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自救是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政府重要的施政内容之一,甚至可称为关系根据地生死存亡、抗日能否持久的关键问题。太行山区根据地的生产自救运动从两个方面深入展开,一是“开源”,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地发动根据地军民,通过开荒种地,采集代食品,扩大和丰富了粮食来源,缓解灾情;二是“节流”,在党政军民各部门厉行节约的同时,严厉打击各种贪污浪费现象,保证物资的合理利用。太行山区根据地的生产自救运动卓有成效,不仅缓解了当时根据地严峻的粮食危机,而且通过政治动员的形式对根据地军民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定性和称谓 ,有几种说法。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一书 ,对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定性和称谓是正确的。该书的出版 ,为人们认识滇黔桂边区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了很珍贵的史实和史论。  相似文献   

3.
由于陕甘宁边区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在边区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加之文艺工作者的广泛宣传,深受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模运动;劳模运动经历酝酿、快速发展和全面高涨三个发展阶段;劳模运动为边区群众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对边区经济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边区的社会变迁,同时给其它根据地发展也树立了榜样。当前,从政权建设、群众运动以及社会改造等方面探讨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的启示,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在进行减租减息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改良运动。边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这些改良措施促进了边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农村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强烈地冲击了农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和各大都市出现的妇女运动的。这次运动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涉及内容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是,在非常态的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目的十分明确,成效也相当显著,即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占根据地人口半数的妇女同胞,把她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战线上来,从而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总后方。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地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化界人士和文艺工作者积极推动“文化下乡”,为发展边区文化,丰富边区的文化艺术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延安的美术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鼓舞下,从窑洞走到街头,创办了大众画报,开设了街头画展,建立起街头艺术台等等,努力使美术工作与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打造稳固的抗日根据地,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动员,不得不对乡村社会加以改造。巫神作为旧社会的荼毒,长期以来受到陕北民间的崇拜,他们威胁着边区政权的稳定,是中国共产党开展乡村社会改造和社会动员的“绊脚石”。反对和改造巫神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逐步面对的问题。从长时段来看,这一运动经历了“萌芽初显—初步形成—高潮迭起”三个历史阶段。首先,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兴起要求将整个边区社会的力量组织起来,处于乡村社会边缘的巫神也不例外。其次,由于巫神与二流子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边区政府通过给巫神贴二流子标签的方式改造了一部分巫神,但仍有许多顽固的巫神未曾转变。为此,边区政府借助崔岳舜运动和巫神坦白运动掀起了全边区反对巫神的热潮,以典型引领和“巫神坦白”的方式逐步改造巫神,使得农村迷信巫神的活动大幅度减少。反巫神运动同边区卫生防疫运动、反迷信运动等一系列运动交织一起,勾勒出了乡村社会蝶变的亮丽图景。以改造巫神为代表的反巫神运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式公民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9.
张文君 《山西老年》2012,(11):20-21
1943年前后,由于日伪对解放区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再加上旱灾,解放区根据地军民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这“暂时的困难”,解放区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晋豫边区政府发出号召:人人参加劳动,个个生产自救。对那些早上不起床的村民和一些懒汉、地痞、二流子进行教育,开展“抓懒汉运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这一实践在根据地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利用和改造农民易于接受的旧式互助合作生产的形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集体生产,最大限度地动员了边区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帮助边区人民找到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成了广大民众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维持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初中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劳模运动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创新了生产组织形式,为边区群众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对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尤其是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其他根据地发展经济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深刻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强调共产党员不懂得经济就不算革命;在发展合作组织,提倡股份经济,以及生产必须实施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和各根据地经济工作的基本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边区社团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并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边区社团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九个根据地之一。它象巨人一样屹立中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原前哨鄂豫边区是在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党组织正确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  相似文献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工商税及关税的征收,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展开的。鄂豫边区税收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力和物力。边区的税收及关税的征收,同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税收及国民党政府的税收相比,虽然形式和特征相同或相近,但在性质上却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税收。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抗战开始后,除被国民党侵占的地区外,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是92710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余万亩,人口142万4千多。边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北连长城,南迄渭河流域的边缘,西接甘宁高原直抵六盘山麓,东临黄河与山西分界。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余公尺。边区的政治地位是极特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选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它既是扼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又是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它处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地位。但从行政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地方政府。这种特殊地位,决  相似文献   

18.
日寇侵占中原,盘踞武汉之后,肩负抗日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继开辟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跨鄂、豫、皖、根、赣五省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抗日烽火燃遍的中原有了抗击日寇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根据地开展的整风运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吸取延安、华北等根据地整风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全面开展起来的,它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由于我们水平低,掌握材料有限,本文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鄂豫边区是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冠侵占武汉,全国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建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科技政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中国科技政策发生转向的重要时期,国民政府继承了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欧美模式的科技体制,对科技决策、工业格局、科教布局进行了战时调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和抗日根据地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进行了科技政策的初步建构;国民政府和边区政府的科技政策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二者都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促动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