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统的思维主要是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看事物以及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纵向思维看事物的发展过程。传统思维也看事物的结构,但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去看。很少注意事物结构的层次关系。层次思维是遵循物质世界的层次关系所产生的思维方式。整个客观世界及其中的事物是分层次的。层次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必须对其层次去认识,进行层次思维。因为只有思维关系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一致才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层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更具体、更精确、更深刻、更丰富,能对  相似文献   

2.
范晓明 《社科纵横》2009,24(2):137-138
《孙子兵法》中充满了系统思想的光辉,而“序”是系统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兵法》中的“序”,表现在宏观层次对战争进行系统分析时对构成系统的要素的有序性关联;中观层次对战役、策略的有序性排列和选择;微观层次对军队系统有序、无序的分析和如何使己方军队保持严整有序,使敌方军队变得混乱无序。探索《兵法》中的“序”,对于人们用系统性思维、有序性思维来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指导现实的组织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克寒 《社科纵横》2012,(4):216-218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有着根本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模式下的国家外交政策存在的显著相异。学术界对文化视角下的外交政策分析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70年的发展日益成熟。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层次上,即对国家行为体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偏好、文化认同与国家角色概念以及制度文化与组织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面临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有结构、分层次的整体系统,它具有一般巨系统的结构特征。从总体上看,客观世界是一个总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之下又有若干并列的次级子系统,而这些次级子系统之下又有若干再次级的子系统……,这样就构成物质世界本身的无限层次。物质结构层次的系统之间以及层次的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结构的部分层次性和整体层次性,就是思维层次分析和层次综合的基础。层次分析和层次综合,是对物质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曾一直争论不休。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为“意识”作出了宏观的科学揭示,从而为人们确立了科学的意识观。20世纪以来,随着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发展,正在引起新的意识革命,人们对意识的发生及其机制、意识的功能与结构的探讨更加深入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意识观,关于潜意识概念和意识层次的问题,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可见,关于意识的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动态概念。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人们确立了科学的意识观。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物…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研究不行。”而研究社会思维学,就必须研究社会思维的类型,这对于探求社会思维学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社会思维的类型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实践的现实性以及思维结构的复杂性而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结构。就社会思维的内容层次看,社会思维可以大致分为情意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三种基本类型。 首先,社会情意思维以人们的社会动机为基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情感、情绪、兴趣、信念、意志、理想、性格、愿望以及某些偶发的直感等,它是人们…  相似文献   

7.
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认同是研究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重要概念.政治认同的层次分析就是根据政治认同者的身份和政治认同的对象所作的分析.政治认同的身份层次是基于认同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而对政治认同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有阶级阶层身份、政治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性别身份、年龄身份等.政治认同的对象层次是从认同对象的角度所作的分析,主要有政治主体认同、政治规范认同、政治程序认同和政治意识形态认同.对政治认同进行层次分析的理论意义是可以深化政治认同理论,使之更加具有解释力、穿透力,而其现实意义是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政治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层次论--兼论中国近代法律文化演进的若干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心物层次--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心理层次--法律价值观、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经历了表层变化、表层深化、深层结构的变化三个演变历程,它是在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法律文化的演进始终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法律从属于政治;近代80年间,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类型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知性思维及其方法是人类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方法,是历史上曾经占过统治地位并在现代仍有重要意义的思维基本形式。知性思维原则是人们认识中必须遵循而不能抛弃的思维原则之一,以前由于知性思维及其原则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而对其重视和研究不够。实际上,第一,辩证思维必须以知性思维作为基础和前提,才能有自身深刻的内容和力量,脱离了知性的辩证理性必定会流于空洞和随意;第二,知性思维本身已由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经典形式,发展到充满辩证色彩的现代形式,若看不到时代的发展,仍然以原有的偏狭的框架来看待知性思维,就会落后于现代思维的发展;第三,现代人一机系统的本质,是现代的辩证思维与现代的知性思维的结合,不研究知性思维的现代发展,就不会理解现代思维系统和方法的质的飞跃。总之,我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复杂性、多层次性、多变量性要求我们从更深更高的层次来理解知性思维及其现代发展,而立足于概念本性的辩证思维也只有充分依据现代知性思维,才有生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世界的解释和对自身为规范取决于人们所占有和使用的概念框架的 不同性质及其所达到的水平,这些概念框架主要分三个层面:常识的概念框架、科学的概念框 架和哲学的概念框架。在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常识的概念框架,它由常识的世界图景、 常识的思维方式和常识的价值观念组成.常识是直接以经验为中介和基础的,所以常识的概 念框架具有直接给予性、自在性、简单性和狭隘性.因此,应当以非常识变革和更新常识,这即 是非常识的常识化,主要是从科学的和哲学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去变革和更新 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一非常识的常识化过程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肖军 《南亚研究》2012,(3):111-124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外交思想的雏形在其传统政治文化中就能找到渊源。印度政治文化不仅囊括具有现实主义取向的"考底利耶主义"与激进的"斯瓦拉吉"思想,也包含具有崇高道义法则的"法胜"思想与"非暴力"思想。本文从历史、地理、宗教精神及广义的文化等五个方面探讨印度二元性政治文化的来源,并阐述这种政治文化的特征。在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印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余红 《求是学刊》2005,32(4):41-45
围绕"是-应当"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思考和分析.该文试图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理解,来简单阐述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对"是-应当"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以及对经验主义伦理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3.
李敦送 《创新》2007,1(1):52-55
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他的创新思维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将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毛泽东思想是他创新思维的最大成果。毛泽东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法,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为重要来源。毛泽东创新思想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我国政府采用过多种手段进行改革 ,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 ,理论界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 ,长沙市的“两层置换”产权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取向。  相似文献   

