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把改革发展和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这是一个尚未完全展开的改革话题。中国法制改革的近期思路和体制设计已经比较明确,但法治国家的远景问题,即使目标正在逐步清晰,至少在体制上轮廓尚不明朗。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原则精神看,中国民主法制改革的体制目标是双重性的,在体制…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综观20年改革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开始的。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地方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人治之路还是走法治之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治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要正真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实现依法治国道路的探索和研究。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淳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法治国家”较之于“法制国家”,是对依法治国思想更深刻的表述。一、“法治国家”的提出,总结了我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经验教训法治国家的标志,不仅仅在于制定了多少法律,建立了如何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在于对已制定的法律实施、贯彻得如何,整个社会执行法律、遵守法律的效果如何。有法必依,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是法治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6.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治与法治涵盖了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之间分野的一切特性,构成了区别这两类不同的法律价值系统的基本尺度.法治,即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高无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属性,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新闻界由政策管制向法律规范型转变应是新闻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采访频遭粗暴干涉和新闻媒体为新闻侵权官司所困扰 ,是当前新闻界面临的最大困境。实践证明 ,“新闻法”的缺席实际上是以新闻人的执业风险为代价的 ,这种代价往往…  相似文献   

9.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民主”同“富裕”、“文明”一起作为三大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又指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完备的法律确认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也意味着将以更完备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行为,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还…  相似文献   

10.
浅析德治与法治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三代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如何将法治与“德治”、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这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进行法治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主张,它既关系到我国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之后的法治发展战略问题,更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道路以及相关的法治保障问题。法治与现代化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和政策依据。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今后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的治国方略,并已为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肯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带有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它将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当前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都应依照法律进行,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与规范化,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一)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出并加以确认。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指引我们去建设一个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凸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权力结构 ,打造规范合理而又科学有效的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这一论断的提出 ,表明了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运行状况与规律的认识 ,预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运行规律在我国的发展取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依法治国的治国模式:法治还是法制?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杜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纲领性文件对依法治国的论述,给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模式究竟是法治还是法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客观上作为一种商品经济,经过众多纷纭的讨论,已被承认;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则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讨。1972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但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不仅没被付诸实践,反而遭到某些非议。如苏联的一些  相似文献   

17.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依法治国的思想与广东的实践志广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依法经营振兴企业———江铃崛起的调查报告□张国平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多年来,江铃公司正是在发扬民主,健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人民民主的实现和发展终于辟出了一条法治化的通道;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认识上突破性的发展深化。其意义不亚于我们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法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的分类是多重意义的。“人治”和“法治”所要解决的是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治理形态问题,即依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治”是把治理国家的希望系于最高统治者或者领导者的圣明和贤能上,而“法治”则是把国家的长治久安维系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上,认为法律和制度比人的素质更能靠得住。“法治”并不排斥领导人个人的权威和作用,而是认为这种权威和作用必须置于法律之下。“人治”也并非绝然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认为法律必须服从最高领导者的意志和权威,领导人的话就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