月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6月晋升副教授,1996年10月晋升教授。1999年评定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评定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评定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9年11月调中央民族大学工作后,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皖院长兼民族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央…  相似文献   

17.
“蒲圻赤壁古战场开发建设工作学术讨论会暨新闻发布会”,3月18日在湖北大学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景才瑞教授、黄建中教授,武汉大学黄惠贤教授、朱雷教授,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中南民族学院吴永章教授等武汉市历史学、文学、历史地理学界的专家、教授,以及《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十余家新闻出版单位,共9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文艺学前沿问题高层论坛”在位于古城西安的西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有关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西北大学中文系的老师、研究生出席了会议。西北大学校长孙勇教授、文学院院长李浩教授分别以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与会专家的到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罗钢教授代表嘉宾讲话,他在对西北大学文艺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河北师院历史系孟繁清教授等著《专制主义与中国封建经济》一书,最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198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得到河北师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近日,由京津地区七位中国古代史专家组成的项目鉴定组对该书进行了评议鉴定。这七位专家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天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大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白钢,北京图书馆前副馆长、研究馆员杨讷,南开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是基础。拓宽“教授治教”、“教授治学”的途径和渠道,有利于促进“党委领导、校长管理、专家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探索“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模式,需要把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管理和教授的学术权威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