15.
王宇红 《社会工作》2012,(11):45-48
建立和处理各种关系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初次实习的学生因为个人经验、技能以及自我的局限,在建立和处理关系上反映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学生处理与实习机构和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最后提出处理一切关系的关键是学生的专业自我。  相似文献   

16.
李立 《学习与探索》2003,(4):101-105
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展示的"成终成始"特点,已经涵盖了人生最基本的关于生命的命题。泰山文化在生命意义上所充盈的缘于生命痛苦的悲哀、生命衰竭的无奈和渴望生命再生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位试图通过"泰山"对生命进行"触摸"的人。当汉唐时代的诗人们试图用诗歌形式承载个体对"生命"的沉重思索和浓烈情感时,"泰山"便成为最理想的媒介,汉唐诗歌中的"泰山情结"也便随之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fiv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are sex differences in abiliti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the "sociobiology" argument, the "differently situated" argument, the "contingent" argument, the "no differences" argument, and the "disadvantage, not difference" argument. The multiplicity of arguments about sex differences derives from contrasting research paradigms in psychology.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odel, stemming from the early days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assumes a radical individualism in which mental abilities are made up of stable and unalterabl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influenced by social factor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asily captured by quick, one-time, "snapshot" research methods. In contrast,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model considers the individual to be embedded in and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hortcomings of both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sex differences, and advocates instead a multi-level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both micro- and macro-level factors in shaping the behavior of both females and males. Videotape as a metaphor suggests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research on women's lives.  相似文献   

18.
思想是人类的能力和本性,思想的本性是永恒的否定和超越,思想的本性即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世界即是思想中的世界,时代就是思想中的时代。反思思想内容的基本逻辑规定,就是揭示存在和世界的本质。逻辑学即形而上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秘密。思想形而上学的界限是以思想的形式把握世界的界限。表象、情感、意志和实践态度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亦有自身的真理和价值。所以,当代哲学超越形而上学的思想或后形而上学思想,根本问题在于寻求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或使思想得以可能的“存在”、“无”或“他者”。  相似文献   

19.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must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ts proper epistemology so that it can accomplish its full potential in social sciences. This is often difficult to achieve because researchers comprehend it in terms of concepts that are part of static and individualistic Newtonian epistemology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dynamic and relational Einsteinian epistemolog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signposts that Moscovici identifies and analyses i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namely the relation between epistemology and science,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argument against the explanation of effects by their cau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posed: are these signposts also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This question is examined focusing on interactional epistemology,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diversity of natur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Moscovici's Psychoanalysis shows that natural thinking appears in a plurality of mod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takes place and according to social groups towards which it is directed. Natural thinking is controversial and communication‐centred.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groups and lay people use different kinds of speaking and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genres when they try to resolve “the same” problem.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bringing together dialogicality, dialogical linguistics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may open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in soci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20.
谁是真正的罪人--评《红字》的道德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孝萍 《学术交流》2001,(2):124-126
作家在讲故事的同时,将哲学思考、生活见解、道德忧虑这些引人思考的东西穿在一根令人兴趣盎然、或者扣人心弦的情节线上.霍桑的<红字>给我们带来了道德思考,尽管这不一定是作者的主观愿望.海丝特·白兰胸前大红的"A"字宣泄着加尔文教对人们精神的毒害和摧残.同时,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红"A"字产生了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