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东省莱州市文昌路街道教育路社区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速推进“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作主人”的居民自治进程,推动“小政府,大社会”进程,不仅人口计生工作名列前茅,而且社区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山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  相似文献   

2.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生育时间的期望与选择作为生育意愿与行为的重要内涵之一,对生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20年10~12月在河北保定针对5大类行业18~35岁的983名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的个体社会特征与生育时间选择进行交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在职青年最佳生育年龄选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在职青年具有较强的晚育意识,其生育时间期望呈现出“男高女低”的特征,理想与打算二孩的生育间隔选择也相对趋近,从事教育行业、出生于城市、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和“双独夫妇”的在职青年更倾向于选择晚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行业、年龄、文化程度、夫妇类型、性别和工作收入满意度均会显著影响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其中教育行业、24~29岁年龄组、大专文化水平“、双独夫妇”对在职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女性比男性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更高,在职青年的工作收入满意度越高,则其最佳生育年龄偏好越晚。此外,文章也就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行为产生的影响、影响青年生育时间期望与选择的多重因素以及生育年龄期望与生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人口学角度,剖析了社区因素对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方式与途径。农村社区事实上叠加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偏于传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和偏于现代性的“系统生活世界”层面。前者不但使得“生男”成为农民生育决策的核心,而且在时间上也倾向于“早生”;后者,社区的社会一经济状况(集体化程度与工业化水平)与社区的行政组织状况(社区政府控制力与社区秩序),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特点,确定了将推进“计划生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作为实现“两个转变”的突破口这一工作思路,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开拓与创新。社区发展是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践的一种现代社会重要的发展方式,它...  相似文献   

5.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面向全国青年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199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捐出3O万元稿费,倡议建立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青年学术奖励基金”。后经社科院党委研究确定,正式成立以胡绳名字命名的“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并于当年评选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与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结合进行评选,在1997年底评出,共7项,内容涉及哲学、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法学等学科,形式有专著、普及读物、论文和研究报…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11、2014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实证检验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价为“很好”和“好”的概率,降低了“一般”和“不好、很不好”的概率。(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对于自我健康感知较差、对非家庭成员有社会依赖、仅与子女同住或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升效果更显著。(3)对于目前尚无照料需求的老人,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减轻了其焦虑程度,进而提高了生活满意度;对于有实际照料需求的老人,在家庭照料未满足时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文章认为,应充分认识社区照料服务对老年人幸福晚年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护、老有所安,提升老年群体服务获得感、照料满足感和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胡小武 《西北人口》2010,31(1):33-36,41
中国老龄社会的来临与老年社会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实施更加多元且有效的老年社会政策。本文以“老年照顾”为核心理念的“老年主题社区”的开发,本着提供“集约化”服务的理念,探索了老年主题社区开发中如何创新设计理念、服务理念和政策措施,以真正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的老年照顾与老年服务有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建设工作,1998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1999年成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2000年下城区又提出了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深化社区建设内涵,培育和提升社区功能的设施,将原有的153个居委会按2000户左右的规模进行调整,按照“定位明确、组织创新、功能强化、环境出新、设施健全、工作者队伍优化”的六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景志铮  郭虹 《西北人口》2007,28(2):33-36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作为概念工具,对城市新移民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新移民和城市居民两个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根据新移民的职业、在城市的居住时间和长期居住意愿选取典型个案。笔者从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排斥是新移民社区融入的壁垒所在,缓解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区参与、社会交往的“破冰”,是形成社区内社会关系“互构共变”的基础,是城市新移民真正融入社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大力推行“阳光计生行动”,履行服务承诺,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让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享受诚信、公开、快捷、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先后获得“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街道”、“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单身”热潮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双燕 《西北人口》2008,29(5):49-54
单身现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尽管今天的“单身”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有其相似特征和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且对社会产生了物质、精神、制度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初步的建议和对策,引导和规范“单身”行为,使之朝向更积极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是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消极论"看来,"老龄化即是衰亡",须提高出生率和"社会化养老"以应对。积极的认知是:老龄化负荷着积极的价值而非"衰亡",人口数量过多是"心膂之忧",控制人口对合理年龄结构具优先性;提高出生率无异于"饮鸩止渴","社会化养老"则是一个模糊而不宜使用的概念。积极的应对之策是,发展"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在政府负责、主导下,建立"三结合"的赡养体系和服务体系,"给岁月以生命"并坚持"节制生育"。  相似文献   

