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以现实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反映了古人将世界分为仙、人、鬼三重界的宇宙观,其中的体验空间实现了地理学的想象与历史想象的高度融合。空间叙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农牧业、生物物种等生态环境。宫廷空间叙事反映了皇权统治的暴虐,山水空间叙事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官场空间叙事反映了官场官风的腐败。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具有特定的伦理意蕴,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自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异常繁荣茂盛的景象,浙江也不例外,据我初步估算,从1979年至1987年间,计有长篇小说24部左右,中篇小说至少达174部,而短篇小说则更是不胜枚举。其题材,起初不外乎反映改革、表现伤痕之类,而叶林、徐孝鱼《没有门牌的小院》(《清明》1982年第1期)的发表,则是致力于写小人物和江南市井俚卷风情的开端,也是新时期以来的浙江小说作者,继承鲁迅、鲁彦、许钦文等乡土作家的传统,立足于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博学之士多任巫史之职,以《山海经》为代表的博物杂记类小说自诞生便与巫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魏晋南北朝既是小说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史学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博物杂记类小说与史学既有交集又有分化:一方面,博物杂记类小说的作者多具史官才华,博物杂记类小说在命名、编排体例、内容构成等方面深受史官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史传以记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为宗旨,博物杂记类小说则在选材上追求奇趣,重视从思想感情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描绘王朝的更替,呈现出不同于史传的审美风格与情感特征。魏晋南北朝博物杂记类小说的历史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为唐传奇的艺术成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宣佛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通过小说创作来宣扬佛教,作为回击反佛派的重要武器。崇佛派与反佛派的辩难集中在六个问题上,宣佛小说则主要围绕前三个问题着墨。它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中国古典小说走向成熟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井盐文化是以井盐为载体,以井盐的生产、贩卖、使用为中心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形态。川籍作家陈铨出生于上世纪初一个"因盐城邑"的古老县城富顺,富顺在一千多年的井盐生产中积淀下的井盐文化早已深入人们生活、心理、认知等方面。井盐文化中的重教化使陈铨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大学教授,同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铨又以自己的故乡富顺为地域背景,创作了《天问》和《彷徨中的冷静》两部乡土小说,并在其中展现了浓厚的井盐文化,如环境、题材、主题表达的"盐味"。为学术界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深远影响方面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文化批判曹书文1985年是中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一年,传统文化面临危机,西方现代的各种文学、哲学思潮一涌而入,文学创作从观念到形式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少作家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和现实,以一种大胆怀疑、否定的态度对传统伦理...  相似文献   

8.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9.
边地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独特的文学样式,自身蕴含着特有的文化价值.但是,长期以来边地小说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一直处在一种遮蔽状态.因此,论文秉持生态文学观,运用对话理论,从边地文化与中原汉儒文化的互动来剖析边地小说存在的文化和文学意义,由此体现出多元民族文化形态互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小说经五四文学的自觉追求与不断实践,吸收、融纳中西小说传统和其他艺术文体资源,在三、四十年代日益走向成熟,并形成一套近乎规则化的小说文体模式:人物、情节(结构)与环境的调合、统一。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显然潜在地接受且契合于这样的小说写作规则,同时又尽可能地突破该规则的束缚。他是一位富于文体创新精神的小说“文体家”①,崇尚“旷野、草莽、大海、强盗、狼、毒蛇、蝎子、野生的东西”②,也以创作的“野性思维”对现代小说的审美眼光提出了强烈的挑战,敞露出丰富的文化意味。一端木写小说出手就有“大家”气魄,《科尔沁…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其女性形象丰富多彩,独具品质,呈现出群体自主意识觉醒的特点。女性的个性解放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经济、社会风尚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魏了翁词谢桃坊中国儒家学说发展至北宋中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这个新儒学派曾自称“正学”、“圣学”、”道学”,南宋后期终于以“理学”的名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并确立为统治思想[’。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在南宋时虽然数次遭到压抑与...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黄巾大起义促使东汉大帝国的瓦解,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家伦理纲常受到极大  相似文献   

14.
论张恨水小说创作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张恨水小说创作的文化价值取向箫笛张恨水,这位“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①,以其洋洋三千万言的创作位列中国现代作家最富有者之林。相比之下,对于他的研究和评价就显得不够。张恨水的意义和价值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充分地认识。人们习惯于从新──旧的简单对立中,把...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化回归意识多见于"寻根"小说之中,但这里所要考察的不是"寻根"这一文学现象,而是"寻根"以及非"寻根"小说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态度.在近几年的小说中,"寻根"一词有两重含义:文学寻根与文化寻根.前者思考的是文学问题,为文学寻找新的沃土;后者思考的是文化问题,以文学形式进行文化思考.这种文化思考又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选择:旨在断根的劣根探寻和意在续根的优根寻找.文化回归意识则为后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张资平的小说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一方面对教会及教徒的阴暗面竭力揭露针砭,另一方面他又在其作品中努力弘扬着救赎、忏悔、宽恕等基督教思想,这似乎构成了张资平小说中的一种矛盾。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在创作中对《圣经》教义的引用、对《圣经》典故的借用、受《圣经》构思的启迪等方面。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彭巧燕 《船山学刊》2006,(2):154-156
湖南长沙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创作中,立足长沙,其作品的人物生活场景、娱乐方式、叙事语言等无不体现长沙地域风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其他任何事物的成长一样,有它的童年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古代神话不同,它所描写的对象不是那样远离现实,任凭幻想只在神的世界里驰骋,使那些神话人物那样难以为人理解;它和产生在“《庄》、《列》之前”、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的《汲冢琐语》也不一样。它将幻想和现实之间拉近了距离,不再注重对“和凡人不同的”“古来建大功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