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纲要》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全面准确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加大改革力度,使大多数国有中型骨干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亏损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有明亏又有暗亏。造成企业亏损既有主观因素 ,又有客观因素 ,既有企业内部的原因 ,又有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使企业尽早摆脱困境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3.
自我约束机制软化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通病。本文从约束的功能和我国企业改革的现状论述了硬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一开始便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改革的前期阶段,首先从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人手,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接着又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又搞两步利改税,以及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丁企业的积极性,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由来以久,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把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到位,这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进行了强调.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和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把企业内部改革提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议事日程,对在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塑微观基础,一直是提了多年始终未能解决而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中国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十多年两个阶段的有益探索。起初是进行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的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那时企业家的呼喊是,给企业“松绑”,但松绑毕竟还是绑着,不过  相似文献   

7.
企业制度创新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对构成企业制度诸要素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进行全面系统的改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两权分离理论的不彻底性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的基本思路,也是重新构造国有企业经营制度的理论依据。但是,企业体制深入改革的实践严峻地告诉我们:近十年来一直奉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实际上是很不彻底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也难以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适的经营机制。(一)两权分离不能使国家与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明晰化。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有效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在部分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制度,采取建立职工持股会的方式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失为目前阶段推进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组建职工持股会对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组建职工持股会有利于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多数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并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础性工作.过去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重视改革经营方式,而对改革整个企业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重视不够.当前在贯彻《条例》过程中,应该把改革经营方式和改革整个企业制度结合起来,重塑国有企业制度;同时,还要充实和发展《条例》.股份制可能是一种比较恰当的企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企业改革从1978年起步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和兼并联合。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国民经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距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一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反思前一时期的企业改革措施,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既定的产权关系下转换经营机制,这也是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受挫受阻的基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表现为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不同所有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府在适应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是企业在适应新的市场社会条件下,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改进与变革,我们在强调政府向企业学习、追求企业化政府的语境下,也应该重视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改组的启示与借鉴。本文分别从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劳资关系、多元协作、民主法制、道德自律六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监管科学"是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政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国有资产监管,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深刻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系统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针 ,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形成了系统全面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思想 ,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国有企业的历史功绩,深刻分析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重要政策措施,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搞好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于从根本上保证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的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思想认识,澄清各  相似文献   

16.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在于改革企业经营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着重就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2 .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3.实现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的产生、发展和改革过程与我国国有企业有着相同和相似之处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也只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产权制度改革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改革的关键.当前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持企业创新的可持续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具有深远影响。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机制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可持续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科技行业、营商环境较好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应加强非国有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类分层推进不同行业、不同外部经营环境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体制和外部经营环境,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在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在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中,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