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阳 《统计与决策》2013,(4):129-132
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产业层面上对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确实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两种溢出渠道推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更重要,另外产业关联程度对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生产函数,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利用江西省1991~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回归结果表明,FDI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力不显著,或者,因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太多了,而无法衡量FDI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韩刚 《统计教育》2008,(7):52-54,59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是我国利厨外资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着眼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模型测算技术水平,引入吸收能力代理变量,对我国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表明了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更好地发挥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成功地吸引了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进入江苏发展的同时也对江苏的内资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所谓的外溢效应 ,本文作者利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江苏FDI对内资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大小和影响机制 ,进而提出新时期江苏利用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索罗余值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重庆市1992-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在诸多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重庆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会对技术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1995~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用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生产率增长来解释,中部地区有效实际汇率的变动也能被外商直接投资解释,而西部地区的汇率主要决定于政府支出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1993年以来 ,已连续六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输入国。但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FDI时忽略其时滞性和累积性特点的前提下,利用陕西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实际利用FDI存量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FDI对陕西省GDP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西部大开发后的作用明显大于开发前,FDI是陕西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陕西省利用外资规模水平长期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影响陕西省经济增速的一个原因;通过潜力指数分析发现,陕西省吸引外资的潜力居西部首位,并得出科研支出和高等教育人才是陕西省吸引外资的优势,出口少和人均能源消耗少是吸引外资的瓶颈。最后提出进一步吸引外资、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昌龙  邹熙 《统计与决策》2016,(17):124-128
文章借助200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下国内技术进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无论长短期,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下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弱于研发强度及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但均有利于国内技术进步;长期内,人力资本还存在门槛效应,当跨越最低门槛值,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才呈现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Caves(1974)的经典模型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对宁波FDI在工业部门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宁波外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原因主要在于FDI技术溢出的渠道狭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都很弱.  相似文献   

11.
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05年2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1万家,合同外资金额1.1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700亿美元①。外商直接投资(FDI)凭借其拥有的  相似文献   

12.
戴宴清 《统计与决策》2012,(24):146-148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6~2008年间中部六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产业结构升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基于投资收益比较的产业的投资偏向选择,使得其将投资主要限定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较少,且产业投资的整体技术层次较低,这在短期内虽然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是长期内将使得地区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限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从而使得外商直接投资成为限制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重新检验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日趋加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流动也日益扩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量流入浙江的FDI,不仅缓解了浙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再加上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又加快了浙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从而既加快了浙江经济总量的增长,又提高了浙江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华东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九五”期间,尽管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华东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领域、地域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上海市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六五”至“八五”15年总额的1.7倍左右,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比“八五”期间增长一倍左右。世界500强越来越多地落户华东地区,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外资项目。利用外资的领域由过去的以生产型企业为主逐渐扩大到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农业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增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服务贸易领域的引资力度逐渐加大,引资策略从最初的优惠政策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9-2007年17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了FDI通过水平关联和垂直关联等渠道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回答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FDI技术外溢,而且还深入研究了技术外溢效应是如何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总体上看,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促进本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在行业内,存在市场挤出效应.②与私营企业相比,外资并没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关联对国有企业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内外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FDI技术外溢的产生.③外资的异质性会影响FDI技术外溢的效果,出口型FDI对内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水平挤出效应,外资控制权越高,技术外溢的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卫英 《统计教育》2007,(12):31-32
外商直接投资是在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相关统计资料,从总量时段、结构等角度对外商直接投资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影响作出计量分析,从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就业效应较小,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就业效应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准确地统计和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情况 ,是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的基础。但是各有关部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均各有侧重 ,目前尚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统计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的全貌 ,本文就此研究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何静  许健 《统计研究》2007,24(3):31-30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下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FDI的环境效应相应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估计FDI的转移效应。首先给出了污染转移效应的定义,其次构建了外资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并基于此提出转移效应的理论测度公式,最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提出了理论测度公式的两种可行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