13.
李晓霞  郝国喜 《西北人口》2010,31(4):12-16,21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构建模型,引入了老龄化程度、受教育年数、社会保险参保率、城镇化程度、健康指数和婚姻状况六个因素。比较分析了影响总体老年人、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三类人群的自我供养率的差异,同时也比较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供养率的差异程度。文章分析表明三类人群自我供养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的自我供养率差异不显著,但是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婚姻状况对三个地区都有普遍的正向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王进 《西北人口》2009,30(6):91-93,98
研究分别以分层丛集式问卷与子女价值量表对24岁以下的高职学生进行生育道德观的实证分析,旨在探讨生育道德观与未来希望生育子女数及生育挟择的整体关系。结果发现:高职学生以“权力成就”、“亲密情感”、“家庭愉悦”为最主要的认同层面;生育道德观因性剐、交友情况、父母教育程度等成长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育道德观中“生育价值”、“生育代价”、“生育挟择”因素对未来希望生育子女数有一定程度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居家养老”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在梳理"居家养老"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然后,分析了三类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评述其贡献与不足。最后,从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提供主体与服务提供主体的视角,厘清了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并重新界定了"居家养老"概念,以期对我国居家养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失业、待业者就业抉择的家庭推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旭升 《南方人口》2008,23(4):58-63,29
本文以杭州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推拉力”影响了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相比而言,“推力”大于“拉力”;中年失业者面临在家照顾老人还是外出就业的“两难困境”:“就业依赖族”和“啃老族”的说法欠妥。  相似文献   

17.
许传新  张登国 《西北人口》2010,31(5):97-102
本文根据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比较西部农村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社会性别观念。结果发现,留守妇女自身能力意识和事业价值观要强于非留守妇女,而非留守妇女在忠贞观、生育观方面要比留守妇女更加传统保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农村妇女自身特征如文化程度、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变量进行控制之后,留守对农村妇女的社会性别观念仍然有独立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留守促进了农村妇女事业能力观、婚育贞节观以及总体社会性别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铁英  刘芳 《西北人口》2010,31(2):10-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了巨大缺口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导致基金支付能力持续下降。本文应用社会保障精算方法与技术,以社会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为导向。引入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新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经济参数。构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测算模型,其中以2006年新政策实施年为时间界限。分别构建“老人”、2006年前退休的“中人”(“老中人”)、2006年后退休的“中人”(“新中人”)、“新人”四类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洲算模型。从而推导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精算模型。以期对养老保险基金失衡风险和支竹能力危机进行及时预测。并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保跃平 《南方人口》2013,28(4):17-25,43
跨境婚姻社会事实作为跨境边民“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事件,是客观社会环境结构作用的产物,更是边民基于跨疆界传统小社会的主体性选择的结果。在“事实”与“制度”的冲突中,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与正式制度的社会控制职能之间的矛盾使得跨境婚姻面临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20.
黄建宏 《南方人口》2012,27(4):54-60,72
利用2010年广东家庭追踪调查城镇部分数据,研究转型期城镇家庭住房困难状况,结果发现:城镇家庭收入与住房困难成“倒U”关系,其他因素如家庭规模、户籍分割及高房价背景均与住房困难存在明显关系,但住户特征与住房困难的关系较弱。显然,理解转型期城市住房困难现象不能仅从市场的收入逻辑进行解释,住房市场嵌入在各种制度因素之中,旧的分配制度与新的市场因素均会左右城镇家庭的住房状况,住房困难是家庭特征、市场环境及国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